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聊城高唐楊屯鄉80多個村,村莊建村史、姓氏、村名由來簡介

聊城老鄉點右上角關注我們, 聊城人自己的頭條圈子!

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楊屯鄉

楊屯鎮位於高唐縣城東偏南10公里處。 西靠張莊鄉、薑店鄉 , 南鄰張大屯鄉, 北接固河鎮, 東與禹城市接壤。

高官屯

明洪武年間, 高氏官人由山西洪洞縣督遷民來此墾荒, 定居於此, 故名“高官屯”, 相繼遷來的有王、張、管、劉、孫、李、尹、 林、謝、彭、許等姓氏。

郭 莊

明洪武年間, 郭氏始祖從山西洪洞縣遷來, 立村“郭莊”, 後與鄰近村張齊莊合併, 統稱郭莊。 1982年元月隨大隊更名為 “小郭莊”, 1988 年3 月復原點名 ”郭莊'。

三官廟

明朝天順年間, 由郭莊張氏在此建一廟,

為天、 地、 人三官老爺廟。 張氏在此修院定居為善主, 故村名為 “三官廟”。

盧泗莊

清朝順治年間, 本縣盧五裡盧氏財主在此買百畝多地, 便派盧義寺為首在此定居耕種, 盧義寺以姓名命居所為盧寺莊. 後人們把 “寺” 議寫作 ”泗” 至今。

西朱莊

本村建于明朝萬曆年間, 立村者朱氏系福建省永泉縣塔頭鎮一官員 ( 品級不祥), 受命到此定居, 先命村名朱家營坊, 清朝光緒年間, 因濟南夏津官道在村南側通過, 故改名官道朱莊。 後人們常以朱莊簡稱。 1960年因本區東部有一朱莊, 為不重名, 並按方位定名 “西朱莊'。

芒 莊

本村建于明朝乾隆年間, 立村方李芒從山西洪洞縣遷來, 初名李芒莊。 後李姓逐漸少, 孫、申、劉、盧四姓居多, 就把“李”字去掉了,

叫芒莊。

謝 莊

明永樂年間, 始祖謝英聘由山東即墨縣遷此, 立村 謝莊 , 相繼劉、牛、王、張、杜、郭等姓遷此。

謝王莊

本村建於清乾隆年間, 當初謝、王兩姓在此定居, 兩姓村莊相隔一百五十余米, 具有獨立性, 人們常稱其謝王莊, 至今。

劉 樓

本村建于明朝洪武年間, 由劉氏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 初以姓氏命村名劉莊, 後劉家致富, 在村東建一座樓, 人們便慣稱劉樓。

楊 屯

此村建于明朝洪武年間, 由楊氏官人受官府之命, 從山西洪洞縣督遷民到此立村楊官屯, 1982年更名為楊屯。

小 屯

本村建于明萬曆年間, 系福建省永泉縣一楊氏官人( 品級不祥) 受命遷居於此。 因其村西已有一大村楊官屯, 故立村名 “小楊官屯”, 清朝中期, 由高唐、茌平兩縣所轄,

以村西半部的胡家胡同為界, 以西隸高唐, 叫 “小辛莊”, 以東隸茌平, 名信福屯。 解教後全歸茌平縣管轄, 1954年隨同茌平七區北部數村劃歸高唐, 又恢復原名 “小楊官屯' , 群眾簡稱“小屯'. 1982 年元月隨大隊更名為“小楊屯”1982年年3 月複稱“小屯”。

施 屯

本村建于明朝洪武年間, 施、管兩家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 以兩姓氏聯稱“施管屯”, 後管氏絕, 人們就省去 “管” 字, 簡稱施屯。

王家橋

立村者王氏始祖于明朝天順年間, 從山西洪洞縣遷來, 初定居于徒駭河南, 幾年後遷往河北橋頭下, 起名王家橋, 百年前王氏備有抬葬棺架子, 供喪戶租用, 日久天長, 被人們慣稱為王架子莊, 1982年元月更名為王家橋至今。

袁 莊

明隆慶年間, 袁氏由山西洪洞縣遷來, 立村“袁莊”,

現袁氏絕, 袁氏墓地尚存。 相繼遷來的有李、曹、王、曾等姓, 1982年元月更名為 “河北袁”, 1988年3月恢復原名“袁莊”。

錢 莊

立村者錢氏, 于明朝永樂年間, 從山西洪洞縣遷來。 以姓氏命村名 “錢莊”。

雲 莊

明永樂二年, 雲氏始祖雲端從山西洪洞縣遷來, 立村’雲莊”, 相繼有周、王、鄒、劉、孫、韓、張等姓遷此。

聶 集

聶氏始祖于明成化年間, 從山西洪洞縣聶家灣遷來。 當初聶氏三家同來此地, 後其一留此定居, 其他兩兩家又東遷別處, 建村後, 便根據聶氏三家曾集聚此地, 加之此村設有集市, 故定村名“聶家集”, 後人們簡稱 “聶集”。

小 井

姚氏始祖于明朝隆慶年間, 從山西洪洞縣遷來 定居於前人所建的小口井旁, 故得村名“小井”。

小李六

李長於清朝光緒年間, 從今村東南二百米處李陸莊遷此立村,

命村名小李陸(lu) 因陸字兩音, 人們誤稱 '陸” 為 “六” 音, 習以為然, 村名演變成“小李陸(六)”了。 解放後通用“六”字。

大李六

立村者李陸(lu) 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從山西洪洞縣遷來, 以姓名令村名“李陸莊”, 至第六代, 李長遷往村西北200米處另立一村, 名“小李陸莊”, 相對而稱“大李陸莊”, 因 “陸” 字兩音, 人們常把陸讀作“六”, 習以為然, 便演變為 “大李陸”( 六)。 解放後通用 “六”字。

小律莊

明朝洪武年間由呂八卦建村, 初以姓氏命名“呂莊”, 後因村小便叫“小呂莊”, 外村人常取笑叫“小驢子莊”, 村民不喜歡被人叫這個名字, 1948年解放濟南時, 地圖上標的是 “小律莊”, 後來便叫起 “小律莊” 來了。

董官屯

明洪武年間, 董氏官人奉旨督(來處無考)遷民來此墾荒, 官人駐此,姓名 “董官屯',其原村址在今村址東北“範家窯”,因其地勢低窪,易積水,於明永樂年間方遷此址, 仍名 “董官屯”,相繼有孫、張、李、任、王姓遷此。

邱 莊

明朝萬曆年間始祖邱總天,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以姓氏命村名邱莊。

南劉橋

明永了年間,始祖劉邦起帶領繼成、繼志、繼業、繼序四子由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劉家莊”,1633年( 明崇禎年間) 在河套的西和東北各建一橋,故稱“劉家橋”,後簡稱“劉橋”,後為區別帖近兩個劉橋,本村處西南,故名南劉橋,相繼有杜、張、邱姓遷此。

康 橋

明萬曆年間,康氏始祖由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康莊’,清同治年間該村出一康善人,曾名“康家佛堂”,以後又恢復原名,後因在河上建一橋,改體“康橋”,相繼有李、張、竇、宋、王、趙姓遷此。

杜 莊

本村建于明朝嘉靖年間,杜氏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以姓氏命村名 “杜莊”,1982 年元月更名為 “東杜莊”,1988 年3 月恢復原名。

夾 灘

本村與高唐州城同時建,原名夾灘鎮,其夾氏祖先來此最旱,又因此村建在河灘上,故名夾灘。

司家窪

本村系司姓立村,因村處大窪,故名司家窪,後司姓絕,今有時、周、杜姓,時姓最早,約在1580年於本縣北鎮遷來. 後仍沿用原名 “司家窪”。

龐 莊

本村以姓氏命名,龐氏始祖龐忠良是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本縣城西南果子市, 約在1580年分支於此,立村龐莊。

吳 莊

本村原名李馬趙莊,在村東北角尚有馬家林,三姓已絕, 吳氏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間從山東即墨縣遷居於此,立村吳莊。

莘 莊

本村莘氏始祖莘克關於明嘉靖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立村莘莊。

南朱莊

朱氏于明朝崇禎年間,從京東豐潤縣遷來,以姓氏命村名“朱莊”,因本區東北、西南各有一朱莊,為不重稱,1960 年是加方位詞稱 “南朱莊'。

崔 莊

崔氏始祖崔鳳福約在明初從山東青州府核桃園莊遷居於此. 立村“崔莊”。

周小莊

本村約在明朝成化年間,從周老莊分支遷居於此,立村周小莊。

周辛莊

本村原是周老莊的菜園,約在明成化年間周老莊分支遷居此地,立村周新莊,後沿變為周辛莊。

粱 莊

據傳,本村南八百米處,原是一大村袁官屯,現村址是袁官屯的菜園,元末明初袁官屯被天災人禍毀滅後,梁氏始祖梁文福于明成化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立村“梁莊”。

李官屯

明洪武年間,李氏官人學志奉旨督遷民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李官屯” ,1962年後,曾分為李前、李後。相繼遷來的有石、沈、袁、陳、徐. 闞、乙、楊、王、張、龐、華、夏、于、劉、蔡、吳、郭、鞠、婁等姓。

楊 莊

明初,楊氏祖楊虎臣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本縣楊老莊,1580年分支遷此,立村楊莊, 1982年元月隨大隊更名楊興莊,1988年3月複名楊莊。杜、 張姓相繼遷此。

老君堂

本村以建築而名,在村西頭有廟堂一座(建廟朝代無考),殿內供奉老君,故此得名 “老君堂”,村民以李姓、任姓為多,其始祖于明成化年間,由山西洪洞縣縣大槐樹遷居於此,仍沿用原名至今。

高 莊

據傳,本村高、王氏同時遷來。高氏始祖無考,王氏先祖王天福于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立村高莊. 1982年元月更名為高尚莊。 1988年 3 月恢復原名。

周老莊

本村周氏始祖周萬戶,明初從山西省洪洞縣咸陽村遷居於此,立村周莊,後萬戶為長支留居,次支千戶、三支百戶均分居它村,特別是辛莊和周小莊均是分支而去者,故人們慣稱本村為周老莊。

小鹽場

劉氏始祖于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於此,因鹼地多,以制小鹽為生,故名 “小鹽場”。

張四屯

本村原系張氏立村,現村北仍有一張家林、張家井為證,張氏兄弟四人于明成化年間從山東省青州府遷居於此,老四落居於此,其餘三兄弟遷往他鄉,本村故名張四屯,現張氏氏已絕,但仍用原名原名。

蓋王莊

王氏始祖王保善於明成化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於此,建村“四家王莊”,後因牛多,又名 “百牛王莊”,再後因本村盛產草籠蓋,故稱 “蓋墊子王莊”,今簡稱 “蓋王莊”。

三裡村

明朝萬曆年間,程、莫、杜三姓同時從北京完縣草場遷居於此,立村 “三姓村”,清末改稱 “三裡村”,因有“到姜莊、夾灘,李官屯各距三裡”的說法。

林 寨

本村林氏始祖林文表于明成化年間,從萊州府即墨縣林家村遷居於此,立村林寨,1982年元月更名為“林家寨”,1988年3 月恢復原名。

小孫莊

本村孫氏始祖孫中實,于明朝崇禎年間從山東省青州府遷居於此,立村小孫莊。

娘娘廟

本村西南角有一座廟,殿內供奉送神娘娘(建廟年代無考),故村名以娘娘而名,村民以李姓最多,其始祖于明朝永樂年間從山西省洪洞縣遷來定居。

唐 莊

明嘉靖年間,孫、唐二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因唐姓多,故立村唐莊。 1982年元月更名唐家莊,1988年3 月復原名唐莊, 相繼遷來的有朱、宋等姓。

海法寺

本村東有一古寺名“海法潮雲寺”(建寺年代無考),王氏始祖于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仍以廟名為村名。

小張莊

本村張氏始祖于明朝崇禎年間從河北省故城縣北馬棚遷居於此,立村小張莊。

張大屯

本村以人名命名. 傳說明朝洪武年間,有位名張達的官人奉旨由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督遷民來此墾荒,後定居於此,故名張達屯,解放初期人們簡化為“張大屯”。

丁 樓(前丁樓、後丁樓)

本村丁氏始祖于明成化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於此。因建有擴院土樓,故名丁樓,加 “前”字是和近村 “後樓” 相對稱而稱。

後丁樓較前丁樓晚一百年,系華姓立村,華姓始祖于明朝萬曆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附于丁樓之後建村,沿用丁樓之稱。“後”字是與近村前丁樓對稱而加。

前趙莊

本村趙氏始祖趙景河,在清康熙年間從山東省禹城縣李屯鄉後趙莊分支遷居子此,立村前趙莊,此莊前身叫九家馬莊。馬姓已絕。

陳 莊

明洪武年間,陳氏祖思偉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陳莊, 1982年元月隨大隊更名陳旺莊。1988年3月複名陳莊, 相繼遷來的有陳、郭、譚、張等姓。

孟 莊

孟氏建村孟莊,孟氏絕,無考 朱氏子明景泰年間,從茌平縣朱家海子遷來。仍沿用原村名. 1982年元月更名東孟莊,1988年3月複名孟莊。相繼遷來的有馮、張姓。

後王先屯

本村王氏始祖王敬先于明朝洪武年間從萊州府昌邑縣劉華社遷居於此,立村王敬先屯,後因分支前村,相對而言,即稱為後王敬先屯,現簡稱為後王先屯。

前王先屯

本村王氏始祖王敬先于明朝洪武年間從萊州府昌邑縣劉華社遷居於此,立村王敬先屯,百年後分支立前村,故名前王敬先屯,後簡稱為前王先屯。

于 莊

本村于氏始祖于仲貴明朝萬曆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立村于莊。

丁 莊

本村丁氏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而省洪洞縣野鵲窩遷居於此,立村丁莊。

綠瓦廟

本村以建築而名,村北原有古廟一座,殿內供奉泰山奶奶( 建廟朝代無考),廟頂全蓋綠琉璃瓦,故此得名綠瓦廟. 村民于氏最早,其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間由山西平陽府洪洞縣瓦子莊遷居於此。

盧 莊

本村系盧氏立村,現盧氏已絕,歷史無考,後安氏始祖安希鬥于明朝崇禎年間從綠瓦廟遷居於此,仍沿用盧莊之稱。

安 莊

本村安氏始祖于清朝康熙年間從張大屯遷居于此,曾名“黑老婆安莊”,後安莊出一舉人,始改村名為安莊。

小劉莊

劉氏先祖志魁于清順治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劉莊,為區別相鄰兩個劉莊,該村小,故名“小劉莊”,1982年元月更名為“小劉莊”,1988 年3 月複名 “小劉莊”,秦姓於清乾隆年間由禹城縣李屯鄉李紹武村遷此,姚姓于清道光年間由平原縣王果鋪鄉胡莊遷此。

大劉莊

明萬曆年間,劉氏先祖光照由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劉莊, 為區別鄰近兩個劉莊,因本村大,故稱大劉莊, 1982 年元月更名大劉家,1988 年3 月複名大劉莊。 相繼遷來的有王、賈、張、李、董等姓。

大張莊

本村原名小孫莊,舊址在村西南角,孫氏已絕,張氏於清朝乾隆年間由茌平縣張家胡同遷居幹此,立村大張莊。因張氏在清朝有過 “千總” 官員,在村立過旗杆牌坊,曾稱 “旗杆張莊”。

小林莊

本村原名小王莊,舊址在現村東頭,王氏已絕,林氏始祖幹明嘉靖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於此,小林莊的 “小” 字與近村大林莊相對而言。

夏 莊

本村夏氏始祖夏榮江于明朝洪武間,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居幹此,立村夏莊。

莊 莊

明初,在氏祖先由青州府益都縣遷來,立村莊莊,1982年元月更名莊家莊,1988 年3 月複名莊莊,相繼遷來的有董、張、王、劉等姓。

後 楊

本村楊氏始祖于明洪武年間由陝西省洪洞縣西關外大槐樹下遷居於此,立村楊家莊,後因分支於前村,名楊新莊, 本村稱楊老莊。解放後前村楊新莊改名前楊莊,後村楊老莊改稱後楊莊, 清末義和團起義,中層首領楊順天( 即本村人) 曾領人火燒琉璃寺洋樓張莊的教堂。

香 坊

本村以物產命名,封建社會時以做香出名,故人們慣稱“香坊',老戶秦姓于明朝從山西省洪洞縣遷民於此,後劉、郭、趙、田幾姓相繼來此居住,至今仍沿用原村名 “香坊”。

韓 莊

明成化年間,韓氏祖先志成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韓莊。曾有“九家韓廟”之稱,1982年元月更名洪韓莊,1988年3月複名韓莊, 相繼遷來的有杜、董、朱、岳、馬等姓。

大林莊

本村林氏始祖林風志,于明朝成化年間從山西洪洞縣故土遷居於此。大林莊與近村 “小林莊” 相對而稱。

小朱莊

本村古為朱氏立村,現朱氏已絕,建村時間無考, 林姓約在1480 年從林寨遷居於此,仍沿用小朱莊之名。

代王莊

本村是以建築而得名,今在村西南約一裡處,有廟一座,名 “代家廟' ( 建廟朝代無考), 始祖王河于明朝(約1530年) 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立村王莊,因靠近“代家廟”,故慣稱“代王莊”。

祝 莊

本村祝氏始祖祝三,于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居雨此,立村祝莊。

西趙莊

本村趙氏始祖趙文同於明洪武年間,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立村趙莊, 後鄭氏始祖鄭友成從河北棗強縣十八行村遷居於此,起名鄭家辛莊,但未叫起來,仍用趙莊,“西”字是成立公社時和本社“東趙莊”相對而稱。

姜 莊

本村善氏始祖姜龍于明朝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立村姜莊,1982年更名為“姜龍莊”,1988 年 3 月恢復原名。

董 莊

明萬曆年間,董氏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董莊。 1982年元月更名河東董,1988年3 月複明董莊。相繼遷來的有劉、王、吳、何、韓、孫、華、林等姓。

索 莊

本村索姓立村,故名索莊,後因索姓遭抄殺,改姓外祖家姓氏“林”,約在明萬曆年間(1580年) 從河北省白溝河遷居於此,至今仍沿用原村名 “索莊”。

小呂寨

本村呂氏始祖呂朝吉于明朝嘉靖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因村小,為防匪盜築有圍牆,故名小呂寨。

李 後

本村始祖李氏官人李學志于明朝洪武年間,奉旨督遷民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墾荒,立村“李官屯”,1962年體倒下放,曾分為李前、李後兩個大隊,至今仍有李後之稱。

太平莊

本村王氏始祖于明萬曆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於此,歷來附屬張大屯。因明清之際屢遭兵匪之害,小村無力抗拒,經常逃往大村,故有小逃莊之名,民國初期方改為太平莊。

本章(完)感謝您的閱讀和指正!

@本文內容由高唐村村通據地方書籍、互聯網、民間綜合整理!由於信息量過大,難免有疏漏和不正之處,還望高唐老鄉們多多傳閱、指正補充!謝謝!

聊城村村通,掘民俗風情,記錄城鎮。老鄉們對我們的關注是最大的鼓勵!謝謝!有獎徵稿:聊城本地民俗、傳說故事均可,如果您有素材歡迎投稿! 官人駐此,姓名 “董官屯',其原村址在今村址東北“範家窯”,因其地勢低窪,易積水,於明永樂年間方遷此址, 仍名 “董官屯”,相繼有孫、張、李、任、王姓遷此。

邱 莊

明朝萬曆年間始祖邱總天,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以姓氏命村名邱莊。

南劉橋

明永了年間,始祖劉邦起帶領繼成、繼志、繼業、繼序四子由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劉家莊”,1633年( 明崇禎年間) 在河套的西和東北各建一橋,故稱“劉家橋”,後簡稱“劉橋”,後為區別帖近兩個劉橋,本村處西南,故名南劉橋,相繼有杜、張、邱姓遷此。

康 橋

明萬曆年間,康氏始祖由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康莊’,清同治年間該村出一康善人,曾名“康家佛堂”,以後又恢復原名,後因在河上建一橋,改體“康橋”,相繼有李、張、竇、宋、王、趙姓遷此。

杜 莊

本村建于明朝嘉靖年間,杜氏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定居,以姓氏命村名 “杜莊”,1982 年元月更名為 “東杜莊”,1988 年3 月恢復原名。

夾 灘

本村與高唐州城同時建,原名夾灘鎮,其夾氏祖先來此最旱,又因此村建在河灘上,故名夾灘。

司家窪

本村系司姓立村,因村處大窪,故名司家窪,後司姓絕,今有時、周、杜姓,時姓最早,約在1580年於本縣北鎮遷來. 後仍沿用原名 “司家窪”。

龐 莊

本村以姓氏命名,龐氏始祖龐忠良是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本縣城西南果子市, 約在1580年分支於此,立村龐莊。

吳 莊

本村原名李馬趙莊,在村東北角尚有馬家林,三姓已絕, 吳氏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間從山東即墨縣遷居於此,立村吳莊。

莘 莊

本村莘氏始祖莘克關於明嘉靖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立村莘莊。

南朱莊

朱氏于明朝崇禎年間,從京東豐潤縣遷來,以姓氏命村名“朱莊”,因本區東北、西南各有一朱莊,為不重稱,1960 年是加方位詞稱 “南朱莊'。

崔 莊

崔氏始祖崔鳳福約在明初從山東青州府核桃園莊遷居於此. 立村“崔莊”。

周小莊

本村約在明朝成化年間,從周老莊分支遷居於此,立村周小莊。

周辛莊

本村原是周老莊的菜園,約在明成化年間周老莊分支遷居此地,立村周新莊,後沿變為周辛莊。

粱 莊

據傳,本村南八百米處,原是一大村袁官屯,現村址是袁官屯的菜園,元末明初袁官屯被天災人禍毀滅後,梁氏始祖梁文福于明成化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立村“梁莊”。

李官屯

明洪武年間,李氏官人學志奉旨督遷民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李官屯” ,1962年後,曾分為李前、李後。相繼遷來的有石、沈、袁、陳、徐. 闞、乙、楊、王、張、龐、華、夏、于、劉、蔡、吳、郭、鞠、婁等姓。

楊 莊

明初,楊氏祖楊虎臣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本縣楊老莊,1580年分支遷此,立村楊莊, 1982年元月隨大隊更名楊興莊,1988年3月複名楊莊。杜、 張姓相繼遷此。

老君堂

本村以建築而名,在村西頭有廟堂一座(建廟朝代無考),殿內供奉老君,故此得名 “老君堂”,村民以李姓、任姓為多,其始祖于明成化年間,由山西洪洞縣縣大槐樹遷居於此,仍沿用原名至今。

高 莊

據傳,本村高、王氏同時遷來。高氏始祖無考,王氏先祖王天福于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立村高莊. 1982年元月更名為高尚莊。 1988年 3 月恢復原名。

周老莊

本村周氏始祖周萬戶,明初從山西省洪洞縣咸陽村遷居於此,立村周莊,後萬戶為長支留居,次支千戶、三支百戶均分居它村,特別是辛莊和周小莊均是分支而去者,故人們慣稱本村為周老莊。

小鹽場

劉氏始祖于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於此,因鹼地多,以制小鹽為生,故名 “小鹽場”。

張四屯

本村原系張氏立村,現村北仍有一張家林、張家井為證,張氏兄弟四人于明成化年間從山東省青州府遷居於此,老四落居於此,其餘三兄弟遷往他鄉,本村故名張四屯,現張氏氏已絕,但仍用原名原名。

蓋王莊

王氏始祖王保善於明成化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於此,建村“四家王莊”,後因牛多,又名 “百牛王莊”,再後因本村盛產草籠蓋,故稱 “蓋墊子王莊”,今簡稱 “蓋王莊”。

三裡村

明朝萬曆年間,程、莫、杜三姓同時從北京完縣草場遷居於此,立村 “三姓村”,清末改稱 “三裡村”,因有“到姜莊、夾灘,李官屯各距三裡”的說法。

林 寨

本村林氏始祖林文表于明成化年間,從萊州府即墨縣林家村遷居於此,立村林寨,1982年元月更名為“林家寨”,1988年3 月恢復原名。

小孫莊

本村孫氏始祖孫中實,于明朝崇禎年間從山東省青州府遷居於此,立村小孫莊。

娘娘廟

本村西南角有一座廟,殿內供奉送神娘娘(建廟年代無考),故村名以娘娘而名,村民以李姓最多,其始祖于明朝永樂年間從山西省洪洞縣遷來定居。

唐 莊

明嘉靖年間,孫、唐二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因唐姓多,故立村唐莊。 1982年元月更名唐家莊,1988年3 月復原名唐莊, 相繼遷來的有朱、宋等姓。

海法寺

本村東有一古寺名“海法潮雲寺”(建寺年代無考),王氏始祖于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仍以廟名為村名。

小張莊

本村張氏始祖于明朝崇禎年間從河北省故城縣北馬棚遷居於此,立村小張莊。

張大屯

本村以人名命名. 傳說明朝洪武年間,有位名張達的官人奉旨由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督遷民來此墾荒,後定居於此,故名張達屯,解放初期人們簡化為“張大屯”。

丁 樓(前丁樓、後丁樓)

本村丁氏始祖于明成化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於此。因建有擴院土樓,故名丁樓,加 “前”字是和近村 “後樓” 相對稱而稱。

後丁樓較前丁樓晚一百年,系華姓立村,華姓始祖于明朝萬曆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附于丁樓之後建村,沿用丁樓之稱。“後”字是與近村前丁樓對稱而加。

前趙莊

本村趙氏始祖趙景河,在清康熙年間從山東省禹城縣李屯鄉後趙莊分支遷居子此,立村前趙莊,此莊前身叫九家馬莊。馬姓已絕。

陳 莊

明洪武年間,陳氏祖思偉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陳莊, 1982年元月隨大隊更名陳旺莊。1988年3月複名陳莊, 相繼遷來的有陳、郭、譚、張等姓。

孟 莊

孟氏建村孟莊,孟氏絕,無考 朱氏子明景泰年間,從茌平縣朱家海子遷來。仍沿用原村名. 1982年元月更名東孟莊,1988年3月複名孟莊。相繼遷來的有馮、張姓。

後王先屯

本村王氏始祖王敬先于明朝洪武年間從萊州府昌邑縣劉華社遷居於此,立村王敬先屯,後因分支前村,相對而言,即稱為後王敬先屯,現簡稱為後王先屯。

前王先屯

本村王氏始祖王敬先于明朝洪武年間從萊州府昌邑縣劉華社遷居於此,立村王敬先屯,百年後分支立前村,故名前王敬先屯,後簡稱為前王先屯。

于 莊

本村于氏始祖于仲貴明朝萬曆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立村于莊。

丁 莊

本村丁氏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而省洪洞縣野鵲窩遷居於此,立村丁莊。

綠瓦廟

本村以建築而名,村北原有古廟一座,殿內供奉泰山奶奶( 建廟朝代無考),廟頂全蓋綠琉璃瓦,故此得名綠瓦廟. 村民于氏最早,其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間由山西平陽府洪洞縣瓦子莊遷居於此。

盧 莊

本村系盧氏立村,現盧氏已絕,歷史無考,後安氏始祖安希鬥于明朝崇禎年間從綠瓦廟遷居於此,仍沿用盧莊之稱。

安 莊

本村安氏始祖于清朝康熙年間從張大屯遷居于此,曾名“黑老婆安莊”,後安莊出一舉人,始改村名為安莊。

小劉莊

劉氏先祖志魁于清順治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劉莊,為區別相鄰兩個劉莊,該村小,故名“小劉莊”,1982年元月更名為“小劉莊”,1988 年3 月複名 “小劉莊”,秦姓於清乾隆年間由禹城縣李屯鄉李紹武村遷此,姚姓于清道光年間由平原縣王果鋪鄉胡莊遷此。

大劉莊

明萬曆年間,劉氏先祖光照由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劉莊, 為區別鄰近兩個劉莊,因本村大,故稱大劉莊, 1982 年元月更名大劉家,1988 年3 月複名大劉莊。 相繼遷來的有王、賈、張、李、董等姓。

大張莊

本村原名小孫莊,舊址在村西南角,孫氏已絕,張氏於清朝乾隆年間由茌平縣張家胡同遷居幹此,立村大張莊。因張氏在清朝有過 “千總” 官員,在村立過旗杆牌坊,曾稱 “旗杆張莊”。

小林莊

本村原名小王莊,舊址在現村東頭,王氏已絕,林氏始祖幹明嘉靖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於此,小林莊的 “小” 字與近村大林莊相對而言。

夏 莊

本村夏氏始祖夏榮江于明朝洪武間,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居幹此,立村夏莊。

莊 莊

明初,在氏祖先由青州府益都縣遷來,立村莊莊,1982年元月更名莊家莊,1988 年3 月複名莊莊,相繼遷來的有董、張、王、劉等姓。

後 楊

本村楊氏始祖于明洪武年間由陝西省洪洞縣西關外大槐樹下遷居於此,立村楊家莊,後因分支於前村,名楊新莊, 本村稱楊老莊。解放後前村楊新莊改名前楊莊,後村楊老莊改稱後楊莊, 清末義和團起義,中層首領楊順天( 即本村人) 曾領人火燒琉璃寺洋樓張莊的教堂。

香 坊

本村以物產命名,封建社會時以做香出名,故人們慣稱“香坊',老戶秦姓于明朝從山西省洪洞縣遷民於此,後劉、郭、趙、田幾姓相繼來此居住,至今仍沿用原村名 “香坊”。

韓 莊

明成化年間,韓氏祖先志成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韓莊。曾有“九家韓廟”之稱,1982年元月更名洪韓莊,1988年3月複名韓莊, 相繼遷來的有杜、董、朱、岳、馬等姓。

大林莊

本村林氏始祖林風志,于明朝成化年間從山西洪洞縣故土遷居於此。大林莊與近村 “小林莊” 相對而稱。

小朱莊

本村古為朱氏立村,現朱氏已絕,建村時間無考, 林姓約在1480 年從林寨遷居於此,仍沿用小朱莊之名。

代王莊

本村是以建築而得名,今在村西南約一裡處,有廟一座,名 “代家廟' ( 建廟朝代無考), 始祖王河于明朝(約1530年) 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立村王莊,因靠近“代家廟”,故慣稱“代王莊”。

祝 莊

本村祝氏始祖祝三,于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居雨此,立村祝莊。

西趙莊

本村趙氏始祖趙文同於明洪武年間,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立村趙莊, 後鄭氏始祖鄭友成從河北棗強縣十八行村遷居於此,起名鄭家辛莊,但未叫起來,仍用趙莊,“西”字是成立公社時和本社“東趙莊”相對而稱。

姜 莊

本村善氏始祖姜龍于明朝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立村姜莊,1982年更名為“姜龍莊”,1988 年 3 月恢復原名。

董 莊

明萬曆年間,董氏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董莊。 1982年元月更名河東董,1988年3 月複明董莊。相繼遷來的有劉、王、吳、何、韓、孫、華、林等姓。

索 莊

本村索姓立村,故名索莊,後因索姓遭抄殺,改姓外祖家姓氏“林”,約在明萬曆年間(1580年) 從河北省白溝河遷居於此,至今仍沿用原村名 “索莊”。

小呂寨

本村呂氏始祖呂朝吉于明朝嘉靖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因村小,為防匪盜築有圍牆,故名小呂寨。

李 後

本村始祖李氏官人李學志于明朝洪武年間,奉旨督遷民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於此墾荒,立村“李官屯”,1962年體倒下放,曾分為李前、李後兩個大隊,至今仍有李後之稱。

太平莊

本村王氏始祖于明萬曆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於此,歷來附屬張大屯。因明清之際屢遭兵匪之害,小村無力抗拒,經常逃往大村,故有小逃莊之名,民國初期方改為太平莊。

本章(完)感謝您的閱讀和指正!

@本文內容由高唐村村通據地方書籍、互聯網、民間綜合整理!由於信息量過大,難免有疏漏和不正之處,還望高唐老鄉們多多傳閱、指正補充!謝謝!

聊城村村通,掘民俗風情,記錄城鎮。老鄉們對我們的關注是最大的鼓勵!謝謝!有獎徵稿:聊城本地民俗、傳說故事均可,如果您有素材歡迎投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