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趙王被俘群臣束手無策,一位伙夫隻身赴敵國迎回趙王

文|遠在小河對岸

秦末, 陳勝吳廣於大澤鄉揭竿而起, 數月之間連下數城, 等到陳(戰國時, 楚舊都之一)時, 起義軍已經擁有戰車六、七百乘, 騎兵千余, 步卒數萬。 攻克陳之後, 陳勝稱王, 國號為張楚。 陳勝在張耳、陳餘的勸說之下, 任命武臣為將、邵騷為護軍, 張耳、陳餘為左右校尉, 給予士卒三千人, 向北經略趙地。

武臣等人抵達趙地之後, 得到當地豪傑的擁護, 得數萬兵, 連下趙地十餘城。 其後, 武臣又採納蒯通的計策, 而對秦朝官吏進行招降, 不戰而得三十餘城。 至此, 武臣有了自立的本錢, 便在張耳、陳餘的勸說之下,

自立為趙王。 而以陳餘為大將軍, 張耳為右丞相, 邵騷為左丞相。

陳勝聽聞武臣自立為王大怒, 欲盡誅武臣等人家屬、再發兵攻趙。 而相國房君勸諫道:“秦朝還未攻滅就誅殺武臣等家屬, 是又樹一敵也。 不如派人向其道賀, 催促其派兵相助攻秦”。 於是, 陳勝採納了房君的建議, 善待武臣等人的家屬, 並封張耳之子張敖為成都君, 派使向武臣道賀並催促武臣出兵相助攻秦。

而張耳、陳餘對武臣說道:陳王封大王為王, 不是出於其本意, 如果相助陳王消滅了秦朝。 那麼, 陳王轉過頭就會進攻趙國。 不如趁機北攻取燕、代之地, 南取河內之地以擴充實力。 趙國南據黃河, 北有燕、代的話, 即便陳王滅了秦朝, 也不敢輕易攻趙。

武臣認為張耳、陳餘的話很在理,

便派韓廣經略燕地, 李良經略常山, 張黶經略上黨。 其中, 韓廣至燕地之後, 得到燕地勢力的相助, 很快就盡複燕國舊地。 於是, 也效武臣之舊事, 自立為燕王。 武臣大怒, 與張耳、陳餘引兵至燕趙邊界, 欲攻滅韓廣。 不曾想武臣大意, 僅率少量親隨而欲窺探燕軍虛實, 卻被燕軍擒獲。

燕國要求趙國割讓一半的領土, 才肯歸還趙王武臣。 而趙國若割讓一半的領土給燕國, 將很難自立。 故而, 張耳、陳餘先後派出十餘批使臣前往燕國商議, 卻都被燕國殺死。 而正當趙國群臣束手無策之時, 突然聽報, 趙王平安回來了。 原來是趙軍之中, 有一位伙夫, 對同伴說:要是我去遊說燕人的話, 定然能讓燕人放回大王。 結果, 其同伴們卻嘲笑道:先後有十幾批使臣,

都被燕人殺死了, 你能有啥本事迎回大王, 淨說大話。

伙夫聽了, 臉上有些掛不住。 於是, 親赴燕營, 求見燕將。 燕將見之, 伙夫問燕將道:您知道我為何而來?燕將道:為迎回趙王而來。 伙夫又問:您認為張耳、陳餘兩人怎樣?燕將道:賢人也。 伙夫問:您知道這兩人目前的打算嗎?燕將道:想迎回他們的大王耳。 伙夫大笑道:您不知道這兩人的打算, 武臣、張耳、陳餘等三人以三千士卒而攻下趙國數十城, 皆欲南面而王, 難道只滿足當卿相嗎?君主與人臣豈可同日而語?只不過形勢初定, 不敢參分趙地而王, 故先立武臣為王, 以安撫趙地民心。

如今趙地已安定, 此二人亦欲分趙地而王, 而未遇到良機。 他們名義上希望您歸還趙王,

實則上卻希望您殺死趙王, 他們倆就可以平分趙國。 他們一人就可以攻滅燕國, 況且有兩位賢王相互扶持, 責燕國殺害趙王之罪, 而滅掉燕國更是易事。 燕將深以為然, 便讓伙夫駕車載趙王歸趙。

參考文獻:《史記》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