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施被吳王夫差淹死?一代美人的真實結局如何

西施, 咱們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想必大家都知道吧, 但她和範蠡幫助越王勾踐成功複國之後, 去了哪裡?歸宿又是如何呢?

越王勾踐滅掉吳國之後, 自然是論功行賞, 犒賞百官。 范蠡卻不願做官, 向越王辭行, 接了西施泛湖舟上, 隱居經商去了。 這是《浣溪沙》裡描寫的西施結局, 也算是功成隱退皆大歡喜吧。

但東漢的《吳越春秋》裡卻說:吳亡後, 越浮西施于江, 令隨鴟(音遲)夷以終。 這裡的浮就是沉的意思, 鴟夷就是皮袋或口袋的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吳國滅亡後, 越王勾踐命人把西施裝進口袋裡沉到江裡了。

《墨子, 親土》篇記載, 西施之沈, 其美也。 這裡的沈就是沉。 意思是西施被沉于水中溺亡, 原因是她的美貌。

《吳越春秋》是記載吳從太伯到夫差, 越從無餘到勾踐的史實。 但它比《墨子》一書要晚出好幾百年, 而它所記載西施的死反而詳細許多, 最大的可能是來自於民間的傳說。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景陽井》一詩中:腸斷吳王宮外水, 濁泥猶得葬西施。 這首詩也是說明西施是被沉于水中而死亡的。

不過很多記載還是說西施和範蠡一同歸隱的。 比如東漢元康所編寫的《越絕書》裡, 是這樣寫的:吳亡後, 西施複歸範蠡, 同泛五湖而去。

這本書主要是記載吳越兩國的歷史, 以及勾踐、範蠡等人的生平和事蹟, 但大部分都是來自民間傳說,

採用了很多傳聞異說, 可信度不是太高。

唐代詩人杜牧的《杜秋娘詩》裡這樣說:西子下姑蘇, 一舸(音葛)逐鴟夷。 這裡的鴟夷指的不再是皮袋, 而是範蠡。 范蠡從越國辭官後, 自己給自己起的號為鴟夷子。 意思是西施到了蘇州, 乘坐大船和範蠡一起離開。

小編在想, 堂堂的上大夫范蠡, 文治武功自不用說, 他又怎會給自己起一個“鴟夷子”(皮袋子)這麼一個粗俗的號呢?《史記》這樣記載範蠡:吳亡後, 浮海齊出, 變姓名, 自謂鴟夷子。 是不是他為了紀念被溺亡的西施, 而情願背著這樣一個不雅之號?我覺得很有可能。

《姓氏書辯證》中也是說范蠡到了齊國之後, 自號鴟夷子。 因為有范蠡泛於五湖的傳說, 或許後人不忍這位佳麗遭到如此可悲的下場,

就流傳和範蠡偕隱於五湖, 而成就美滿婚姻的結局, 以寄託對她的同情。

明代著名戲曲家梁辰魚就是根據這些寫出了流傳千年的《浣溪沙》, 在辭海裡也這樣說:‘西施一作先施, 春秋末年越國苧蘿人, 由越王獻給吳王, 成為吳王寵愛的妃子。 傳說吳亡後, 隨範蠡偕入五湖。

辭海裡也沒有提到西施被沉溺于水中的情節, 大概也是願意她有一個完美的歸宿吧。

《史記》中“越王勾踐世家”和“貨殖列傳”中都有提到範蠡, 卻沒有西施的人影子, 更不用說後來的結局。 是司馬遷沒看到這方面的記載?沒有聽過這方面的傳說?還是司馬遷故意不寫進史書當中?我們就無從得知了。

因此一代佳人的西施, 她究竟是什麼樣的結局眾說紛紜。

是被溺水而亡還是隨範蠡歸隱五湖, 或者還有其他什麼結局, 各位, 你們看呢?反正小編是溺水的可能性比較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