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路媒體記者結束行程 每幅圖都有一個生動故事

12月8日, 由州委宣傳部主辦, 州互聯網資訊辦公室承辦的“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決勝脫貧攻堅最前線網路媒體走基層採訪活動”圓滿結束, 每幅圖都有一個生動故事。

7日至8日, 網路媒體記者走訪了美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黎平縣黎平縣肇興皮林村黑木耳種植示範基地、黎平縣肇興侗寨等脫貧攻堅示範點, 切身感受了各縣基層群眾的脫貧幹勁與決心。

美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11棟528套26400平米, 2016年安置易地扶貧搬遷對象250戶1128人。 截止目前, 已經入住211戶927人, 搬遷對象主要來自下江、停洞、加榜等7個鄉鎮。

從下江鎮搬過來的住戶石玉文, 就是享受到易地扶貧政策的福利的村民之一, 此前石玉文在下江鎮靠傳統種植一年只有兩三千的收入, 搬過來後, 連同其他幾個住戶一起在附近做起了裝修活。

從江縣下江鎮村民 石玉文:

我們沒花什麼錢就可以搬到這裡來住了, 政府還送了衣櫃等傢俱。 每個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 比以前在老家種地的收入多多了。

在黎平縣肇興皮林村黑木耳種植示範基地, 記者瞭解到, 示範基地是在村黨支部的積極運作下建立起來的, 村黨支部引進黎平縣土包子無公害蔬菜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菌種提供和產品回收, 並動員吳華春等3戶大戶牽頭, 組織11戶貧困戶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 流轉土地30餘畝,

種植黑木耳30萬棒。 基地已於2017年11月25日開始採摘, 至今收穫鮮木耳500餘公斤, 市場價每公斤10元, 收入5000餘元。

作為致富帶頭人的吳華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菌種供應每棒成本2.5元, 每棒菌棒種植大約需人工費1元, 總成本為3.5元, 每棒產出效益6元, 純利潤大約2.5元/棒, 基地毛收入180萬元, 扣除成本, 年純收入可達75萬元。 基地的建成有效帶動貧困戶23戶76人通過務工實現增收, 戶均增收1520元。 下一步, 吳華春希望能夠擴大規模, 帶動更多人脫貧致富。

致富帶頭人 吳華春:

只要願意發展黑木耳產業的, 我願意無償通過傳授種植技術和講授管理辦法。

在黎平縣肇興侗寨, 採訪團見到了黎平侗品源傳統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陸勇妹, 她也是侗族藍靛靛染技藝傳承人,

正在指導幾名繡娘刺繡。

農民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陸勇妹:

看針腳的精細程度, 一條能拿到20至40元的酬勞, 每天固定做的話, 每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

據陸勇妹介紹, 黎平侗品源於2014年9月成立。 先後為周邊鄉鎮婦女培訓了600人次, 向參加培訓貧困戶收購刺繡產品, 染品, 織布織錦產品等達120萬元, 實施訂單式扶貧, 帶動貧困婦女360余人。 目前開發了靛染教學體驗、刺繡教學體驗等產品, 2017年總共接待國內外遊客7000余人, 遊客帶走親手製作出的產品7300餘份。

通過景區帶動, 拉動了4040人實現就業增收, 其中貧困人口901人, 年收入11587.52萬元以上, 人均年收入2.868萬元。

記者:龍智亮

網路編輯:張 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