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歷史未解之謎:李鴻章帶頭抗旨不尊之謎

就在大清皇朝的北方鬧得一塌糊塗的時候, 南方卻是另外一幅奇異景象。

在1900年, 大清的中央政府向全國發出詔令, 要求各地一起加入到“滅洋”的運動當中。 此時掌管大清東南半壁江山的朝廷大員們, 在經過商量之後竟然集體做出了一個決定:抗旨。

一半以上的封疆大使經過集體商討, 最後決定抗旨不尊, 並且公開聲明, 這在大青皇朝史前無例, 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是史前無例的。

做出這些決定的人有:湖廣總督張之洞, 兩江總督劉坤一、閩浙總督許應揆、四川總督奎俊、福州將軍善聯, 大理寺卿盛宣懷、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等。

另外兩廣總督李鴻章雖然後來奉旨北上議和, 但其實這次抗旨不尊他是首倡, 也應該列入這些人的名單中。

這個事件其實早就有預兆的。

找找義和團在山東、直隸興起, 慈禧太后態度曖昧不定的時候, 這些南方官員們卻一反大清官場歷來在政治表態上摸淩兩可的慣例, 異口同聲的宣佈早就反對義和團, 並勸太后對義和團嚴加剿辦。

大清的官員們都是狡猾的, 如果事不關己, 他們通常都不會對事件表達出一種明確的態度, 以免給人留下什麼把柄, 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官場險惡教會他們的。 如果他們被迫表態, 一定是自己的關鍵利益侵犯或者受到了威脅, 而這麼大的規模的集體表態,

只能說明在義和團問題上他們有著巨大的共同利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