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推薦閱讀」“玩兒命”當貴族

約西元前11世紀, 周武王軍隊兵臨城下, 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帝辛點燃金碧輝煌的宮殿, 自焚而死, 商朝亡。 帝辛諡號“紂王”, 成為“昏君”的象徵。

1000年之後, 在遙遠的西方, 施行恐怖統治的古羅馬皇帝尼祿激起元老院和人民的共同反抗。 西元68年, 他用匕首了結了年僅31歲的自己。 作為凱撒家族的最後一個統治者, 尼祿被史學家毫不客氣地稱為“古羅馬乃至歐洲歷史上有名的殘酷暴君”。

兩個王朝有著相似的歷史。 商朝出了名的“黑暗”, 而尼祿登基後的羅馬帝國由盛轉衰, 陷入近百年的混亂。

科學研究可能發現了暴君共同的秘密——貴族因嗜酒引發鉛中毒。

鉛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 早在西元前3000年, 人類已會從礦石中熔煉鉛。

它分佈廣、柔軟、熔點低且容易提取、加工, 具有很高的延展性。 但鉛超標會危害人體, 一旦中毒, 將不可逆轉地損害兒童的大腦發育, 導致學習障礙和其他問題。 嚴重時會造成腎臟損傷, 引發癲癇甚至死亡。

1983年, 加拿大密西根大學的傑羅姆·恩裡亞格發現, 古羅馬人發達的冶金技術以及對金屬鉛的偏愛, 可能為羅馬帝國的衰敗種下了禍根。

鉛在羅馬貴族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它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軍事和裝飾領域, 也被製作成各種餐具、廚具和其他生活器皿。 通過研究了羅馬帝國時期30名皇帝和篡位者的食譜,

恩裡亞格發現, 其中19名因嗜好“受鉛污染”的食物和葡萄酒, 可能患有鉛中毒和痛風。

為了讓葡萄酒更加甜美, 嗜酒的羅馬人想出了一個辦法, 用鉛鍋或有鉛內襯的銅壺將葡萄緩慢煨成糖漿。 恩裡亞格研究這種食譜發現, 該糖漿鉛濃度高達240~1000毫克/升。 “一茶匙(5毫升)糖漿已足以引起慢性鉛中毒。 ”他在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論文中寫道。

在他看來, 尼祿的種種表現極有可能是鉛中毒的後果。 “言談不清, 肢體虛弱, 步態不穩, 身體顫抖, 不合時宜地狂笑或憤怒, 經常喘氣。 ”羅馬帝國日復一日地浸泡在“酒池”中, 因為鉛中毒而走到盡頭。

許多先秦典籍將商亡國歸咎於飲酒無度, 科學家推測, 殷商後期一些貴族莫名其妙的荒誕行為,

或許是重金屬鉛中毒的症狀。 而鉛中毒的罪魁禍首, 是盛放美酒的青銅酒器。

青銅器是商周時期貴族的專屬器皿, 不僅被用來祭天祀祖、宴饗賓客, 還要進入墓葬。 20世紀70年代, 殷墟婦好墓出土禮器共210件, 其中酒器就占了74%, 飲酒器、容酒器和調酒器樣樣俱全。 在20世紀初發現的甲骨文裡, 形容盛酒容器的文字就有一大堆:爵、角、斝、觚、觶、兕觥、尊、卣、盉、方彝、勺。

盛行于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由銅、鉛、錫三元合金製成。 根據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對97件館藏中國早期青銅容器進行的檢驗結果來看, 其中有39件含鉛量在5%以上, 最高的含鉛26%, 36件在1%~5%之間, 有三分之一的青銅器含鉛量超過錫。

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孫明發現, 殷墟一期到殷墟四期的青銅器中,

鉛含量的比例快速上升, 殷墟四期某殷商高級武將的陪葬品中, 青銅含鉛量大多都超過了25%。

2007年, 中國科技大學研究者對安徽何郢青銅時代遺址人骨鉛含量進行分析發現, 人體吸收鉛後, 90%都會以不溶性磷酸鉛的形式聚集在骨骼中, 造成骨質疏鬆。 在一般的人群聚落區鉛污染不是很嚴重。 但在貴族墓葬中, 墓主人的屍骨分解嚴重, 殉葬的人和牲畜反而保存完好, 顯示出鉛中毒在貴族中影響明顯。

若使用這種含鉛青銅器煮食物、溫酒, 會造成嚴重的鉛污染。 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者仿製出3000年前的含鉛青銅容器加熱米酒。 當被加熱至80攝氏度時, 米酒中的含鉛量迅速超出目前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的數十倍乃至上百倍。

青銅盛酒, 商朝覆滅之後, 周公旦因害怕重蹈覆轍, 發佈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禁酒令《酒誥》, 警示後人不可酗酒。

作者:江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