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和“六個雞”有關的扶貧故事

今年年初, 在黔東南大山裡一個叫“六個雞”的小站在網上走紅。 近段時間, 一趟運行在苗嶺大山的“小慢車”5639/40次列車也火了。 《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多家媒體紛紛報導, 這趟“小慢車”連接著貴陽至玉屏之間的苗族少數民族居住地。 隨著高鐵的發展, 很多小站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但是這對列車卻專門跑這樣的小站, 服務當地百姓。 今天我們就來聽聽與六個雞有關的扶貧故事。

這是從銅仁玉屏縣發往省城貴陽的5640次列車, 全車只有11節車廂, 比一般的普速列車短了三分之一。 車雖短, 車上的乘客可一點兒都不少。

這天是週末, 當列車駛入我州境內時, 每停靠一站, 都會有很多沿線的苗族群眾挑著蔬菜瓜果, 還有野生菌、野生獼猴桃這樣的山貨上車。 當列車接近凱裡站時, 車廂的過道已經站滿了人。

列車員

等一下還要開門, 你往裡面抬一下, 把你的籮筐抬進去一些, 等一下還要進人。

這列火車開行的二十年間, 每天都會有不少苗族群眾挑著蔬菜和山貨, 前往凱裡去販賣。 四個多小時後, 他們又會乘坐5639次列車返程回家。 最近幾年, 各地政府發展扶貧產業, 挑上車的農產業也愈發豐富。

沿線群眾 陳平芬

這是政府扶持的原生態的鯉魚、草魚、大頭魚都有, 有的時候賣25元一斤, 有的時候30。 就看節氣, 像我們坐慢車, 帶的魚少 一下火車,

一到凱裡火車站那裡, 好多人都圍上來買, 都不夠賣。

這趟列車跑完全程342公里, 需要七個多小時, 平均時速只有四十多公里。 在高鐵時代, 這樣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雖然沒有設置臥鋪, 沒有安排餐車, 但是對於沿途的群眾, 尤其是那些小站周邊的農戶來說, 這趟列車確卻是他們最貼心的交通工具。 記者瞭解到, 從1997年運行至今, 這趟列車從未漲過價, 最低票價2元, 全程也僅僅需要27.5元。

黃平縣的苗族婦女龍桑山已經乘坐這趟列車去賣菜已經有五年多了, 她告訴記者, 在凱裡賣菜, 比在黃平每斤能多賣五角到一元錢, 一趟可以多賣三十多元錢。 因此她更願意辛苦一些, 到離家更遠的凱裡。 兩年前, 丈夫因為糖尿病就不能幹重活了,

她就每隔一兩天, 靠乘火車賣菜支撐一個家, 每個月也能有兩千多元的收入。

沿線群眾 龍桑山

龍:它這趟列車幫我們老百姓節約錢啊!才要四元錢。 很便宜, 我們很高興啊!

記者:如果要坐汽車呢?

龍:坐汽車要二十五元。

記者:你買菜有沒有做過汽車去買過?

龍:沒坐過, 沒有錢, 賣一挑菜才賺幾十元錢, 坐班車的話就沒剩多少錢了。

沿線群眾 吳壽華

吳:有好多人都講, 這列車是農民車啊!照顧我們農民最好的就是它啦!

記者:您平時就是坐這列車是吧。

吳:就坐這列車, 這列車是最方便, 又便宜又實惠, 對老百姓服務最好。

售票員招呼新上車的乘客買票。

在我州境內, 黃平、六個雞、“桐木寨”、“寶老山”這些小站, 根本就沒有售票視窗,

乘客們都是上車買票。 在這段區間, 幾乎每隔十分鐘就要停靠一個站, 列車員和火車司機的工作因此繁重了不少。 但是在他們看來, 能夠為沿線群眾的脫貧增收出一份力, 這樣的辛苦算不了什麼。

列車員 臧海霞

他們沿線群眾每天挑著很多的農作物上來。 到站以後拿下去賣, 再過幾個小時以後上來, 都是賣空了的。 我們這趟小慢車能夠給他們增加一些經濟效益。 我覺得我能夠為他們服務, 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

列車司機 彭道江

相比之下, 要辛苦一點、累一點、但是每當看到停車過後, 上來了沿線的一些少數民族群眾。 讓他們搭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我也感覺很值、很欣慰。

中央台記者 史超傑

挑著沉甸甸的農作物,

少數民族群眾們從農村來到了城市。 而五個小時以後, 他們又將乘坐這趟列車, 返回沿線的家鄉, 而這一去一來, 實現的就是他們增收的希望和家庭更多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明天繼續關注:

百姓們都稱讚說, “小慢車”是苗寨群眾出行的“公車”、農產品交易的“集貿車”、脫貧致富的“小康車”。 在這趟扶貧“小慢車”上, 究竟還發生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請您明天繼續關注。

中央台:史超傑

黔東南電視臺:胡波 楊曉東

網路編輯:王成磊(實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