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史上武狀元最多的省份,一共21名武狀元

我們都知道, 在古代科舉考試中, 考中狀元, 無疑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一個普通孩子, 因為考中科舉, 很可能就人生一輩子都能發生重大逆轉。 在過去, 為了拉攏讀書人。 僅僅是秀才出身, 遇到當官的人, 就可以不用下跪。 要是中了舉人, 那就等於半個官。 普通老百姓要是遇到了, 都還得喊一聲老爺。 而且中了舉人後, 是有資格當官的。 當然了, 讀書人大多比較窮, 屬於狗看著都嫌的一類人。

所以, 在過去, 那些讀書人都是削尖了腦袋想考科舉。 而且, 往往那些種了狀元的人, 大多不是一個單槍匹馬。 往往背後都是有一個大家族,

或者當地讀書的風氣很濃, 才有可能出現一個考中科舉的人。 尤其是狀元, 更是需要高難度的動作配合, 才有可能考中。

科舉是從唐朝才開始真正興起, 到了宋代的時候, 迎來了第一波高峰。 在宋代的時候, 有一個省份中科舉的人數是最多的, 這個地方就是福建。

福建這個地方, 其實在過去, 名聲並不算好。 因為在當時, 福建、廣東、雲南、廣西這些地方, 被稱為蠻夷之地。 天高皇帝遠, 專門用來流放犯人。 福建的簡稱是“閩”, 之所以會帶有一個蟲字, 那是因為古代, 福建浙江一帶的先民把蛇當作圖騰。

他們還喜歡把蛇紋在身上。 這種跟中原文化完全格格不入的做法, 自然會被認為是蠻夷之人。 不過, 等到北方因為戰亂,

被迫搬遷到南方後, 福建的實力開始增加。 所以, 在今天的福建, 很多人其實並不是過去的原住民, 而是從其他省份搬遷過去的。

福建能有這麼強的科舉實力, 也不是完全沒有理由的。 北宋的時候, 福建泉州作為一個港口城市開始崛起。 當時福建省會福州, 發展得也還算不錯。

尤其是宋朝南遷後, 中國最有錢的地方, 基本都集中在了南方。 所以, 福建當時也是十分的富裕。 這也讓他們有能力把更多的錢去投入教育。

這種情況類似於, 有錢人家裡的孩子會有各種補習班、興趣班, 而普通人家裡的孩子, 即使是付義務教育的學費, 就已經十分困難。 道理是一樣的。

這種投入, 當然也收到了巨大的回到。 在宋朝的時候,

福建除了10個文狀元, 11個武狀元, 還有2247名進士。 宋代的時候, 最初是一、兩年一次, 後來是三年一次。 在這種頻率下, 狀元就如同熊貓一樣稀少。 而福建有這麼多狀元, 還有進士, 已經十分驚人了。 或許, 這就是隔壁廣東人要吃福建人的原因, 畢竟他們賺錢行, 考試的水準就稍微差了一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