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世界簡史之8大古文明、3大宗教、8個橫跨大洲的超級大帝國

世界歷史整體歷史階段的劃分:

0
史前文明前3500前
0.1認知革命約7萬年前約3萬年前
0.2農業革命(新石器時代)1萬年前
由採集、狩獵發展到栽種、畜牧
1
古代文明時期前3500前1000年西元前三千五百年的蘇美爾文明出現2
古典文明時期前1000500年476年, 西羅馬帝國滅亡3
中世紀(信仰時代)500年1500年宗教的興起與衝突
3.1文藝復興14世紀16世紀
3.2大航海時代15世紀末16世紀初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4
宗教改革1517年1648年1517年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條論綱》5
科學革命1543年
1543年哥白尼出版了著作《天體運行論》6
啟蒙時代(理性時代)17世紀18世紀

注 :

1 青銅器時代,

約西元前4000年, 因青銅器材料的使用, 人類可以進行鋤耕式的初始農業, 稱作第二次農業革命。

鐵器時代, 約發生於西元前1500年, 因鐵器材料的使用及動物的馴養, 人類可以進行犁耕式的農業, 稱作第三次農業革命。

2 中世紀雖然被稱為黑暗時代, 但那時候的神學院卻是現代大學的前身或雛形。

3 文明的衝突主要有北緯40°以北的遊牧文明與以南的農耕文明(定居文明)的衝突、宗教的衝突。

4 古典文明在3至6世紀遭到遊牧文明的猛烈衝擊。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 正是這種破壞, 成為西方在近代走在世界前列的基本原因。 因為在舊文明的廢墟中, 能產生出一種嶄新的文明, 一種更能適應變化中的世界的需求的文明。

1 八大古文明

古代文明和古典文明大多以北緯30度附近的河流和流域為發源地。

文明形成時期結束時期古代文明古典文明亞洲兩河流域前3500年左右

非洲古埃及前3188年左右

亞洲印度前2600年左右
√√亞洲華夏前2000年左右
√√歐洲愛琴前19世紀左右前12世紀左右√
美洲瑪雅前16世紀16世紀
√歐洲古希臘前800年西元前146年
√歐洲古羅馬前9世紀初西元1453

1.1 兩河流域文明

發源于亞洲底格裡斯河(Tigris)與幼發拉底河(Euphrates)河流域, 又稱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文明。 兩河文明也是有史可考的最古老的文明, 其文明起步可以追溯到西元前4200年, 正式形成於約西元前3500年。 當時生活在兩河流域的是蘇美爾人, 建立了蘇美爾文明。

1.2 古埃及文明

發源於非洲尼羅河(Nile)流域, 又稱古埃及文明, 其歷史也可追溯到西元前4500年。

西元前3188年左右, 埃及國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 開始了史稱的埃及王朝時期, 也就代表了古埃及文明的正式開始。

1.3 古印度文明

發源于亞洲印度河與恒河(Ganges)流域。 文明的開始也可追溯到西元前3000年, 最終形成於西元前2600年左右。 後被入侵者雅利安人建立的國家取代。

1.4 華夏文明

華夏文明以禮樂為制度、易經八卦、丹書朱文、上古漢語為源泉,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在歷史上一脈相傳。

華夏文明發源于中國黃河流域。

大地灣文化甘肅天水6萬-4800年前裴李崗文化河南新鄭7500年前河姆渡文化浙江省餘姚縣的河姆渡BC5000-BC3300仰紹文化河南三門峽澠池仰韶村BC5000-BC3000紅山文化內蒙古赤峰市郊的紅山后遺址BC4700-BC2900大汶口文化山東汶河鄉鎮大汶口鎮BC4100-BC2600良渚文化杭州余杭區瓶窯鎮BC3400-BC2250龍山文化山東濟南曆城龍山鎮BC2500-BC2000陶寺文化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南BC2300-BC2000二裡頭文化河南洛陽偃師二裡頭BC1900-BC1550

中國的西南邊,

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它是東亞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 也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以及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 它以不可跨越的高度守護著中國的西南邊陲。 沿著國境線再往北還有昆侖山、天山還有阿爾泰山, 天山與昆侖山之間還有茫茫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 它們共同組成了比萬里長城堅固百倍的防禦線。 東南西都有自然形成的壁壘和天塹。 中國北邊接壤的西伯利亞地區人煙稀少, 氣候嚴寒。 東邊和東南是大海和大洋。 大漠、海洋、高峰阻隔了中國與外界的聯繫,
這種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決定了華夏文明一定程度上的獨立性和封閉性。

1.5 愛琴文明 Aegean Civilization

愛琴文明是愛琴海地區的青銅文明, 以克里特島和希臘地區的邁錫尼為核心, 故又稱“克裡特—邁錫尼文明, 西方古代文明由此發軔。

1.6 瑪雅文明 Mayan civilization

瑪雅文明, 是現代分佈于現今墨西哥東南部、瓜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和貝里斯國家的叢林文明。 雖然處於新石器時代, 卻在天文學、數學、農業、藝術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極高成就。

瑪雅文明與印加帝國及阿茲特克帝國並列為美洲三大文明(阿茲特克帝國與瑪雅文明位於中美洲;印加帝國位於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帶)。

依據中美洲編年, 瑪雅歷史分成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後古典期。 前古典期(西元前1500年-西元300年)也稱形成期,曆法及文字的發明、紀念碑的設立及建築的興建均在此時期;古典期是全盛期(約4世紀-9世紀),此時期文字的使用、紀念碑的設立、建築的興建及藝術的發揮均在此時期達于極盛;後古典期(約9世紀-16世紀 ),此時期北部興起奇琴·伊察及烏斯瑪律等城邦興起,文化也逐漸式微(衰弱)。瑪雅從來不像中國、埃及等文明擁有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全盛期的瑪雅地區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然而瑪雅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及習俗傳統上卻屬於同一個文化圈。16世紀時,瑪雅文化的傳承者阿茲特克帝國被西班牙帝國消滅。

瑪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傑出代表,以印第安瑪雅人而得名。約形成於西元前1500年,瑪雅人創造了輝煌的瑪雅文明。

1.7 古希臘文明 Ancient Greece (前800年-前146年)

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頭之一,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

西方有記載的文學、科技、藝術都是從古代希臘開始的。古希臘不是一個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地區的稱謂,其位於歐洲東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和愛奧尼亞海上的群島和島嶼、土耳其西南沿岸、義大利東部和西西里島東部沿岸地區。

西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科技高度發達,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詩歌、建築、科學、文學、戲劇、神話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1.8 古羅馬文明 Ancient Rome civilization

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另一個重要源頭,起源於義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處。古羅馬在在建立和統治國家過程中,吸收和借鑒了先前發展的各古代文明的成就,並在基礎上創建了自己的文明。古羅馬文明對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發展進程中最重要的貢獻有兩方面:前半期的羅馬律法和後半期的基督教。在西方文明發展史上,古羅馬文明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古羅馬通常指從西元前8世紀在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曆羅馬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於西元前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的龐大羅馬帝國。

2 三大宗教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主要特點為,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該神秘統攝萬物而擁有絕對權威、主宰自然進化、決定人世命運,從而使人對該一神秘產生敬畏及崇拜,並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

人類畢竟是虛弱的,在一籌莫展的時候,需要能從自己臆想的事務中尋求慰籍與力量,因此這也就是宗教誕生的原因。希望,即使被降格為幻想,在一無所有的人的心中,仍然有著巨大的力量。所以即使在產生宗教2000多年後的今天,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21世紀,其影響仍然不減以往,宗教的威力,由此可見一斑。

religion系由拉丁語religio而來,最原始之意義是指對超自然事物之畏怖、不安等感情而言。

天主教前身是基督教創立初期存在於羅馬帝國西部拉丁語地區的西派,與存在與羅馬帝國東部希臘語地區的東派相對。因以羅馬為中心,故形成羅馬公教。西羅馬帝國476年滅亡前後,羅馬主教逐漸成為整個西派教會的領袖,西派教會中逐漸形成教皇體制。8世紀加洛林王朝期間,矮子丕平(Pepin Le Bref,西元714~768)將從倫巴德人手中奪得土地贈給教皇,史稱“丕平贈禮”,由此構成延續至19世紀下半葉的教皇國。1054年東西兩派正式分裂後,西派自稱公教(即天主教)。

猶太人國家在西元79年被羅馬帝國摧毀後,一部分猶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島,和阿拉伯人混居,他們的宗教影響了阿拉伯人,猶太教的教義又認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是來自同一祖先,後來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容納了大部分猶太教的教義和傳說。

伊斯蘭(al-Islam)系阿拉伯語音譯,西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原意為“順從”、“和平”,又譯作伊斯倆目,指順從和信仰創造宇宙的獨一無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與伊斯蘭“Islam”是同一個詞根)。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由麥加的古萊什部族人穆罕默德(約570~632,阿拉伯文儆)所復興。

基督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同屬亞伯拉罕系,耶路撒冷更是它們共同的聖地。

佛教產生於西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西元前565年~西元前486年)。20歲時離家成道,此後被尊稱“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為“佛教”。佛陀示現涅槃後的數百年間,佛教傳遍印度次大陸,稱為原始佛教,這段時間稱為原始佛教時期。

3 八個橫跨大洲的超級大帝國

在人類幾千年文明史中,出現過很多實力、軍事力量強大的超級帝國,她們曾經十分輝煌,一度稱霸當時世界,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

開始結束橫跨亞非歐1亞述帝國前935前612橫跨亞非2波斯帝國前5501935√3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前323√4羅馬帝國前271453√5拜占庭帝國4761453√6阿拉伯帝國6321258√7蒙古帝國12061259橫跨亞歐8奧斯曼帝國12991922√

3.1 亞述帝國(橫跨亞非,歷史上最早的大帝國)

亞述帝國(Assyria empire前935年-前612年)是興起于美索不達米亞(即兩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內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一帶)的國家。西元前8世紀末,亞述逐步強大,先後征服了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尼亞和埃及等地。國都定於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亞述人在兩河流域古代歷史上頻繁活動時間前後約有二千年。後來亞述人失去了霸主地位,不再有獨立的國家了。在兩河文明的幾千年歷史上,亞述可以說是歷史延續最完整的國家,歷史學家掌握有從大約西元前2000年開始到前605年連續的亞述國王名單。

雖然二千多年之間,亞述有時強大,有時則衰落或淪為他國的屬地,但作為獨立的國家和相對獨立地區的亞述,是一直存在的。直到西元前900年前後,亞述國家突然空前強大,成為不可一世的亞述帝國,然後最終於西元前605年滅亡,國家隨之消失。但亞述民族仍然頑強地在其祖居地生活至今,當今的亞述人是信奉各東方禮教會的基督徒,語言為現代阿拉米語。

3.2 波斯帝國(前550-1935)

波斯帝國是位於西亞伊朗高原地區以古波斯人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國,始於西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終於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

波斯是亞洲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的超級大帝國。波斯處於西亞的邊緣地帶,發展相對落後。但是,因為地處邊緣,所以不用四面受敵。因此,當中東群雄為爭霸而打的奄奄一息的時候,波斯順勢崛起。統一波斯高原後,波斯順勢攻入兩河流域,消滅了新巴比倫王國。當兩河流域先進的文化與波斯強悍的無力結合後,波斯崛起的道路就不可逆轉了。整合好兩河流域後,波斯攻入埃及,徹底終結了法老的統治。消滅埃及後,波斯又征服小亞細亞,進而以之為跳板入侵歐洲。雖然波斯與希臘拉鋸半個世紀,最終被擊敗。但是,波斯依然在歐洲保留一大塊土地,當做入侵歐洲的橋頭堡。

3.3 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前323)

亞歷山大帝國,是對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王國的稱呼,由著名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開創,其版圖東起蔥嶺與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灣並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臘,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歷史上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第二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的興衰取決於亞歷山大大帝一人。希波戰爭結束,希臘世界邊緣的馬其頓乘機崛起,擊敗希臘諸城邦,建立了由自己控制的科林斯同盟。正當馬其頓王腓力二世準備大展拳腳時,他遇刺身亡,兒子亞歷山大即位。亞歷山大將源於希臘城邦的重步兵方陣完善好,就以復仇的名義東征波斯。在伊蘇斯,亞歷山大重創波斯,隨後,殺入埃及,佔據整個東地中海地區。在高加米拉,亞歷山大再次重創波斯,攻佔整個兩河流域。之後,亞歷山大依然不滿足,深入波斯高原,徹底消滅了波斯,並順勢佔據印度河流域才罷手。亞歷山大死後,由部將發起的繼承者戰爭連續不斷,帝國終於四分五裂並陷入分崩離析中。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終於瓦解。

3.4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西元前27年—西元395年;西羅馬帝國,西元395年—西元476年;東羅馬帝國,西元395年—西元1204年,西元1261年—西元1453年)。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古羅馬通常指從前9世紀初至在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曆羅馬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的龐大羅馬帝國。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廷帝國) 變為封建制國家,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西元前146年,羅馬共和國征服了希臘本土,西元前 30 年又佔領了埃及,自此羅馬將原古希臘所統治的廣大地區全部納入羅馬帝國版圖。羅馬不僅獲得了古希臘的疆土,而且繼承並發揚了古希臘的藝術文化成果,成為西方藝術中心。

西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西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 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內憂外患下滅亡;西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西元476年—西元1453年)。

羅馬崛起之初具有非常大的運氣成分。當羅馬依靠同盟、授予公民權等方式初步統一亞平寧半島時,亞歷山大的馬其頓王國崛起了。當時,羅馬不僅國力不如馬其頓,連軍隊在馬其頓方陣面前都不堪一擊。幸運的是,亞歷山大大帝選擇了東征而不是西征,羅馬獲得了鞏固發展的機會。更幸運的是,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後,三個繼承者陷入了長達幾十年的內戰。羅馬更是利用這個機會,徹底消滅了迦太基,統一了西地中海。羅馬統一西地中海之後,已經對東地中海三國形成絕對優勢。更幸運的是,東地中海三國都開始衰弱。於是,羅馬利用幾十年的時間,逐一消滅他們,完全控制了東地中海地區。羅馬統一整個地中海地區後,也想深入兩河流域。可惜,此時安息崛起,安息死死擋住了羅馬向兩河流域擴張的腳步,羅馬被迫放棄。

3.5 拜占庭帝國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間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到了17世紀,西歐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便引入了"拜占庭帝國"這一稱呼。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對於今日的東歐各國有很大的影響,其保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學思想也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最直接的動力,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並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

拜占庭帝國共歷經12個朝代,93位皇帝。1204年,帝國的首都新羅馬(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復。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今為伊斯坦布爾),東羅馬帝國正式滅亡。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異類,明明是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偏偏又成了希臘文明的代表。在羅馬帝國統一地中海地區前,東西差異就比較明顯。西部是拉丁文化區,東部是希臘文化區。君士坦丁大帝定都拜占庭前,拉丁文化佔據主導。等羅馬帝國定都拜占庭後,希臘文化開始與拉丁文化平起平坐。東西羅馬分裂後,希臘文化開始在東羅馬帝國佔據上風。等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開始全面希臘化。等東羅馬帝國完全希臘化後,拜占庭帝國理所當然的取代了東羅馬帝國的稱號。此後,雖然查士丁尼大帝重現羅馬帝國的輝煌,但是,已經不能將此時的拜占庭帝國完全等同於拉丁化的羅馬了,只能把他當成希臘的輝煌了。

3.6 阿拉伯帝國(632-1258)

阿拉伯帝國是中世紀時地處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均稱之為大食,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

阿拉伯帝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征服了大片的土地,對歐洲構成全面的壓制。當拜占庭帝國與薩珊波斯開始衰弱後,阿拉伯人開始崛起。佔據兩河流域後,阿拉伯人分別向東向西擴張。向東,阿拉伯人徹底剿滅了薩珊波斯。向西,阿拉伯人一舉佔據了拜占庭帝國除了小亞細亞和歐洲部分之外的所有領土。對此,阿拉伯人並不滿足,以埃及為根基,繼續向西擴張,佔據了整個北非。更巧合的是,西班牙此時爆發內戰,有人向阿拉伯人求救。於是,阿拉伯人大舉攻入西班牙,佔據了幾乎整個半島。此外,阿拉伯人還佔據了地中海裡的許多重要島嶼。總之,阿拉伯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歐洲構成了全線壓制。

3.7 蒙古帝國(橫跨歐亞)

西元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上游的大忽裡勒台被推舉為大可汗,標誌著大蒙古國的誕生。之後鐵木真及他的子孫在對外征戰中,開拓了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國土橫跨亞歐大陸,極盛國土面積達三千多萬平方公里(含西伯利亞北部),是連續面積最大的帝國。蒙古西征後,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兒汗國。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出自“黃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國為宗主。

1259年孛兒只斤·蒙哥去世之後,四大汗國實質上都獲得了獨立。

蒙古人建立了橫跨亞歐大陸的帝國,但境內地形複雜,交通落後,民族眾多,社會發展水準不一,語言、文化傳統各異,根本不可能實現完全統一。蒙古帝國從它誕生的時候,就無法避免瓦解崩潰的命運。14世紀中葉以後,四大汗國逐漸衰落。蒙古帝國的建立加速了東西方的文化、技術交流,促進了多民族的文化及商業的交流。

據說蒙古帝國版圖面積最大時超過4500萬平方公里,比現在中國版圖的四倍還多,是當時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

3.8 奧斯曼帝國(1299-1922)

奧斯曼帝國,為突厥人建立的帝國,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奧斯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裡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

奧斯曼帝國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與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奧斯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奧斯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戰崛起的歐洲基督徒國家的伊斯蘭勢力,但奧斯曼帝國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列強的衝擊,以卡洛維茨條約為主要標誌而于19世紀初趨於沒落,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歐洲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奧斯曼帝國的興起客觀上促成了地理大發現。當拜占庭帝國失去北非、敘利亞後,就開始逐步衰弱。遊牧部落開始不停的滲透拜占庭帝國控制的小亞細亞。經過慘烈兼併,一個叫做奧斯曼的部落開始崛起。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奧斯曼帝國不僅正式建立,還徹底消滅了歷時千年的拜占庭帝國。消滅拜占庭帝國後,奧斯曼人的鐵蹄依然不停,繼續向歐洲進攻,不僅征服了整個東南歐,還對中歐和西歐構成 了嚴重威脅。此外,奧斯曼帝國也向南擴張,將兩河流域和大半個北非也納入了自己版圖。並且,依靠巴巴羅薩的統帥,奧斯曼帝國還獲得了整個地中海的制海權。奧斯曼帝國重現了阿拉伯帝國對歐洲的全面壓制。

四 宗教與文明

古羅馬文化早期在自身的傳統上受伊特魯裡亞、希臘文化的影響,吸收其精華並融合而成。西元前3世紀以後,羅馬成為地中海地區的強國,其文化亦高度發展。

西元3世紀後羅馬經濟、政治轉入危機階段,文化逐漸衰落。同時基督教迅速傳播,基督教文化開始形成。古羅馬文化對後世西方國家文化有相當影響。

義大利原有本土宗教,相信在自然物體內有一些精靈或神明控制人類的命運,如森林之神、花神、灶神、門神等等。前三世紀開始受到古希臘宗教影響,便開始信仰希臘人所信仰的神祇。共和後期和帝國時期,來自中東和小亞細亞的信仰,如埃及的生育及繁殖女神伊色斯,小亞細亞的大母神,以及一些其他的神秘宗教,也得到古羅馬人的信仰。

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西元1世紀)開始發展,教義宣導平等博愛、相互扶持,吸引大批社會底層的人民和奴隸信仰。由於拒絕接納羅馬信奉的諸神明、不願將羅馬在世的皇帝視為神明,故受羅馬政府的打壓與迫害。隨著羅馬帝國國勢走下坡,內部與外部危機的出現,不少上流社會的貴族亦改信為基督徒。西元313年,君士坦丁頒佈的米蘭敕令,基督教得到合法地位。狄奧多西一世在392年頒下詔令,獨尊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人這個物種有了智慧後總會不停思考,仰望星空,俯察大地,捫心自問,就會有天文學,物理學,博物學,心理學,哲學。總是有太多難解之謎,太多脆弱和迷惑,就會有宗教。因為無知,所以覺得神秘、神聖,有了崇拜,有了上帝。隨著人類認知的不斷升級,就會不斷顛覆對“上帝”和《聖經》的認知。這種認知的衝突是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波蘭人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認為,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在古代歐洲,亞里斯多德和托勒密主張“地心說”,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其他的星體都圍著地球這一宇宙中心旋轉。這個學說的提出與基督教《聖經》中關於天堂、人間、地獄的說法剛好互相吻合,處於統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學說,把“地心說”和上帝創造世界融為一體。因而“地心學”說被教會奉為和《聖經》一樣的經典,長期居於統治地位。)

英國人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認為,人並不是上帝創造的,是猴子變的。物種並不是不可改變的,自然選擇會引發物種演變。

德國人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年)認為,歷史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推動的,與上帝沒什麼關係。

奧地利人佛洛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認為,心理是本能的衝動,是原欲,上帝並沒有在裡頭。

德國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給出了科學而系統的時空觀。

人類要生存,要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在人類文明的萌芽階段,只能順應自然,出現了農業文明、然後宗教開始興起。人類的欲望慢慢膨脹,要主宰自己、改造自然,文藝復興後迎來了科學革命。文明的演變是歷史的偶然也是必然。

-End-

前古典期(西元前1500年-西元300年)也稱形成期,曆法及文字的發明、紀念碑的設立及建築的興建均在此時期;古典期是全盛期(約4世紀-9世紀),此時期文字的使用、紀念碑的設立、建築的興建及藝術的發揮均在此時期達于極盛;後古典期(約9世紀-16世紀 ),此時期北部興起奇琴·伊察及烏斯瑪律等城邦興起,文化也逐漸式微(衰弱)。瑪雅從來不像中國、埃及等文明擁有一個統一的強大帝國,全盛期的瑪雅地區分成數以百計的城邦,然而瑪雅各邦在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及習俗傳統上卻屬於同一個文化圈。16世紀時,瑪雅文化的傳承者阿茲特克帝國被西班牙帝國消滅。

瑪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傑出代表,以印第安瑪雅人而得名。約形成於西元前1500年,瑪雅人創造了輝煌的瑪雅文明。

1.7 古希臘文明 Ancient Greece (前800年-前146年)

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頭之一,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

西方有記載的文學、科技、藝術都是從古代希臘開始的。古希臘不是一個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地區的稱謂,其位於歐洲東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和愛奧尼亞海上的群島和島嶼、土耳其西南沿岸、義大利東部和西西里島東部沿岸地區。

西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科技高度發達,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詩歌、建築、科學、文學、戲劇、神話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1.8 古羅馬文明 Ancient Rome civilization

古羅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另一個重要源頭,起源於義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處。古羅馬在在建立和統治國家過程中,吸收和借鑒了先前發展的各古代文明的成就,並在基礎上創建了自己的文明。古羅馬文明對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發展進程中最重要的貢獻有兩方面:前半期的羅馬律法和後半期的基督教。在西方文明發展史上,古羅馬文明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古羅馬通常指從西元前8世紀在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曆羅馬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於西元前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的龐大羅馬帝國。

2 三大宗教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主要特點為,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實體,該神秘統攝萬物而擁有絕對權威、主宰自然進化、決定人世命運,從而使人對該一神秘產生敬畏及崇拜,並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

人類畢竟是虛弱的,在一籌莫展的時候,需要能從自己臆想的事務中尋求慰籍與力量,因此這也就是宗教誕生的原因。希望,即使被降格為幻想,在一無所有的人的心中,仍然有著巨大的力量。所以即使在產生宗教2000多年後的今天,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21世紀,其影響仍然不減以往,宗教的威力,由此可見一斑。

religion系由拉丁語religio而來,最原始之意義是指對超自然事物之畏怖、不安等感情而言。

天主教前身是基督教創立初期存在於羅馬帝國西部拉丁語地區的西派,與存在與羅馬帝國東部希臘語地區的東派相對。因以羅馬為中心,故形成羅馬公教。西羅馬帝國476年滅亡前後,羅馬主教逐漸成為整個西派教會的領袖,西派教會中逐漸形成教皇體制。8世紀加洛林王朝期間,矮子丕平(Pepin Le Bref,西元714~768)將從倫巴德人手中奪得土地贈給教皇,史稱“丕平贈禮”,由此構成延續至19世紀下半葉的教皇國。1054年東西兩派正式分裂後,西派自稱公教(即天主教)。

猶太人國家在西元79年被羅馬帝國摧毀後,一部分猶太人流落到阿拉伯半島,和阿拉伯人混居,他們的宗教影響了阿拉伯人,猶太教的教義又認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是來自同一祖先,後來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容納了大部分猶太教的教義和傳說。

伊斯蘭(al-Islam)系阿拉伯語音譯,西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原意為“順從”、“和平”,又譯作伊斯倆目,指順從和信仰創造宇宙的獨一無二的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與伊斯蘭“Islam”是同一個詞根)。7世紀初興起於阿拉伯半島,由麥加的古萊什部族人穆罕默德(約570~632,阿拉伯文儆)所復興。

基督教、猶太教與伊斯蘭教同屬亞伯拉罕系,耶路撒冷更是它們共同的聖地。

佛教產生於西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西元前565年~西元前486年)。20歲時離家成道,此後被尊稱“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為“佛教”。佛陀示現涅槃後的數百年間,佛教傳遍印度次大陸,稱為原始佛教,這段時間稱為原始佛教時期。

3 八個橫跨大洲的超級大帝國

在人類幾千年文明史中,出現過很多實力、軍事力量強大的超級帝國,她們曾經十分輝煌,一度稱霸當時世界,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

開始結束橫跨亞非歐1亞述帝國前935前612橫跨亞非2波斯帝國前5501935√3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前323√4羅馬帝國前271453√5拜占庭帝國4761453√6阿拉伯帝國6321258√7蒙古帝國12061259橫跨亞歐8奧斯曼帝國12991922√

3.1 亞述帝國(橫跨亞非,歷史上最早的大帝國)

亞述帝國(Assyria empire前935年-前612年)是興起于美索不達米亞(即兩河流域,今伊拉克境內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一帶)的國家。西元前8世紀末,亞述逐步強大,先後征服了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尼亞和埃及等地。國都定於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蘇爾附近)。亞述人在兩河流域古代歷史上頻繁活動時間前後約有二千年。後來亞述人失去了霸主地位,不再有獨立的國家了。在兩河文明的幾千年歷史上,亞述可以說是歷史延續最完整的國家,歷史學家掌握有從大約西元前2000年開始到前605年連續的亞述國王名單。

雖然二千多年之間,亞述有時強大,有時則衰落或淪為他國的屬地,但作為獨立的國家和相對獨立地區的亞述,是一直存在的。直到西元前900年前後,亞述國家突然空前強大,成為不可一世的亞述帝國,然後最終於西元前605年滅亡,國家隨之消失。但亞述民族仍然頑強地在其祖居地生活至今,當今的亞述人是信奉各東方禮教會的基督徒,語言為現代阿拉米語。

3.2 波斯帝國(前550-1935)

波斯帝國是位於西亞伊朗高原地區以古波斯人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國,始於西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終於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

波斯是亞洲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的超級大帝國。波斯處於西亞的邊緣地帶,發展相對落後。但是,因為地處邊緣,所以不用四面受敵。因此,當中東群雄為爭霸而打的奄奄一息的時候,波斯順勢崛起。統一波斯高原後,波斯順勢攻入兩河流域,消滅了新巴比倫王國。當兩河流域先進的文化與波斯強悍的無力結合後,波斯崛起的道路就不可逆轉了。整合好兩河流域後,波斯攻入埃及,徹底終結了法老的統治。消滅埃及後,波斯又征服小亞細亞,進而以之為跳板入侵歐洲。雖然波斯與希臘拉鋸半個世紀,最終被擊敗。但是,波斯依然在歐洲保留一大塊土地,當做入侵歐洲的橋頭堡。

3.3 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前323)

亞歷山大帝國,是對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王國的稱呼,由著名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開創,其版圖東起蔥嶺與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灣並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臘,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歷史上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第二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的興衰取決於亞歷山大大帝一人。希波戰爭結束,希臘世界邊緣的馬其頓乘機崛起,擊敗希臘諸城邦,建立了由自己控制的科林斯同盟。正當馬其頓王腓力二世準備大展拳腳時,他遇刺身亡,兒子亞歷山大即位。亞歷山大將源於希臘城邦的重步兵方陣完善好,就以復仇的名義東征波斯。在伊蘇斯,亞歷山大重創波斯,隨後,殺入埃及,佔據整個東地中海地區。在高加米拉,亞歷山大再次重創波斯,攻佔整個兩河流域。之後,亞歷山大依然不滿足,深入波斯高原,徹底消滅了波斯,並順勢佔據印度河流域才罷手。亞歷山大死後,由部將發起的繼承者戰爭連續不斷,帝國終於四分五裂並陷入分崩離析中。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終於瓦解。

3.4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西元前27年—西元395年;西羅馬帝國,西元395年—西元476年;東羅馬帝國,西元395年—西元1204年,西元1261年—西元1453年)。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古羅馬通常指從前9世紀初至在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曆羅馬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的龐大羅馬帝國。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廷帝國) 變為封建制國家,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西元前146年,羅馬共和國征服了希臘本土,西元前 30 年又佔領了埃及,自此羅馬將原古希臘所統治的廣大地區全部納入羅馬帝國版圖。羅馬不僅獲得了古希臘的疆土,而且繼承並發揚了古希臘的藝術文化成果,成為西方藝術中心。

西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西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 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內憂外患下滅亡;西元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破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西元476年—西元1453年)。

羅馬崛起之初具有非常大的運氣成分。當羅馬依靠同盟、授予公民權等方式初步統一亞平寧半島時,亞歷山大的馬其頓王國崛起了。當時,羅馬不僅國力不如馬其頓,連軍隊在馬其頓方陣面前都不堪一擊。幸運的是,亞歷山大大帝選擇了東征而不是西征,羅馬獲得了鞏固發展的機會。更幸運的是,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後,三個繼承者陷入了長達幾十年的內戰。羅馬更是利用這個機會,徹底消滅了迦太基,統一了西地中海。羅馬統一西地中海之後,已經對東地中海三國形成絕對優勢。更幸運的是,東地中海三國都開始衰弱。於是,羅馬利用幾十年的時間,逐一消滅他們,完全控制了東地中海地區。羅馬統一整個地中海地區後,也想深入兩河流域。可惜,此時安息崛起,安息死死擋住了羅馬向兩河流域擴張的腳步,羅馬被迫放棄。

3.5 拜占庭帝國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其中的東羅馬帝國延續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間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到了17世紀,西歐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古代羅馬帝國和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便引入了"拜占庭帝國"這一稱呼。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對於今日的東歐各國有很大的影響,其保存下來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學思想也為中世紀歐洲突破天主教神權束縛提供了最直接的動力,引發了文藝復興運動,並深遠地影響了人類歷史。

拜占庭帝國共歷經12個朝代,93位皇帝。1204年,帝國的首都新羅馬(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直到1261年收復。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軍攻入君士坦丁堡(今為伊斯坦布爾),東羅馬帝國正式滅亡。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異類,明明是羅馬帝國的正統繼承者,偏偏又成了希臘文明的代表。在羅馬帝國統一地中海地區前,東西差異就比較明顯。西部是拉丁文化區,東部是希臘文化區。君士坦丁大帝定都拜占庭前,拉丁文化佔據主導。等羅馬帝國定都拜占庭後,希臘文化開始與拉丁文化平起平坐。東西羅馬分裂後,希臘文化開始在東羅馬帝國佔據上風。等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開始全面希臘化。等東羅馬帝國完全希臘化後,拜占庭帝國理所當然的取代了東羅馬帝國的稱號。此後,雖然查士丁尼大帝重現羅馬帝國的輝煌,但是,已經不能將此時的拜占庭帝國完全等同於拉丁化的羅馬了,只能把他當成希臘的輝煌了。

3.6 阿拉伯帝國(632-1258)

阿拉伯帝國是中世紀時地處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均稱之為大食,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

阿拉伯帝國在極短的時間內征服了大片的土地,對歐洲構成全面的壓制。當拜占庭帝國與薩珊波斯開始衰弱後,阿拉伯人開始崛起。佔據兩河流域後,阿拉伯人分別向東向西擴張。向東,阿拉伯人徹底剿滅了薩珊波斯。向西,阿拉伯人一舉佔據了拜占庭帝國除了小亞細亞和歐洲部分之外的所有領土。對此,阿拉伯人並不滿足,以埃及為根基,繼續向西擴張,佔據了整個北非。更巧合的是,西班牙此時爆發內戰,有人向阿拉伯人求救。於是,阿拉伯人大舉攻入西班牙,佔據了幾乎整個半島。此外,阿拉伯人還佔據了地中海裡的許多重要島嶼。總之,阿拉伯人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歐洲構成了全線壓制。

3.7 蒙古帝國(橫跨歐亞)

西元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在斡難河上游的大忽裡勒台被推舉為大可汗,標誌著大蒙古國的誕生。之後鐵木真及他的子孫在對外征戰中,開拓了東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亞、南至波斯灣的遼闊疆域,國土橫跨亞歐大陸,極盛國土面積達三千多萬平方公里(含西伯利亞北部),是連續面積最大的帝國。蒙古西征後,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兒汗國。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出自“黃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國為宗主。

1259年孛兒只斤·蒙哥去世之後,四大汗國實質上都獲得了獨立。

蒙古人建立了橫跨亞歐大陸的帝國,但境內地形複雜,交通落後,民族眾多,社會發展水準不一,語言、文化傳統各異,根本不可能實現完全統一。蒙古帝國從它誕生的時候,就無法避免瓦解崩潰的命運。14世紀中葉以後,四大汗國逐漸衰落。蒙古帝國的建立加速了東西方的文化、技術交流,促進了多民族的文化及商業的交流。

據說蒙古帝國版圖面積最大時超過4500萬平方公里,比現在中國版圖的四倍還多,是當時整個人類世界的五分之四。

3.8 奧斯曼帝國(1299-1922)

奧斯曼帝國,為突厥人建立的帝國,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奧斯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裡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

奧斯曼帝國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與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奧斯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奧斯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戰崛起的歐洲基督徒國家的伊斯蘭勢力,但奧斯曼帝國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列強的衝擊,以卡洛維茨條約為主要標誌而于19世紀初趨於沒落,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歐洲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奧斯曼帝國的興起客觀上促成了地理大發現。當拜占庭帝國失去北非、敘利亞後,就開始逐步衰弱。遊牧部落開始不停的滲透拜占庭帝國控制的小亞細亞。經過慘烈兼併,一個叫做奧斯曼的部落開始崛起。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奧斯曼帝國不僅正式建立,還徹底消滅了歷時千年的拜占庭帝國。消滅拜占庭帝國後,奧斯曼人的鐵蹄依然不停,繼續向歐洲進攻,不僅征服了整個東南歐,還對中歐和西歐構成 了嚴重威脅。此外,奧斯曼帝國也向南擴張,將兩河流域和大半個北非也納入了自己版圖。並且,依靠巴巴羅薩的統帥,奧斯曼帝國還獲得了整個地中海的制海權。奧斯曼帝國重現了阿拉伯帝國對歐洲的全面壓制。

四 宗教與文明

古羅馬文化早期在自身的傳統上受伊特魯裡亞、希臘文化的影響,吸收其精華並融合而成。西元前3世紀以後,羅馬成為地中海地區的強國,其文化亦高度發展。

西元3世紀後羅馬經濟、政治轉入危機階段,文化逐漸衰落。同時基督教迅速傳播,基督教文化開始形成。古羅馬文化對後世西方國家文化有相當影響。

義大利原有本土宗教,相信在自然物體內有一些精靈或神明控制人類的命運,如森林之神、花神、灶神、門神等等。前三世紀開始受到古希臘宗教影響,便開始信仰希臘人所信仰的神祇。共和後期和帝國時期,來自中東和小亞細亞的信仰,如埃及的生育及繁殖女神伊色斯,小亞細亞的大母神,以及一些其他的神秘宗教,也得到古羅馬人的信仰。

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西元1世紀)開始發展,教義宣導平等博愛、相互扶持,吸引大批社會底層的人民和奴隸信仰。由於拒絕接納羅馬信奉的諸神明、不願將羅馬在世的皇帝視為神明,故受羅馬政府的打壓與迫害。隨著羅馬帝國國勢走下坡,內部與外部危機的出現,不少上流社會的貴族亦改信為基督徒。西元313年,君士坦丁頒佈的米蘭敕令,基督教得到合法地位。狄奧多西一世在392年頒下詔令,獨尊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

人這個物種有了智慧後總會不停思考,仰望星空,俯察大地,捫心自問,就會有天文學,物理學,博物學,心理學,哲學。總是有太多難解之謎,太多脆弱和迷惑,就會有宗教。因為無知,所以覺得神秘、神聖,有了崇拜,有了上帝。隨著人類認知的不斷升級,就會不斷顛覆對“上帝”和《聖經》的認知。這種認知的衝突是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波蘭人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認為,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在古代歐洲,亞里斯多德和托勒密主張“地心說”,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其他的星體都圍著地球這一宇宙中心旋轉。這個學說的提出與基督教《聖經》中關於天堂、人間、地獄的說法剛好互相吻合,處於統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學說,把“地心說”和上帝創造世界融為一體。因而“地心學”說被教會奉為和《聖經》一樣的經典,長期居於統治地位。)

英國人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認為,人並不是上帝創造的,是猴子變的。物種並不是不可改變的,自然選擇會引發物種演變。

德國人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1883年)認為,歷史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推動的,與上帝沒什麼關係。

奧地利人佛洛德(Sigmund Freud,1856-1939)認為,心理是本能的衝動,是原欲,上帝並沒有在裡頭。

德國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給出了科學而系統的時空觀。

人類要生存,要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在人類文明的萌芽階段,只能順應自然,出現了農業文明、然後宗教開始興起。人類的欲望慢慢膨脹,要主宰自己、改造自然,文藝復興後迎來了科學革命。文明的演變是歷史的偶然也是必然。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