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01書單漂洋過海看自己:從跑步到心理學,從肢體觸覺到心理觸覺

每個人的身體都拖著一個看不見的世界, 由遇見過的人, 看過的書電影, 受過的委屈, 鍛煉的意志, 這些分散且碎片的資訊畫面一起組成的世界。

生活和旅行, 運動和讀書, 伴隨著與生俱來的原生家庭的基因, 一路跌跌撞撞, 經歷四季, 漂洋過海來瞭解自己。

《運動改造大腦》 作者:John Ratey & Eric Hegerman

“我們僅僅認為運動釋放了壓力、減輕了肌肉張力, 或增加了內啡肽。 其實, 讓我們心情愉快的真正原因是:運動使我們的大腦處於最佳狀態。 ” -《運動改造大腦》

雲裡霧裡的消化書裡的知識點, 轉化為行動的就是——跑步, 不斷地有規律的運動,

才是大腦的最佳保養品, 護膚品。

《進化心理學》 作者: David M.Buss

“後代是父母的一種媒介, 據此父母的基因得到成功繁衍, 也是經過遺傳的變異, 才能在進化中發揮作用。 ”——《進化心理學》

這是一本心理學0入門也能秒懂的書:綜合生物學, 心理學, 社會科學的書, 講述了人類從祖先, 環境, 夥伴互動中採集的“進化記憶”, 涵蓋了男人女人生存, 選擇, 繁殖, 進化的策略。

簡而言之, 只有祖先的輸入, 才有今天人類行為的輸出。

《親密行為(Intimate Behavior)》 作者:德斯蒙德·莫利斯

“我們一降生便和母親發生身體上的親密接觸, 建立親密聯繫, 隨著時間推移, 開始試探性地進入現實生活, 在成長過程中常返回母親的懷抱尋求安全的庇護…….”——《親密行為》

一本講述自我親密、兩性親密和社會親密行為的書。

作者是動物學家和人類生物學家, 用客觀的角度觀察, 描述人的一生親密行為發展藍圖。

讀起來費力的點是:不知道是用什麼鏡頭看, 是遠還是近。 或許需要不停切換鏡頭來看親密關係中的行為, 折射出的心理風景。

《社會心理學》作者: 大衛·邁爾斯

“我們的生活由無數不可見的細線串在一起, 發生聯繫, 影響著行為。 ”——《社會心理學》

一本關於social media的書, 研究社會思維, 社會影響, 社會關係的心理學經典教課書。 讀完不會讓你更瞭解社會現象, 至多是能多幾個角度看世界。 感覺像看了本哲學書, 啟迪的是思考方式, 而非答案。

也或者每個人一一對應一個屬於自己的社會心理學。

《路西法效應 》作者:菲力浦·津巴多

“個人的性情並不像我們想像得那般重要, 善惡之間並非不可逾越, 環境的壓力會讓好人幹出可怕的事情。 ”——《路西法效應》

如果不是津巴多, 我是不會讀這本書的, 題材是最不喜歡的, 有點類似犯罪心理學。 講的是特定情景試驗下, 描寫人性灰暗一角的書, 讀時苦澀難以面對, 接受, 但真實揭露不常看到的心理某一層。

也可以當作是場景應用下的一個心理遊戲來讀。

《時間心理學》 作者:菲力浦·津巴多

“時間觀念是我們每個人對於時間和過程的一種無意識的個人態度, 這種態度持續不斷的存在, 資訊按時間編入不同的種類而富於我們的生活以持續, 連貫性和意義”——《時間心理學》

這是一本用心理學的維度解讀時間刻度在人格發展中的影響。

簡單來說就是你的時間觀會帶你穿梭至哪個時空, 你會對哪個時空的風景、事、物更為敏感。

《害羞心理學》 作者:菲力浦·津巴多

“害羞通過與暴力,酗酒, 社會運動, 性以及破壞性行為發生不明顯的關聯, 而引起社會問題”.

再彪悍的人生中, 也有一段害羞時期。 這是一本研究害羞普遍現象, 反射到心理學的形象和聲音的書。 也或者說, 這是一本面對害羞的書, 也是關於勇氣的書。

運動和看書, 不一定能找到, 所有屬於自己的特質, 但在漂洋過海的旅程中, 會常常清晰看到人生的邊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