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楚人沐猴而冠,楚人是猴子嗎?為什麼這麼說?

沐猴而冠, 成語,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漢書·伍被傳》。 比喻虛有其表, 得意忘形。 或是譏嘲為人愚魯無知空有表面。 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原為韓生譏諷項羽。

項羽為楚人, 這裡的“楚人”, 是特指, 就指項羽其人, 設若聯想起楚地的語言習慣, 則韓生, 或者說司馬遷, 用語形象而貼切, 就實在是創造語言的大師了。

項羽據關中後, 韓生獻計於羽曰:“關中地勢險要, 有山河為屏障, 土地肥沃, 可建都立霸業。 ”羽見宮悉已燒殘, 又心欲東歸, 曰:“富貴不歸故鄉, 如穿錦繡之衣於夜間步行, 有誰知之!”生竊曰:“人雲楚人為獼猴戴帽,

果然如此。 ”項羽聞知, 便將之烹死。

項羽性格, 沽名釣譽, 殘忍野蠻, 貪婪, 目光短淺, 由此也可以看出項羽失敗的原因。

在《項羽本紀》中記載說, 項羽引兵沖入咸陽城, 大肆殺戮, 燒秦宮室, 大火幾月不絕。 又搜刮財寶婦女準備東去, 這時有人勸他說, 關中這個地方有險可守, 且土地肥沃, 在此建都, 可以奠定霸業。 項羽看了看這殘破的樣子, 又思念著故鄉, 一心想著東歸, 就回答說, 人富貴了, 應歸故鄉, 富貴不歸故鄉, 有如錦衣夜行, 誰能看見?於是勸說者韓生就對別人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 果然。 ”項羽聞知, 便將之烹死。

“沐猴”二字整體上是一個名詞, 是楚人對於獼猴的一種稱呼, 帶有地域性的特點。 《詩經·小雅·角弓》中有句“毋教猱升木,

如塗塗附。 ”三國時吳陸璣注疏說, “猱, 獼猴也, 楚人謂之沐猴。 ”晉左思《魏都賦》中也有“造沐猴於棘刺”。 大致亦足以印證楚人謂“獼猴”為“沐猴”的語言習慣。

假設項羽採取了這個建議, 成就帝業, 韓生遂成了張良之類的人物。 事實沒有。 所以韓生也沒用成為千古良臣。 在相反的故事裡, 張良等成就了劉邦, 還是劉邦成就了張良?

一葉障目, 刻舟求劍, 自相矛盾, 楚人隱形, 楚人學舟, 葉公好龍, 卞和泣玉(不知怎麼和氏璧跑趙國的), 晏子使楚, 畫蛇添足, 荊人涉澭, 掘墓鞭屍, 削足適履, 楚人偷牛, 沐猴而冠等等成語主人公都是楚人, 看看當時各國人士眼中的楚人的吧....

帥才不及帝王術!韓生所言反倒是有種自己計策未被採用而生不滿的文士心胸,

不要忘了, 劉邦也是楚人。 “楚雖三戶, 亡秦必楚”, 這裡是指劉邦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