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生死攸關時刻 15歲池越忠首先想到的又是別人

2017年12月9日, 在剛剛重建開放的太原迎澤公園, 蘇州河邊矗立著一位少女的雕像。 冰封湖面, 勾起太原人34年前的回憶。 就是在1983年的12月9日, 這個紮小辮子的小姑娘, 用生命譜寫一曲盪氣迴腸的人生讚歌。 大家都說, 她與劉胡蘭同齡, 是豎碑年齡最小的烈士。

三毛乳名掛嘴邊 烈士母親叫得親切

省城太航社區一幢普通居民樓裡, 在池越忠烈士母親高麗君的家中, 客廳牆上掛著一幅全家照。 3個兒女帶著他們的愛人和孫子, 圍在年過七旬的高媽媽身邊。

“孩子生父去世得早, 三毛捨己救人犧牲, 如果他們在就全家大團圓了。

”高麗君口中的三毛, 是母親慣用稱呼池越忠的乳名。 1983年12月8日, 是池越忠烈士在家的最後一夜, 竟是母女相見的最後一面。

池越忠在家中孩子裡排行老三, 母親高麗君至今, 仍喜歡叫她三毛, 掛在嘴邊親切。 “我年輕時當老師, 開學前學校集訓聽報告, 緊張得沒時間照看孩子。 於是, 我們四五個老師商量, 把孩子集中放一起輪流照看。 一個人照顧四五個娃娃, 其他人去聽報告。 我的大女兒喜歡睡覺, 同事看到眯著眼睛, 如貓睡覺的樣子可愛, 便以諧音毛毛稱呼。 從此, 大女兒叫大毛、二女兒叫二毛、三女兒池越忠就叫三毛了。 ”高麗君道出池越忠乳名的由來。

總想著別人“特逗人喜歡”

父母除了上班, 還要帶大女兒、二女兒,

三閨女池越忠和奶奶度過幾年時間, 後來才從農村奶奶家接回城裡。 生活環境變化, 從小接觸的人多, 池越忠顯出“特逗人喜歡”的性格, 經常想著別人, 從小勤儉人緣好。

“拿廢舊帆布手套做成書包, 兩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嫌不好都不要, 她拿過來高興地說, 媽媽做的我要, 以後背上努力學習。 穿上縫補的棉襖, 她掂起腳尖站在媽媽後面, 拿手比畫著, 看我有你高了。 家中4個孩子靠兩個大人掙錢養活, 她想早一天上班替父母減負擔, 才去上的職業班。 ”高麗君回憶池越忠的點點滴滴, 在母親眼裡是個乖巧懂事聰明的孩子。

家中兩個房間靠中間一盞燈照亮, 4個孩子站著扒在平櫃上寫作業, 沒那麼多凳子。 看到奶奶累了, 她會主動把板凳,

塞在老人屁股底下。 媽媽記憶裡的池越忠, 她總想著別人。

咱孩子沒了 希望千萬孩子好起來

1983年12月9日早晨, 池越忠和同伴上學後, 再也沒回家。 高麗君難以接受的殘酷現實發生了, 女兒見義勇為救大營盤小學兩名落水兒童光榮犧牲。

大營盤小學贈送的相冊扉頁, 寫著“英雄就是這樣一個人, 他在決定性關頭做了為人類社會的利益所需要的事。 ”生死攸關時刻, 年僅15歲的池越忠, 首先想到的又是別人。

池越忠烈士見義勇為事蹟, 受到省委、太原市委高度關注, 中宣部、團中央傳部組織全國巡迴報告團, 弟弟池越強登臺演講, 講述姐姐的成長經歷。 30年前的演講手稿, 高麗君一直珍藏呵護。

那些年, 池越忠烈士事蹟傳遍祖國大江南北,

沉浸在失去女兒心痛中的高麗君, 接到如雪片似的信件, 裝了近一麻袋。 各界人士緬懷烈士偉績、向烈士學習、慰問烈屬家屬, 全家人忙著拆閱後再回信。

當年, 許多學校、廠礦、機關邀請英雄母親做報告, 教育激勵當代人, 她每次回憶池越忠的點點滴滴, 就每次觸碰內心傷痛。 “咱的孩子沒了, 希望千千萬萬個孩子好起來。 ”高麗君吐露烈士母親的心聲。 (山西資訊/張啟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