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60年代壩上農村最奢侈的皮草 ――大皮襖

​大皮襖, 相當於現在人們穿的皮草或羽絨服, 60.70後以及更早一些人而言, 卻有著特殊的情懷, 那是一種與生命攸關的感情, 是一種與生活息息的牽連。

大皮襖被稱為壩上三件寶之一, 一般來說, 凡稱物為“寶”, 一要取貴之處, 二是稀有。 但是壩上人稱其寶完全出自純真性情。

張家口壩上屬於高寒, 特別是壩上地區, 一到三九天更是天寒地凍, 滴水成冰。 在60年代壩上一帶一般人穿不起棉衣, 於是就地取材, 用羊皮做襖做褲, 而且皮襖禦寒效果要比棉衣暖和多了。 說實話, 壩上過冬真離不了這羊皮做的皮襖。

製作皮襖, 要用綿羊皮, 有專門的匠人, 叫毛毛匠。 製作有大致三步。 首先要先煮羊皮, 不煮的皮子很生硬。 第二不就是鞣皮, 然後把羊皮表面的殘雜去除乾淨。 第三步就是裁剪縫合皮襖。

壩上三件寶“大皮襖”“蓧面”“三藥(土豆)”隨著經濟的發展, 壩上人的生活水準也不斷的提高, 這三件寶的地位也在發生著變化。 大皮襖卻大受冷落, 已論為昨日的黃花, 而以“食”為主的二寶“蓧面”“山藥(土豆)”卻大受歡迎。

大皮襖畢竟承載過許多辛酸苦瑟、溫馨感戴, 也算是滄桑的印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