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隱姓埋名30年,父親至死都不知道他的工作是什麼

站在 燈塔黨建線上

這是溫暖人心的一幕。

11月17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代表合影時, 拉著全國道德模範黃旭華的手, 邀請這位站在人群中的93歲老人坐在自己身邊。

黃旭華, 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譽所長。

▲11月23日, 黃旭華在中船重工719研究所辦公室。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攝

01

30年隱姓埋名

▲1956年4月29日, 黃旭華及其夫人在上海合影。 新華社發

1959年, 赫魯雪夫訪華。 中國領導人希望蘇聯幫助中國發展核潛艇, 但赫魯雪夫認為, 中國造不了核潛艇。

對此, 毛澤東主席誓言:“核潛艇, 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在位於武漢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辦公大樓裡, 毛主席的誓言刻於牆壁之上, 仿佛歷史的回聲依然在耳邊回蕩。

“聽了這句話, 更堅定了我獻身核潛艇事業的人生走向。 ”黃旭華說。

然而, 面臨的困難, 不只是科技水準和工業生產能力落後, 更大的困難是沒有這方面的人才, 沒有人見過核潛艇, 沒有參考資料, 國外嚴密封鎖, 一切靠自己摸索前行。

怎麼辦?一萬年太久, 只爭朝夕!騎驢找馬, 驢沒有的話, 就邁開雙腿, 決不等待。

——模型玩具做參考。 黃旭華及其同事零零碎碎地找到國外資料, 集中分析計算, 最後算出了核潛艇的樣子, 但又不敢肯定是否跟美國的核潛艇一樣。

這時, 有人從國外帶回兩個美國“華盛頓”號核潛艇的兒童模型玩具。 拆解後發現, 玩具裡密密麻麻的設備與他們構思的核潛艇圖紙基本一樣, 驗證了方向和思路的正確。

——算盤算核心資料。 黃旭華至今還珍藏著一個“前進”牌算盤。 他說, 首艘核潛艇幾萬個資料的取得, 都是通過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來的。 為了保證資料準確, 常常是兩組一起算, 直到結果一致。

——磅秤稱設備。 為確保核潛艇的重心穩定, 要求所有上艇的設備都要“秤”, 邊角餘料也不例外。 “斤斤計較”後, 核潛艇下水後的定重測試值和設計值幾乎完全吻合。

▲2014年5月28日, 黃旭華向媒體介紹我國核潛艇發展狀況。 新華社記者 熊金超 攝

功夫不負有心人。

黃旭華說, 他和同事們正是用這種土辦法解決了許多尖端技術問題,

突破了核潛艇中最為關鍵、最為重大的核動力裝置、水滴線型艇體、艇體結構、人工大氣環境、水下通訊、慣性導航系統、發射裝置7項技術, 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當這個龐然大物從水中浮起時, 黃旭華激動得淚流滿面。

1974年8月1日, 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為“長征一號”, 正式列入海軍戰鬥序列。

“從1965年‘09’計畫正式立項, 用了不到十年, 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核潛艇。 ”黃旭華說。

十年磨一劍。 黃旭華及其同事們荒島求索, 在世界核潛艇史上寫下光輝篇章——上馬三年後開工、開工兩年後下水、下水四年後正式編入海軍進入戰鬥序列。

▲1988年4月21日, 黃旭華的事情, 大家要理解、要諒解。

“知兒莫如母。 這句話傳到我耳朵裡, 我哭了。 30年如山的負重, 釋然了。 我說我想您, 我來看您啊。 ”黃旭華說。

1988年, 兩鬢斑白的黃旭華回到廣東老家, 見到了93歲的母親。 想到母親對自己的諒解, 黃旭華眼含淚花:“人們常說忠孝不能雙全, 我說對國家的忠, 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

在黃旭華一心研製核潛艇的戰場上, 他的後方是妻子李世英在堅守。

▲2014年5月28日,黃旭華夫人李世英(右)在為他整理著裝。 新華社記者 熊金超 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