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閒話看史:京劇是怎樣形成的(第33期)

京劇的形成和民族融合性質是一樣的。 它集合各種地方戲的特點, 融合為一體。
​京劇的前身是徽劇(昆曲、二黃和秦腔等), 通稱皮黃戲。 皮黃戲演變成京劇, 大致經歷了兩次合流, 即秦徽合流與徽漢合流。 乾隆年間, “四大徽班”進京, 以唱二黃調為主, 兼唱昆腔、吹腔等各個腔調, 很快壓倒秦腔。 秦腔班的演員有些加入徽班, 形成徽、秦兩腔合作的局面。 道光年間, 湖北演員入京, 使湖北的西皮調與安徽的二黃調交融, 形成第二次匯流。 光緒、宣統年間, 北京皮黃班到上海演出, 以悅耳動聽的京調取勝安徽皮黃班,

人稱“京戲”。
​“京戲”一名, 遂由上海傳至北京。 京劇形成之初便進入宮廷, 在皇室的提倡下得到迅速發展, 並在歷代名家的努力下更臻完美, 成為中國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戲曲劇種, 人稱“國粹”。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