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邦臨死前為何下令殺掉樊噲?這裡告訴你原因

劉邦臨死前, 下令殺掉救命恩人兼連襟的蓋世名將樊噲, 主要是其疑心在作怪。 眾所周知, 劉邦是個善於納諫、善於用人、功於心計的人, 也正是因為這樣, 才能在長達四年的楚漢爭霸中戰勝強大的對手項羽, 建立大漢王朝。

但是, 建立漢朝後, 劉邦卑鄙的本性開始展露出來, 他因為出生微寒, 自卑心裡驅使下, 多疑而多慮, 為了確保自己打下的江山能讓子孫萬代傳承下去, 他不惜開始大肆屠殺功臣。 於是乎韓信、英布、彭越等一個個功臣良將都成了他的刀下鬼。 到了劉邦晚年時, 隨著朝中原封大王的一個個被誅殺,

這個時候非劉氏宗族的異姓王已經是稀有動物了, 只剩下燕王盧綰和長沙王吳臣是“例外”了。

而陳豨被逼造反逃到匈奴後, 劉邦並沒有放過他。 他派出的“奪命殺手”是周勃。 周勃果然不愧是劉邦最得力的部將之一, 他利用“和親蜜月”和還處於搖擺中的匈奴人“中立”, 然後, 集中火力很快就消滅了陳豨這個反革命團夥。 但周勃回到朝廷後, 馬上遞給劉邦一個奏摺:燕王有造反的跡象啊!劉邦一聽, 一方面派出了手下兩個親信審食其和趙堯去燕地搞調查, 另一方面下詔書召盧綰入京。

接到詔書後, 盧綰就犯難了, 去還是不去, 讓他左右為難。 最終他的心腹手下都力勸他千萬別去自投羅網。 於是怕極了的盧綰最終還是決定拒絕入京。

審食其去調查也只是走了一下過場, 然後抓住盧綰不肯去京城問題上大做文章, 直接上奏:盧綰不肯來京城, 其造反之心已昭然若揭。 劉邦聽了後, 大怒, 來了個先斬後奏, 立皇子劉建為燕王, 然後再派出他的連襟樊噲帶兵去平定盧綰。

然而, 樊噲不會料到, 走到半途時, 他自己也將面臨人生中的一場大浩劫。

原來, 樊噲帶兵出發後, 劉邦手下一個親信侍衛, 因為當年一點個人私怨而忌恨樊噲, 又見病重期間的劉邦對戚姬很是憐愛, 對呂後大為反感, 甚至一見到呂後和太子就會發起無名的火來, 深惡痛絕的態度很明顯。 於是這個侍衛就乘機進讒言, 說呂後和樊噲因為“血緣”關係, 他們“勾搭”在一起,

準備等陛下您死了之後, 謀權奪位, 讓劉氏天下變成呂氏天下。 此時已病入膏肓的劉邦聽了大吃一驚, 他心裡歎道:看來這年頭除了自己, 真的沒有一個人可以相信了。 於是, 他馬上把陳平和周勃兩大心腹叫來。 讓他們兩個馬上去把樊噲的人頭提來見他。

陳平和周勃哪裡料到劉邦突然要殺他的連襟, 這一驚非同小可。 但劉邦此時已是“難得糊塗”了, 知道再勸也沒有用。 於是他兩人合議了一下, 決定把劉邦的“砍人頭”先變成“抓住人”。 而事實也正是因為他們兩個私自變通, 才最終保住了樊噲的性命。 因為劉邦不久就撒手西歸了。 劉邦死後, 樊噲因為有呂後的“庇護”, 自然很快也就無罪釋放了, 最後得已經善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