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百家姓人口數量第五位的陳姓起源及字輩排行

陳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陽), 望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盛於潁川(今河南長葛), 南開閩漳, 遍及全球。

在中國, 陳姓是大姓, 七千萬的人口位居第五位, 其中潁川衍派約5000萬;在海外, 五千萬的華人中, 又有“陳林半天下”之稱。

陳姓起源

源流一

出自舜帝姚重華裔孫陳胡公媯滿, 屬於以先祖封地為氏。 周武王將長女太姬嫁給滿, 備以三恪, 奉祀虞舜。 陳國始建都於株野(今河南 柘城胡襄鎮)史稱陳胡公, 後遷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 轄地最大時達十四邑, 大致為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 從胡公受封至西元前479年,

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 陳國共曆25世, 延續568多年。 陳亡後, 陳的分支仕齊的陳公子完的後裔于西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 史稱陳氏(田氏)代齊。

陳胡公圖

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 舜帝姚重華的後裔。 舜, 也稱虞舜, 姚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紂以後, 建立周朝以後, 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 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 建立了“陳國”。 子孫有以國為姓的, 即成為陳姓的由來。

源流二

源於媯姓, 出自春秋時期陳國公後裔, 屬於以國名為氏。 陳國在媯滿死後, 其子孫有以國名為氏, 就是陳氏。 除陳完這一支主系之外, 在陳國內亂至亡國期間, 還有三支陳國公族後裔避居他鄉, 亦以國名為氏姓陳。

源流三

少數民族陳姓, 韓國朝鮮族陳氏:全部來自中國,

本貫有130多個, 但現存不到10個, 主要是:江陵陳氏、廣東陳氏、南海陳氏、德昌陳氏、羅州陳氏、驪陽陳氏、驪州陳氏、臨波陳氏、梁山陳氏、三陟陳氏、神光陳氏、福州陳氏、楊州陳氏, 這些陳氏的祖上都是從中國遷過去的。 除梁山、廣東本貫外全部是驪陽本貫的分支。 驪陽陳氏是中國宋朝陳誘東渡後的子孫, 梁山陳氏是明太祖時陳普才的後代, 明朝末年又增添了東援將領陳磷的後孫, 即廣東陳氏。 韓國的陳氏和中國朝 鮮族陳氏實際全部是中國漢族人被同化而形成的。

陳姓分部

陳姓是全球華人、韓國人、越南人的姓氏, 在廣東省、福建省、浙江省、海南省、 江蘇省、香港、澳門以及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是第一大姓。

中國姓氏密度圖冊中, 陳姓分佈與閩海民系的分佈範圍極一致, 在浙南、福建以及廣東沿海皆極高密度, 呈極深紅色, 人口密度在7.8%以上, 在珠三角、長三角呈次深紅色, 人口密度在6.5%-7.8%之間, 在北方遊牧民族的地區極少分佈。 南方地區陳姓位居第一大姓, 則在北方地區位居第七大姓, 超過很多北方典型姓氏。

陳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 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位, 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一位;人口七千一百三十八萬四千餘, 占全國人口總數的大約5.1左右。 全球約達9800多萬之眾。

姓氏圖騰

陳姓圖騰的形象:兩側旌旗招展,

中央山丘前是列隊待發的戰車, 戰車上有手持戈戟列隊以待的三軍。

字輩排行

陳氏最重要分支,

江州義門堂陳, 安徽無為縣泉塘鎮臨河金牌陳, 袁譚, 山堖陳以及安慶, 繁昌, 南陵江南一代陳氏等等皆屬於義門堂陳氏, 字輩號:開國萬事立, 其德震光月, 性道為忠孝, 心良必自新, 強易催風照, 勤起聚龍兵。

昆陵陳氏字輩:“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彥延承繼”。

桂城陳氏字輩:“初秀齊原安福壽文宗一大惟嘉佐邦國芳懋必昌疇範彝倫敘貽謀蔚後起繩下迪前光”。

湘鄉陳氏字輩:“翼道傳經崇對啟緒瑞煥列星秀鐘南楚俊彥鼎升鴻才軒奉本茂支蕃典敦禮敘”。

上湘石獅江陳氏字輩:“義門敦孝友星垂集賢良奕世齊增慶宗功裕遠規模昭令緒雍睦振家綱穎上千年澤湘南百襈芳”。

義門陳氏字輩:“禮樂家聲振詩書世澤長天才榮及第道學永傅芳開泰祥光運三元煥日新金章華國正長髮萬年興”。

中湘白吒陳氏德星堂字輩:“世守祖訓茂本培元家聲克振令德方新篤生起士秀啟賢昆澤傅仁裡慶集義門五倫有敘奕代相親”。

中湘栗塘陳氏穎川堂字輩:“俊英祖錫顯達揚宗培元樹德本立道生賢哲繼起孝友克敦長延世澤永振家聲”。

義門陳氏傅義堂字輩:“兆正文章時發光昌祖功吉慶世澤悠長”。

中湘陳氏聚星堂字輩:“邦家之光惟明克永孝友恢先承恩立本”。

濡須陳氏大邱堂字輩:“祖居紹興祥世代傅賢良德業原來茂豫知慶澤長書田耕有祿義利積盈倉孝友家能正寬仁國以昌”。

陽城(今山東滕州市)“意翠玉風泰生震官林”。

陳氏八修紹德堂字輩:“兆自清時立一經祖德傅詩書延世澤忠孝紹前賢”。

全椒陳氏字輩:“德大開宏業家榮其俊英”

光州(今河南信陽市)固始縣陳氏字輩:“元相福貴長明登萬事華賢良安定國忠厚爭傳家”。

(還有其它的歡迎補充!)

姓氏名人

陳勝(?-前208),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首領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

陳登,字元龍,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為人爽朗,性格沈靜,智謀過人,少年時有扶世濟民之志,並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二十五歲時,舉孝廉,任東陽(治今江蘇省金湖縣西)縣長。

陳霸先,南朝陳創建者。陳高祖,保衛了漢文明和漢文化,讓飽經戰亂的南國大地脫離了水火,有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穩定發展階段開創了我國江南文化經濟繁榮發展的歷史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動亂時期。陳霸先受到重用不久,就遇到了“侯景之亂”, 是梁朝末年,東魏降將侯景發動的一場反叛梁朝統治的戰爭。西元549年,侯景攻入了梁朝都城建康,梁朝皇帝被困餓死。

陳霸先

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陳褘,洛川緱氏(今河南偃師)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褘,出生于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玄奘13歲出家,629年從長安西遊,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印度,645年回到長安,帶回經書657部,十年間與弟子共譯出75部1335卷,還著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他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陳碩真(620—653),女,唐代睦州雉山梓桐源田莊裡(今浙江淳安縣梓桐鎮)人,唐朝永徽四年(西元653年)的起義軍的女首領。自稱文佳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稱皇帝的女人。

陳圓圓,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蘇州妓女。吳三桂納為妾。

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農民起義領袖,中國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1351年,徐壽輝起兵,建立天完政權,友諒投效其將領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襲殺反徐壽輝的倪文俊,自稱勤王,自稱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還有很多,歡迎補充!

全椒陳氏字輩:“德大開宏業家榮其俊英”

光州(今河南信陽市)固始縣陳氏字輩:“元相福貴長明登萬事華賢良安定國忠厚爭傳家”。

(還有其它的歡迎補充!)

姓氏名人

陳勝(?-前208),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首領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

陳登,字元龍,下邳淮浦(今江蘇漣水西)人。為人爽朗,性格沈靜,智謀過人,少年時有扶世濟民之志,並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二十五歲時,舉孝廉,任東陽(治今江蘇省金湖縣西)縣長。

陳霸先,南朝陳創建者。陳高祖,保衛了漢文明和漢文化,讓飽經戰亂的南國大地脫離了水火,有了一個較長時期的穩定發展階段開創了我國江南文化經濟繁榮發展的歷史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動亂時期。陳霸先受到重用不久,就遇到了“侯景之亂”, 是梁朝末年,東魏降將侯景發動的一場反叛梁朝統治的戰爭。西元549年,侯景攻入了梁朝都城建康,梁朝皇帝被困餓死。

陳霸先

玄奘(602年-664年),俗名陳褘,洛川緱氏(今河南偃師)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褘,出生于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玄奘13歲出家,629年從長安西遊,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印度,645年回到長安,帶回經書657部,十年間與弟子共譯出75部1335卷,還著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他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陳碩真(620—653),女,唐代睦州雉山梓桐源田莊裡(今浙江淳安縣梓桐鎮)人,唐朝永徽四年(西元653年)的起義軍的女首領。自稱文佳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自稱皇帝的女人。

陳圓圓,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蘇州妓女。吳三桂納為妾。

陳友諒(1320-1363),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農民起義領袖,中國元末大漢政權建立者。1351年,徐壽輝起兵,建立天完政權,友諒投效其將領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襲殺反徐壽輝的倪文俊,自稱勤王,自稱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還有很多,歡迎補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