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才華洋溢的周瑜羅貫中為什麼要黑化他?

“大江東去, 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 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

周瑜, 字公瑾, 東漢末年孫吳儒將, 江左風流美丈夫, 赤壁破曹操, 南郡敗曹仁, 名滿天下, 與小喬的愛情, 更是一段佳話, 只可惜一代英才, 年僅三十六歲就早逝了。 周瑜已去, 可關於周瑜之死, 一直被熱議, 對於他的猝然離去, 一直都是眾說紛紜, 是暴斃, 刺殺,

還是舊傷復發, 爭論不休……但是為什麼三國演義裡說周瑜是被氣死的?

在史書《三國志》裡, 陳壽對於周瑜的評價很高, 多次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盛讚之, 並評價其:政治上高瞻遠矚, 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 智勇雙全;人格修養上, “性度恢廊”, 情趣高雅。

如此一個剛柔相濟的文武宏才, 到了後世, 周瑜的形象卻開始不斷地變異, 甚至最後在民間變得面目全非。 此後數百年, 蜀魏正統之爭紛紛揚揚。 到了唐朝, 正統之爭開始出現在唐詩中。 首先是杜甫, 對蜀漢的諸葛亮極為推崇。 再就是杜牧, 這位詩人不加掩飾地調侃周瑜, 歷史在文學中開始出現偏差, “東風不予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

之後, 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徹底把周瑜的形象釘在了自相矛盾的演義標準上。

一方面, 它肯定周瑜結交孫策, 開拓江東, 定建霸業;舉薦魯肅, 納降甘寧, 舉賢任能;最後火攻破敵, 建立不朽功勳。 而另一面, 當遇到劉備集團的中心人物, 周瑜又不得不退一射之地。 這一切, 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歎中仿佛達到了極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