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惠帝……

幼年生活[編輯]

劉盈, 生於前211年或210年[1], 是劉邦和呂雉之子[2], 秦時豐沛中陽裡人[3]。 劉盈有一位異母兄長劉肥, 為劉邦在婚前同情婦曹氏所生[4]。 有人認為根據後來劉肥之子劉襄為劉邦“嫡長孫”的說辭, 以及呂雉父親呂公要將呂雉許配給劉邦時說的“臣有息女, 願為季箕帚妾”, 曹氏可能為劉邦原配, 呂雉後來因為某些原因取代曹氏成為劉邦正妻[5][6][7], 但也有人反對, 其實“箕帚妾”是謙詞, 不代表當時的劉邦有正妻。

劉盈還有一名同母姐姐[8]。 呂雉有兩兄呂澤、呂釋之, 其中呂澤日後比劉邦率先起兵, 有一支獨立的軍隊,

為劉邦在楚漢戰爭勝利起了很大作用[9][10][11]。 呂雉的妹妹呂媭為劉邦日後的重要將領樊噲的妻子[12]。

劉盈年幼時, 劉邦為泗水亭長, 家境並不殷實[13], 據叔孫通日後對劉邦的諍諫之詞, 劉邦和呂雉曾過著“攻苦食啖”的生活[14]。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記述的一段具有神話色彩的軼事, 反映了劉盈很小時, 便跟隨母親和姐姐在田間勞動[15]。 劉盈不到兩歲, 劉邦走上了反秦之路[16], 據《史記》<高祖本紀>的一段神化記述, 秦始皇在位末年, 劉邦私自解縱刑徒, 為躲避秦官府的追捕而亡隱於芒、碭山澤之間, 呂雉為找到劉邦而顛沛流離[17]。

前209年, 秦末農民戰爭爆發, 陳勝、吳廣發動大澤之變, 陳勝到了陳縣稱王, 建立張楚政權。 各郡縣的仕紳大多殺死長官,

回應陳勝。 劉邦亦回應陳勝, 於沛縣起兵, 號為沛公[18]。 劉邦不久即轉戰南北, 劉盈和家人則都被留在豐邑, 過著動盪不安的生活[19]。

前206年, 項羽滅秦, 自立為西楚霸王, 尊楚後懷王為義帝, 分封十八諸侯王, 立劉邦為漢王[20][21]。 此時劉盈和家人仍在豐邑, 直到楚漢戰爭爆發, 劉邦路經沛郡時, 才派薛歐、王吸去尋找他們[22][23], 但未能找到。

前205年, 劉邦回軍平定了三秦, 又擊項羽至彭城, 項羽大敗漢軍。 劉邦因兵敗不利, 乘車馬急速逃去, 打算經過沛縣, 接取家眷西行。 在半路上夏侯嬰遇到了劉盈和他的姐姐, 就把他們收上車來。 馬已跑得十分疲乏, 敵人又緊追在後, 劉邦特別著急, 有好幾次用腳把兩個孩子踢下車去, 想扔掉他們了事, 但每次都是夏侯嬰下車把他們收上來,

一直把他們載在車上。 夏侯嬰趕著車子, 先是慢慢行走, 等到兩個嚇壞了的孩子抱緊了自己的脖子之後, 才駕車賓士。 劉邦為此非常生氣, 有十多次想要殺死夏侯嬰, 但最終還是逃出了險境, 王陵因戰事不利前來護送, 侍奉劉盈和他的姐姐逃出淮水, 把姐弟兩人安然無恙地送到了豐邑。 劉盈日後成為皇帝之後, 夏侯嬰作為太僕侍奉劉盈。 劉盈和呂雉非常感激夏侯嬰在下邑的路上救了劉盈和他的姐姐, 就把緊靠在皇宮北面的一等宅第賜給他, 名為“近我”, 意思是說“這樣可以離我最近”, 以此表示對夏侯嬰的格外尊寵。

劉邦沒有找到父親劉太公和妻子呂雉, 審食其跟隨劉太公和呂雉從小路潛行,

尋找劉邦, 反而碰上了楚軍。 楚軍擄取了劉太公和呂雉, 在軍中作為人質。 [24][25][26][27][28]。 直到前203年, 項羽才放回劉太公和呂雉[29]。

前205年7月1日, 漢王劉邦立劉盈為太子, 大赦罪人。 命令劉盈駐守櫟陽, 在關中的諸侯國人都集中在櫟陽守衛。 丞相蕭何留守關中, 侍奉太子, 在櫟陽處理政務。 [30][31][32]。

皇太子生涯[編輯]

前202年, 漢軍擊敗項羽楚軍, 相繼滅亡楚國、齊國, 取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 八位異姓諸侯王和將相共同擁立漢王劉邦為皇帝, 2月28日, 劉邦即皇帝位, 建立漢朝[33], 尊王后呂雉為皇后, 太子劉盈為皇太子[34]。 劉邦當初做漢王時, 得到了定陶人戚姬, 非常寵愛她, 生下兒子劉如意。 劉盈為人仁惠柔弱, 劉邦認為不像自己, 常想廢掉他, 改立戚姬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因為劉如意像自己。 戚姬得到寵倖, 常跟隨劉邦到關東, 日夜啼哭, 想要讓自己的兒子取代劉盈做太子。 呂後年紀大了, “色衰愛弛”, 經常留在家中, 很少見到劉邦, 和劉邦越來越疏遠[35][36]。 前198年, 劉盈的大舅呂澤去世[37]。 同年, 劉如意被立為趙王, 此後幾年, 他多次險些取代了劉盈的太子地位[38][39]。

劉邦想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 改立戚夫人生的兒子趙王劉如意為太子。 包括為劉邦所敬畏的周昌在內的很多大臣進諫勸阻, 都沒能改變劉邦堅定不移的想法。 劉盈的母親呂雉很驚恐, 不知該怎麼辦。 有人告訴呂雉, 留候張良善於出謀劃策, 皇上信任他。 呂雉就派二哥建成侯呂釋之[40]請托張良說:“您一直是皇上的謀臣, 現在皇上打算更換太子, 您怎麼能墊高枕頭睡大覺呢?”張良說:“當初皇上多次處在危急之中,採用了我的計謀。如今天下安定,由於偏愛的原因想更換太子,這些至親骨肉之間的事,即使同我一樣的有一百多人進諫又有什麼益處。”呂釋之竭力請托張良一定得給他出個主意。張良說:“這件事是很難用口舌來爭辯的。皇上不能招致而來的,天下有四個人(即商山四皓)。這四個人已經年老了,都認為皇上對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們按照道義不肯做漢朝的臣子。但是皇上很敬重這四個人。現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壁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要謙恭,並預備安車,再派有口才的人懇切地聘請,他們應當會來。來了以後,把他們當作貴賓,讓他們時常跟著入朝,叫皇上見到他們,那麼皇上一定會感到驚異並詢問他們。一問他們,皇上知道這四個人賢能,那麼這對太子是一種幫助。”於是呂雉讓呂釋之派人攜帶太子的書信,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品,迎請這四個人。四個人來了,就住在建成侯的府第中為客。[41][42]

前198年,劉邦調太常叔孫通任太子太傅。前196年,淮南王黥布反叛,劉邦患重病,打算派劉盈率兵前往討伐叛軍。這四個人互相商議說:“我們之所以來,是為了要保全太子,太子如若率兵平叛,事情就危險了。”於是勸告呂釋之說:“太子率兵出戰,如立了功,那麼權位也不會高過太子;如無功而返,那麼從這以後就是遭受禍患了。再說跟太子一起出征的各位將領,都是曾經同皇上平定天下的猛將,如今讓太子統率這些人,這和讓羊指揮狼有什麼兩樣,他們決不肯為太子賣力,太子不能建功是必定的了。我們聽說‘愛其母必抱其子’,現在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趙王如意常被抱在皇上面前,皇上說‘終歸不能讓不成器的兒子居於我的愛子之上’,顯然,趙王如意取代太子的寶位是必定的了。您何不趕緊請呂皇后找機會向皇上哭訴:‘黥布是天下的猛將,很會用兵,現今的各位將領都是陛下過去的同輩,您卻讓太子統率這些人,這和讓羊指揮狼沒有兩樣,沒有人肯為太子效力,而且如讓黥布聽說這個情況,就會大張旗鼓地向西進犯。皇上雖然患病,還可以勉強地乘坐輜車,躺著統轄軍隊,眾將不敢不盡力。皇上雖然受些辛苦,為了妻兒還是要自己奮發圖強一下。’”於是呂釋之立即在當夜晉見呂雉,呂雉找機會向劉邦哭訴,說了四個人授意的那番話。劉邦說:“我就想到這小子本來不能派遣他,老子自己去吧。”於是劉邦親自帶兵東征,群臣留守,都送到灞上。張良患病,自己勉強支撐起來,送到曲郵,謁見劉邦說:“我本應跟從前往,但病勢沉重。楚地人馬迅猛敏捷,希望皇上不要跟楚地人鬥個高低。”張良又趁機規勸劉邦說:“讓太子做將軍,監守關中的軍隊吧。”劉邦說:“子房雖然患病,也要勉強在臥床養病時輔佐太子。”這時叔孫通做太傅,張良任少傅之職[43][44]。

前195年,劉邦隨著擊敗黥布的軍隊回來,病勢更加沉重,愈想更換太子。張良勸諫,劉邦不聽,張良就託病不再理事。劉盈的太傅叔孫通引證古今事例進行勸說:“從前,晉獻公因為寵倖驪姬的緣故廢掉太子,立了奚齊,使晉國大亂幾十年,被天下人恥笑。秦始皇因為不早早確定扶蘇當太子,讓趙高能夠用欺詐伎倆立了胡亥,結果自取滅亡,這是陛下親眼見到的事實。現在太子仁義忠孝,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呂皇后與陛下同經艱難困苦,同吃粗茶淡飯,是患難與共的夫妻怎麼可以背棄她呢!陛下一定要廢掉嫡長子而扶立小兒子,我寧願先受一死,讓我的一腔鮮血染紅大地”,死命爭保劉盈的太子之位。劉邦假裝答應了他,但還是想更換太子。等到安閒的時候,設置酒席款待賓客,劉盈在旁侍侯。那四人跟著劉盈,他們的年齡都已八十多歲,鬚眉潔白,衣冠非常壯美奇特。劉邦感到奇怪,問道:“他們是幹什麼的?”四個人向前對答,各自說出姓名,叫東園公、甪裡先生、綺裡季、夏黃公。劉邦於是大驚說:“我訪求各位好幾年了,各位都逃避著我,現在你們為何自願跟隨我兒交遊呢?”四人都說:“陛下輕慢士人,喜歡罵人,我們講求義理,不願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我們私下聞知太子為人仁義孝順,謙恭有禮,喜愛士人,天下人沒有誰不伸長脖子想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們就來了。”劉邦說:“煩勞諸位始終如一地好好調理保護太子吧。”[45] [14]

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小步快走離去。劉邦目送他們,召喚戚夫人過來,指著那四個人給她看,說道:“我想更換太子,他們四個人輔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經形成,難以更動了。呂皇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哭泣起來,劉邦說:“你為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劉邦唱道:“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劉邦唱了幾遍,戚夫人抽泣流淚,劉邦起身離去,酒宴結束。劉邦最終沒更換太子,原本是張良招致這四個人發生了效力[46]。劉邦死後,呂雉宴請張良以報答保太子之恩[47]。

劉邦的將領舞陽侯樊噲因為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媭為妻,生下兒子樊伉,因此和其他將領相比,劉邦對樊噲更為親近。在黥布反叛的時候,劉邦一度病得很厲害,討厭見人,他躺在宮禁之中,詔令守門人不得讓群臣進去看他。群臣中如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等人都不敢進宮。這樣過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噲推開宮門,徑直闖了進去,後面群臣緊緊跟隨。看到劉邦一人枕著一個宦官躺在床上。樊噲等人見到皇帝之後,痛哭流涕地說:“想當初陛下和我們一道從豐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麼樣的壯舉啊!而如今天下已經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憊不堪啊!況且您病得不輕,大臣們都驚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見我們這些人來討論國家大事,難道您只想和一個宦官訣別嗎?再說您難道不知道趙高作亂的往事嗎?”劉邦聽罷,於是笑著從床上起來。前195年,燕王盧綰謀反,劉邦命令樊噲以相國的身份去攻打燕國。這時劉邦又病得很厲害,有人詆毀樊噲和呂氏結党,皇帝假如有一天去世的話,那麼樊噲就要帶兵把戚氏和趙王如意這幫人全部殺死。劉邦聽說之後,勃然大怒,立刻命令曲逆候陳平用車載著周勃去代替樊噲,並在軍中立刻把樊噲斬首。陳平因懼怕呂雉,並沒有執行劉邦的命令,而是把樊噲解赴長安。到達長安時,劉邦已經去世,呂雉就釋放了樊噲,並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陳平也因此得到了呂雉的信任[48][49][50]。

劉邦討伐黥布的時候,被飛箭射中,在回來路上生了病。病重,相國酂候蕭何可能向劉邦推薦平陽侯曹參在自己死後繼任相國職位,劉邦將此事告訴了曹參和劉盈[51][52][53]。《古文苑》裡收錄了五封劉邦給劉盈的手詔,劉邦鄭重宣佈劉盈為自己的繼承人,反思了自己曾經所奉行的“讀書無益”論,要求劉盈勤奮學習,自己寫奏章,重用功臣集團,保護趙王如意[54]。

皇帝時期[編輯]

前195年6月1日,劉邦在長樂宮駕崩。過了四天還不發佈喪事消息。呂雉和審食其商量說:“那些將領先前和皇帝同為登記在冊的平民百姓,後來北面稱臣,這些人就常常鞅鞅不樂,現在,又要侍奉少主,如果不全部族滅他們,天下就安定不了。”有人聽到了這個話,告訴了將軍酈商。酈商去見審食其,說:“我聽說,皇帝已駕崩四天了還不發佈喪事消息,而且要殺掉所有的將領。若果真如此,天下可就危險了。陳平、灌嬰率領十萬大軍鎮守滎陽,樊噲、周勃率領二十萬大軍平定燕地和代地,如果他們聽說皇帝駕崩了,諸將都將遭殺戮,必定把軍隊聯合在一起,回過頭來進攻關中。那時候大臣們在朝廷叛亂,諸侯們在外面造反,覆亡的日子就舉足可待了。”審食其進宮把這告訴了呂雉,於是就在6月4日發喪,大赦天下[55][56]。

6月23日,安葬劉邦於長陵,當日(或6月26日),太子劉盈即位,來到太上皇廟。群臣都說皇帝“起徽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獻上尊號稱為高皇帝,即漢高帝。太子劉盈承襲皇帝之號,是為漢孝惠帝。又下令讓各郡國諸侯都建高祖廟,每年按時祭祀[57][58]。

前196年10月,劉邦在會甀擊敗黥布軍,回京途中,經沛縣時停留下來。在沛宮置備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請來一起縱情暢飲。挑選沛中幼童一百二十人,教他們唱歌。酒喝得正暢快時,劉邦自己彈擊著築琴,唱起自己編的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讓兒童們跟著學唱。到了前190年,已經做了五年皇帝的劉盈想到父親生前思念和喜歡沛縣,就把沛宮定為父親的原廟。劉邦所教過唱歌的兒童一百二十人,都讓他們在原廟奏樂唱歌,以後有了缺員,就隨時加以補充[59]。

保護兄弟[編輯]

劉盈的一母同胞只有姐姐魯元公主。除了魯元公主,劉盈在即位時還有七個異母兄弟,他們按年齡大小分別是齊王劉肥、趙王劉如意、代王劉恒、梁王(趙王)劉恢、淮陽王劉友、淮南王劉長和燕王劉建[60][61]。

劉盈即皇帝位後,尊母親皇后呂雉為皇太后[62]。呂太后對那些為劉邦侍寢而得寵倖的妃子如戚夫人等人非常氣憤,就把她們都囚禁起來,不准出宮。而只有代王劉恒的母親薄姬由於極少見劉邦的緣故,得以出宮,跟隨兒子到代國,成為代王太后。而最終劉邦後宮的妃子只有不受寵愛被疏遠的人才能平安無事[36][63]。

呂雉在成為皇太后之後,就將戚夫人囚禁于永巷,剃個陰陽頭,穿著囚服,令其舂米。戚夫人邊舂邊唱:“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兒子為諸侯王,母親為奴隸,終日舂米到薄暮,常常與死亡為伍!母子相離三千里,要找誰來告訴你?)”太后聽到後大怒,說:“乃欲倚女子邪?(你想倚靠你兒子嗎?)”於是派人召趙王如意入朝以便誅殺。此前漢高帝擔心自己死後年輕的趙王難以保全,因而接受趙堯建議,徙御史大夫周昌擔任趙相以保護如意。太后的使臣到後,周昌讓趙王推說身體不好,不能前往。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堅持不送趙王進京。於是太后很是憂慮,就派使者召周昌進京。周昌進京之後,拜見太后,太后非常生氣地罵他:“難道你還不知道我非常恨戚氏嗎?而你卻不讓趙王進京,為什麼?”周昌被召進長安之後,太后又派使者召趙王,趙王動身赴京,還在半路上。劉盈仁慈,知道母親惱恨趙王,就親自到霸上去迎接,跟他一起回到宮中,親自保護,跟他同吃同睡。太后想要殺趙王,卻得不到機會。前195年12月的一天,劉盈在天將明時出去射箭。趙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得知趙王獨自在家,派人拿去毒酒讓他喝下。等到劉盈回到宮中,趙王已經死了,此時距離趙王來到長安已有一個多月,劉如意的諡號為隱王。據《西京雜記》的一段記載,劉盈可能對毒死趙隱王的人進行懲處。趙隱王死後,淮陽王劉友被調去做趙王[64][65][66][67][68]。

劉盈即位之初,呂雉就想增封諸呂為王。前194年夏天,劉盈與母親可能就封諸呂為侯之事發生激烈衝突,太后於是派人砍斷戚夫人的手腳,挖去眼睛,熏聾耳朵,灌了啞藥,扔到廁所之中,叫她“人彘”。過了幾天,太后叫劉盈觀看“人彘”。劉盈看了,一經詢問,才知道這是戚夫人,於是大哭起來。劉盈派人責備母親說:“這種事不是人做得出來的,兒臣作為太后的兒子,終究無法治理天下!”劉盈因此大病一場。最終劉盈在位的七年間,僅封侯三人,無一人為諸呂[69][70][71]。

前201年,漢高帝立庶長子劉肥為齊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使用齊國方言的,都歸屬齊王管轄。前193年,齊王和叔叔楚王劉交入京朝見劉盈。劉盈與齊王飲宴,二人行平等禮節如同家人兄弟的禮節。太后為此發怒,給齊王倒了杯毒酒,劉盈知道後,欲代替兄長飲毒酒,太后因此作罷。齊王害怕不能免禍,就用他的內史勳的計策,把城陽郡獻出,做為魯元公主的湯沐邑。太后很高興,齊王才得以辭朝歸國[72][73][74]。前189年,劉肥去世,諡為悼惠王,史稱齊悼惠王。劉盈派張良立劉肥的兒子劉襄為齊王,是為齊哀王[75]。

蕭規曹隨[編輯]

參見:蕭規曹隨

劉盈即位後,相國依舊由蕭何擔任。前194年,廢除了諸侯國設相國的法令,改命曹參為齊國丞相。曹參做齊國丞相時,齊國有七十座城邑。當時全國剛剛安定,齊悼惠王春秋鼎盛,曹參把老年人、讀書人都召來,詢問安撫百姓的辦法。但齊國原有的那些讀書人數以百計,眾說紛紜,曹參不知如何決定。他聽說膠西有位蓋公,精研黃老學說,就派人帶著厚禮把他請來。見到蓋公後,蓋公對曹參說,治理國家的辦法貴在清靜無為,讓百姓們自行安定。以此類推,把這方面的道理都講了。曹參於是讓出自己辦公的正廳,讓蓋公住在裡面。此後,曹參治理國家的要領就是採用黃老的學說,所以他當齊國丞相九年,齊國安定,人們大大地稱讚他是賢明的丞相[76]。

前193年8月16日,蕭何卒。曹參聽到這個消息,就告訴他的門客趕快整理行裝,說:“我將要入朝當相國去了。”過了不久,朝廷派來的人果然來召曹參,曹參在9月7日被任命為相國。曹參離開時,囑咐後任齊國丞相說:“要把齊國的監獄、市場作為寄託,要慎重對待這些行為,不要輕易干涉。”後任丞相說:“治理國家沒有比這件事更重要的嗎?”曹參說:“不是這樣。監獄、市場這些行為,是善惡並容的,如果您嚴加干涉,壞人在哪裡容身呢?我因此把這件事擺在前面。”曹參起初卑賤的時候,跟蕭何關係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將軍、相國,便有了隔閡。到漢高帝臨終時,蕭何向高帝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高帝安排蕭何死後,由曹參拜相,並將此事告訴了曹參和劉盈。曹參接替蕭何做了漢朝的相國,做事情沒有任何變更,一概遵循蕭何制定的法度[53][52][77]。

曹參從各郡和諸侯國中挑選一些質樸而不善文辭的厚道人,立即召來任命為丞相的屬官。對官吏中那些言語文字苛求細微末節,想要一味追求聲譽的人,就斥退攆走他們。曹參自己整天痛飲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賓客們見曹參不理政事,上門來的人都想有言相勸。可是這些人一到,曹參就立即拿美酒給他們喝,過了一會兒,有的人想說些什麼,曹參又讓他們喝酒,直到喝醉後離去,始終沒能夠開口勸說,如此習以為常[78]。

相國住宅的後園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裡整天飲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參的隨從官員們很厭惡這件事,但對此也無可奈何,於是就請曹參到後園中遊玩,一起聽到了那些官吏們醉酒高歌、狂呼亂叫的聲音,隨從官員們希望相國把他們召來加以制止。曹參反而叫人取酒陳設座席痛飲起來,並且也高歌呼叫,與那些官吏們相應和[79]。

曹參見別人有細小的過失,總是隱瞞遮蓋,因此相府中平安無事。當時曹參的兒子曹窋擔任中大夫。孝惠帝劉盈埋怨曹參不理政事,覺得相國是否看不起自己,於是對曹窋說:“你回家後,試著私下隨便問問你父親說:‘高皇帝剛剛永別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輕,您身為相國,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根據什麼考慮國家大事呢?’但這些話不要說是我告訴你的。”曹窋假日休息時回家,閒暇時陪著父親,把劉盈的意思用自己的語氣說出,規勸曹參。曹參聽了大怒,鞭打了曹窋二百下,說:“快點兒進宮侍奉皇上去,天下大事不是你應該說的。”到上朝的時候,;劉盈責備曹參說:“為什麼要懲治曹窋?上次是朕讓他規勸君的。”曹參脫帽謝罪說:“請陛下自己仔細考慮一下,在您和高皇帝誰聖明英武?”劉盈說:“朕怎麼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參說:“陛下看我跟蕭何,誰比較賢能?”劉盈說:“君好像不如蕭何。”曹參說:“陛下說的這番話很對。高皇帝與蕭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經明確,如今陛下無為而治,我等謹守各自的職責,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隨意更改,不就行了嗎?”劉盈說:“好。您休息休息吧!”[80]

經過劉盈和曹參的這番對話,劉盈消除了對曹參的誤會,君臣取得了共識。因之黃老之術興起,並取得顯著成效。司馬遷對此讚歎道,孝惠皇帝在位時,百姓得以脫離戰國時期的苦難,君臣都想通過無為而治來休養生息,所以孝惠帝無為而治,“天下晏然”[81]。曹參擔任漢相國三年,於前190年9月24日卒于任上。曹參卒後,百姓對他作歌唱:“蕭何為法,顜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82][83]

前189年12月11日,劉盈任命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曲逆侯陳平為左丞相[84]。

納諫[編輯]

劉邦駕崩,劉盈即位後,就對叔孫通說:“先帝園陵寢廟,群臣都不熟悉。”於是讓叔孫通再度擔任太常,讓他制定宗廟的禮儀法度。此後陸續制定的漢朝諸多儀禮制度,皆為叔孫通任太常時所論定著錄。劉盈自己居住在未央宮,經常要去東邊的長樂宮朝拜母親,還常有小的謁見,每次出行都要開路清道,禁止通行很是煩擾別人,於是就修了一座天橋,正好建在未央宮武庫的南面。叔孫通向劉盈報告請示工作,趁機請求秘密談話說:“陛下怎麼能擅自把天橋修建在每月從高寢送衣冠出遊到高廟的通道上面呢?高廟是漢太祖的所在,怎麼能讓後代子孫登到宗廟通道的上面行走呢?”劉盈聽了大為驚恐,說要趕快毀掉它。叔孫通說:“人主不能有錯誤的舉動。現在已經建成了,百姓全知道這件事,如果又要毀掉這座天橋,那就是顯露出您有錯誤的舉動。希望陛下在渭水北面另立一座原樣的的祠廟,把高帝衣冠在每月出遊時送到那裡,更要增多、增廣宗廟,這是大孝的根本措施。”劉盈就下詔令讓有關官吏另立一座祠廟。這座另立的祠廟建造起來,就是由於天橋的緣故。劉盈曾在前190年春天到離宮出遊,叔孫通說:“古的時候有春天給宗廟進獻櫻桃果的儀禮,現在正當櫻桃成熟的季節,可以進獻,希望陛下出遊時,順便采些櫻桃來獻給宗廟。”劉盈答應辦這件事。以後漢代進獻各種果品的儀禮就是由此興盛起來的[85][86]。

劉盈寵愛閎孺,與他同起同臥,公卿大臣通過閎孺去向劉盈溝通自己的說詞。劉盈在位時的郎官和侍中,受到閎孺影響,都戴著用鵕璘毛裝飾的帽子,系著飾有貝殼的衣帶,塗脂抹粉[87]。平原君朱建能言善辯,口才很好,同時他又剛正不阿,恪守廉潔無私的節操。家安在長安。他說話做事決不隨便附和,堅持道義的原則而不肯曲從討好,取悅於人。辟陽侯審食其品行不端正,靠阿諛奉承深得呂太后的寵愛。當時審食其很想和朱建交好,但朱建就是不肯見他。在朱建母親去世的時候,陸賈和朱建一直很要好,所以就前去弔唁。朱建家境貧寒,連給母親出殯送喪的錢都沒有,正要去借錢來置辦殯喪用品,陸賈卻讓朱建只管發喪,不必去借錢。然後,陸賈卻到審食其家中,向他祝賀說:“平原君的母親去世了。”審食其不解地說:“平原君的母親死了,你祝賀我幹什麼?”陸賈說道:“以前你一直想和平原君交好,但是他講究道義不和你往來,這是因為他母親的緣故。現在他母親已經去世,您若是贈送厚禮為他母親送喪,那麼他一定願意為您拼死效勞。”於是審食其就給朱建送去價值一百金的厚禮。而當時的不少列侯貴人也因為辟陽侯送重禮的緣故,也送去了總值五百金的錢物。辟陽侯審食其很受呂太后寵愛,有人就在劉盈面前說他的壞話,劉盈大怒,就把審食其逮捕交給官吏審訊,並想借此機會殺掉他。呂太后感到慚愧,又不能替他說情。而大臣們大都痛恨審食其的行為,更想借此機會殺掉他。審食其很著急,就派人給平原君朱建傳話,說自己想見見他。但朱建卻推辭說:“您的案子現在正緊,我不敢會見您。”然後朱建請求會見劉盈的寵臣閎孺,說服他道:“皇帝寵愛您的原因,天下的人誰都知道。現在辟陽侯受寵于太后,卻被逮捕入獄,滿城的人都說您給說的壞話,想殺掉您。如果今天辟陽侯被皇上殺了,那麼明天早上太后發了火,也會殺掉您。您為什麼還不脫了上衣,光著膀子,替辟陽侯到皇帝那裡求個情呢?如果皇帝聽了您的話,放出辟陽侯,太后一定會非常高興。而太后、皇帝兩人都寵愛您,那麼您也就會加倍富貴了。”於是閎孺非常害怕,就聽從了朱建的主意,向劉盈給審食其說情,劉盈果然放出了審食其。審食其在被囚禁的時候,很想會見朱建,但是朱建卻不肯見審食其,審食其認為這是背叛自己,所以對他很是惱恨。等到他被朱建成功地救出之後,才感到特別吃驚[ 88]。

休養生息[編輯]

漢朝建立之初,經濟凋敝,即使皇帝也不能湊齊四匹純色的馬,到了將相有的只能乘坐牛車。漢高帝劉邦為此頒佈法令約束節儉,減輕田租賦稅,實行“十五稅一”制度。劉邦在位後期,因為消滅異姓王和抗擊匈奴等戰事,田租有所加征。劉盈即位後,下詔減少田租,恢復十五稅一。這種舉措減輕了農民一些負擔,有助於休養生息[89][90]。前191年1月,為勸勉農桑,劉盈下詔在各地選拔孝弟力田的賢者,免除其徭役負擔。又在前191年4月1日趁著加冠之時,減免刑罰,下詔省去妨害吏民的法令,以減少繁擾,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91]。

前194年2月,開始修築長安城[92]。前192年春天,徵發長安六百里之內的男女民工十四萬六千人築長安城,修築了三十天[93]。7月,又調發諸侯王、列侯的家人奴隸二萬人到長安築城[94]。前190年2月,再次調發長安六百里之內的男女十四萬五千人修築長安城三十天[95]。9月,長安城最後竣工。賞賜民爵,每戶一級[96]。前189年7月,起長安西市,修敖倉[97]。11月修成,諸侯都來京聚會,入朝祝賀[98][99]。

為了使人口迅速繁殖,劉盈在前189年12月23日借兄長齊悼惠王劉肥去世的時機,下詔規定女子年齡在十五歲以上至三十歲不出嫁的,罰款五算。據東漢時期的應劭解釋,漢代凡十五以上的成年人均需交人口稅,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錢為一算,稱為“算賦”。劉盈這一時規定,實際就是強制婦女到了十五歲便要結婚生息。這對於繁衍人口和恢復、發展經濟都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100][101]。

漢初,國家貧困,經濟蕭條,為了鞏固雛鷹般的漢朝,劉邦採取了減輕錢重,以便利流通,求得商業發展的政策,結果反而造成物價飛漲、通貨膨脹的局面。全國統一後,劉邦對商賈採取了一定的抑制政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劉盈在位時,為繁榮工商業,便下令進一步放寬對商賈的限制,“複弛商賈之律”。除了不准做官、商賈的人口稅比平民重一倍外,其他多予廢除。這對於經濟的迅速恢復與發展,尤其對商品經濟的活躍,起了很大作用[102]。

外交事務[編輯]

在外交事務方面,漢仍採取謹慎政策,包括繼續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單于,立閩越君騶搖為東海王,接受南越王趙佗稱臣奉貢[103]。

劉邦死後,劉盈在位時期,漢朝剛剛安定,所以匈奴顯得驕傲。冒頓單于漸漸驕橫起來,於是寫了書信,派使者送給皇太后呂雉,說:“我是孤獨無依的君主,生在潮濕的沼澤地,長在乎曠的放牛放馬的地方,我多次到邊境上來,希望能到中原遊玩一番。陛下您獨立為君,也是孤獨無依,單獨居住。我們兩個做君主的很不快樂,沒有什麼可供娛樂的。希望我們倆能以各自所有的,交換到各自所沒有的。”呂太后看信後十分憤怒,把左丞相陳平、上將軍樊噲、中郎將季布召來,商議殺掉匈奴的使者,發兵攻打匈奴。樊啥說:“臣願意率領十萬大軍,到匈奴境內去橫行衝擊。”呂雉詢問季布,季布說:“樊噲真該斬首啊!以前陳豨在代地反叛,漢兵有三十二萬,樊啥是上將軍,當時匈奴把高帝圍困在平城,樊啥不能衝破圍困。天下百姓唱道:‘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彎。’現在人們吟唱的聲音還在耳畔,沒有斷絕,受創傷的人剛能站立起來,而樊啥卻要讓天下震動,胡說什麼要帶十萬大兵到匈奴去橫行,這是當面欺誑君主。況且這些少數民族就好比禽獸一樣,聽到了他們的好話不值得高興,聽到惡語也不值得生氣。”呂太后說:“那好吧。”於是便命令大謁者張釋寫信回報,說:“單于沒有忘掉我們這破敗的國家,以書信賞賜我們,我們很害怕。退朝後自己思慮,我年老氣衰,頭髮、牙齒脫落,走路也走不穩,單于聽別人錯說了,不值得單于降低污辱了自己。敝國沒有什麼罪過,應該被寬恕。我有兩輛禦車,駕車的馬八匹,奉送給您平常坐。”冒頓得到回信,又派使者來謝罪說:“我們沒有聽說過中原的禮節,陛下幸好寬恕了我們。”匈奴獻上馬匹,前192年春天,劉盈以宗室女為公主繼續與匈奴和親[104][105][106][107]。

除挾書律[編輯]

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設宴招待群臣,博士僕射周青臣等人稱頌秦始皇的武威盛德。博士齊人淳于越則進言建議恢復分封子弟的做法,他認為分封子弟能鞏固中央的權利,因為商周都因為分封子弟功臣而得以長治久安。始皇帝把他們的意見下交群臣議論,丞相李斯認為分封子弟的做法不合時宜,建議除了秦國官修史書《秦紀》以為,其他各國的歷史記載都予以燒毀。除了博士官負責管理的文獻外,天下敢有收藏《詩》、《書》、諸子百家著作者,全部上交地方政府予以燒毀。膽敢私下討論《詩》、《書》者,處以死刑。以古非今、收藏禁書者,誅滅其家族。而醫藥、占卜、種樹等有實用價值的書籍,不在禁燒之列。如果有人想要學習法令,就以官吏為師。李斯的建議得到了秦始皇的採納,成為“挾書律”[108][109]。

秦朝滅亡後,劉邦剛進入關中就同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取得了關中百姓的擁護。此後,戰事仍在繼續,三條法令不足以穩定社會,於是相國蕭何採集秦朝法令,選取其中合乎時宜的,制訂了九章律。到了劉盈在位時,百姓剛免除戰爭的毒害,人人都想撫育兒童事奉老人。蕭何、曹參任丞相,用無為之策來安定百姓,順從他們的要求,而不加以擾亂,因此百姓衣食豐盛,刑罰使用得很少[110]。前191年4月1日,劉盈加冠,廢除了挾書律[36]。

駕崩[編輯]

前189年12月,劉盈可能病入膏盲,歲餘不能起。為預防東方諸侯王起兵叛亂,劉盈派太尉灌嬰指揮車騎、材官鎮守滎陽[111]。前188年9月26日,劉盈在未央宮駕崩,終年22歲。10月19日,劉盈被安葬于安陵,諡號孝惠皇帝。此後的漢朝皇帝,除了光武皇帝劉秀和被廢的皇帝以外,諡號都有一個孝字[112][113][114].漢孝惠帝被安葬後,太子即位成為皇帝,呂雉由此臨朝稱制,增封諸呂為候[115]。

您怎麼能墊高枕頭睡大覺呢?”張良說:“當初皇上多次處在危急之中,採用了我的計謀。如今天下安定,由於偏愛的原因想更換太子,這些至親骨肉之間的事,即使同我一樣的有一百多人進諫又有什麼益處。”呂釋之竭力請托張良一定得給他出個主意。張良說:“這件事是很難用口舌來爭辯的。皇上不能招致而來的,天下有四個人(即商山四皓)。這四個人已經年老了,都認為皇上對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們按照道義不肯做漢朝的臣子。但是皇上很敬重這四個人。現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壁帛,讓太子寫一封信,言辭要謙恭,並預備安車,再派有口才的人懇切地聘請,他們應當會來。來了以後,把他們當作貴賓,讓他們時常跟著入朝,叫皇上見到他們,那麼皇上一定會感到驚異並詢問他們。一問他們,皇上知道這四個人賢能,那麼這對太子是一種幫助。”於是呂雉讓呂釋之派人攜帶太子的書信,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品,迎請這四個人。四個人來了,就住在建成侯的府第中為客。[41][42]

前198年,劉邦調太常叔孫通任太子太傅。前196年,淮南王黥布反叛,劉邦患重病,打算派劉盈率兵前往討伐叛軍。這四個人互相商議說:“我們之所以來,是為了要保全太子,太子如若率兵平叛,事情就危險了。”於是勸告呂釋之說:“太子率兵出戰,如立了功,那麼權位也不會高過太子;如無功而返,那麼從這以後就是遭受禍患了。再說跟太子一起出征的各位將領,都是曾經同皇上平定天下的猛將,如今讓太子統率這些人,這和讓羊指揮狼有什麼兩樣,他們決不肯為太子賣力,太子不能建功是必定的了。我們聽說‘愛其母必抱其子’,現在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趙王如意常被抱在皇上面前,皇上說‘終歸不能讓不成器的兒子居於我的愛子之上’,顯然,趙王如意取代太子的寶位是必定的了。您何不趕緊請呂皇后找機會向皇上哭訴:‘黥布是天下的猛將,很會用兵,現今的各位將領都是陛下過去的同輩,您卻讓太子統率這些人,這和讓羊指揮狼沒有兩樣,沒有人肯為太子效力,而且如讓黥布聽說這個情況,就會大張旗鼓地向西進犯。皇上雖然患病,還可以勉強地乘坐輜車,躺著統轄軍隊,眾將不敢不盡力。皇上雖然受些辛苦,為了妻兒還是要自己奮發圖強一下。’”於是呂釋之立即在當夜晉見呂雉,呂雉找機會向劉邦哭訴,說了四個人授意的那番話。劉邦說:“我就想到這小子本來不能派遣他,老子自己去吧。”於是劉邦親自帶兵東征,群臣留守,都送到灞上。張良患病,自己勉強支撐起來,送到曲郵,謁見劉邦說:“我本應跟從前往,但病勢沉重。楚地人馬迅猛敏捷,希望皇上不要跟楚地人鬥個高低。”張良又趁機規勸劉邦說:“讓太子做將軍,監守關中的軍隊吧。”劉邦說:“子房雖然患病,也要勉強在臥床養病時輔佐太子。”這時叔孫通做太傅,張良任少傅之職[43][44]。

前195年,劉邦隨著擊敗黥布的軍隊回來,病勢更加沉重,愈想更換太子。張良勸諫,劉邦不聽,張良就託病不再理事。劉盈的太傅叔孫通引證古今事例進行勸說:“從前,晉獻公因為寵倖驪姬的緣故廢掉太子,立了奚齊,使晉國大亂幾十年,被天下人恥笑。秦始皇因為不早早確定扶蘇當太子,讓趙高能夠用欺詐伎倆立了胡亥,結果自取滅亡,這是陛下親眼見到的事實。現在太子仁義忠孝,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呂皇后與陛下同經艱難困苦,同吃粗茶淡飯,是患難與共的夫妻怎麼可以背棄她呢!陛下一定要廢掉嫡長子而扶立小兒子,我寧願先受一死,讓我的一腔鮮血染紅大地”,死命爭保劉盈的太子之位。劉邦假裝答應了他,但還是想更換太子。等到安閒的時候,設置酒席款待賓客,劉盈在旁侍侯。那四人跟著劉盈,他們的年齡都已八十多歲,鬚眉潔白,衣冠非常壯美奇特。劉邦感到奇怪,問道:“他們是幹什麼的?”四個人向前對答,各自說出姓名,叫東園公、甪裡先生、綺裡季、夏黃公。劉邦於是大驚說:“我訪求各位好幾年了,各位都逃避著我,現在你們為何自願跟隨我兒交遊呢?”四人都說:“陛下輕慢士人,喜歡罵人,我們講求義理,不願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我們私下聞知太子為人仁義孝順,謙恭有禮,喜愛士人,天下人沒有誰不伸長脖子想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們就來了。”劉邦說:“煩勞諸位始終如一地好好調理保護太子吧。”[45] [14]

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小步快走離去。劉邦目送他們,召喚戚夫人過來,指著那四個人給她看,說道:“我想更換太子,他們四個人輔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經形成,難以更動了。呂皇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哭泣起來,劉邦說:“你為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劉邦唱道:“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劉邦唱了幾遍,戚夫人抽泣流淚,劉邦起身離去,酒宴結束。劉邦最終沒更換太子,原本是張良招致這四個人發生了效力[46]。劉邦死後,呂雉宴請張良以報答保太子之恩[47]。

劉邦的將領舞陽侯樊噲因為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媭為妻,生下兒子樊伉,因此和其他將領相比,劉邦對樊噲更為親近。在黥布反叛的時候,劉邦一度病得很厲害,討厭見人,他躺在宮禁之中,詔令守門人不得讓群臣進去看他。群臣中如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等人都不敢進宮。這樣過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噲推開宮門,徑直闖了進去,後面群臣緊緊跟隨。看到劉邦一人枕著一個宦官躺在床上。樊噲等人見到皇帝之後,痛哭流涕地說:“想當初陛下和我們一道從豐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麼樣的壯舉啊!而如今天下已經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憊不堪啊!況且您病得不輕,大臣們都驚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見我們這些人來討論國家大事,難道您只想和一個宦官訣別嗎?再說您難道不知道趙高作亂的往事嗎?”劉邦聽罷,於是笑著從床上起來。前195年,燕王盧綰謀反,劉邦命令樊噲以相國的身份去攻打燕國。這時劉邦又病得很厲害,有人詆毀樊噲和呂氏結党,皇帝假如有一天去世的話,那麼樊噲就要帶兵把戚氏和趙王如意這幫人全部殺死。劉邦聽說之後,勃然大怒,立刻命令曲逆候陳平用車載著周勃去代替樊噲,並在軍中立刻把樊噲斬首。陳平因懼怕呂雉,並沒有執行劉邦的命令,而是把樊噲解赴長安。到達長安時,劉邦已經去世,呂雉就釋放了樊噲,並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陳平也因此得到了呂雉的信任[48][49][50]。

劉邦討伐黥布的時候,被飛箭射中,在回來路上生了病。病重,相國酂候蕭何可能向劉邦推薦平陽侯曹參在自己死後繼任相國職位,劉邦將此事告訴了曹參和劉盈[51][52][53]。《古文苑》裡收錄了五封劉邦給劉盈的手詔,劉邦鄭重宣佈劉盈為自己的繼承人,反思了自己曾經所奉行的“讀書無益”論,要求劉盈勤奮學習,自己寫奏章,重用功臣集團,保護趙王如意[54]。

皇帝時期[編輯]

前195年6月1日,劉邦在長樂宮駕崩。過了四天還不發佈喪事消息。呂雉和審食其商量說:“那些將領先前和皇帝同為登記在冊的平民百姓,後來北面稱臣,這些人就常常鞅鞅不樂,現在,又要侍奉少主,如果不全部族滅他們,天下就安定不了。”有人聽到了這個話,告訴了將軍酈商。酈商去見審食其,說:“我聽說,皇帝已駕崩四天了還不發佈喪事消息,而且要殺掉所有的將領。若果真如此,天下可就危險了。陳平、灌嬰率領十萬大軍鎮守滎陽,樊噲、周勃率領二十萬大軍平定燕地和代地,如果他們聽說皇帝駕崩了,諸將都將遭殺戮,必定把軍隊聯合在一起,回過頭來進攻關中。那時候大臣們在朝廷叛亂,諸侯們在外面造反,覆亡的日子就舉足可待了。”審食其進宮把這告訴了呂雉,於是就在6月4日發喪,大赦天下[55][56]。

6月23日,安葬劉邦於長陵,當日(或6月26日),太子劉盈即位,來到太上皇廟。群臣都說皇帝“起徽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獻上尊號稱為高皇帝,即漢高帝。太子劉盈承襲皇帝之號,是為漢孝惠帝。又下令讓各郡國諸侯都建高祖廟,每年按時祭祀[57][58]。

前196年10月,劉邦在會甀擊敗黥布軍,回京途中,經沛縣時停留下來。在沛宮置備酒席,把老朋友和父老子弟都請來一起縱情暢飲。挑選沛中幼童一百二十人,教他們唱歌。酒喝得正暢快時,劉邦自己彈擊著築琴,唱起自己編的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讓兒童們跟著學唱。到了前190年,已經做了五年皇帝的劉盈想到父親生前思念和喜歡沛縣,就把沛宮定為父親的原廟。劉邦所教過唱歌的兒童一百二十人,都讓他們在原廟奏樂唱歌,以後有了缺員,就隨時加以補充[59]。

保護兄弟[編輯]

劉盈的一母同胞只有姐姐魯元公主。除了魯元公主,劉盈在即位時還有七個異母兄弟,他們按年齡大小分別是齊王劉肥、趙王劉如意、代王劉恒、梁王(趙王)劉恢、淮陽王劉友、淮南王劉長和燕王劉建[60][61]。

劉盈即皇帝位後,尊母親皇后呂雉為皇太后[62]。呂太后對那些為劉邦侍寢而得寵倖的妃子如戚夫人等人非常氣憤,就把她們都囚禁起來,不准出宮。而只有代王劉恒的母親薄姬由於極少見劉邦的緣故,得以出宮,跟隨兒子到代國,成為代王太后。而最終劉邦後宮的妃子只有不受寵愛被疏遠的人才能平安無事[36][63]。

呂雉在成為皇太后之後,就將戚夫人囚禁于永巷,剃個陰陽頭,穿著囚服,令其舂米。戚夫人邊舂邊唱:“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兒子為諸侯王,母親為奴隸,終日舂米到薄暮,常常與死亡為伍!母子相離三千里,要找誰來告訴你?)”太后聽到後大怒,說:“乃欲倚女子邪?(你想倚靠你兒子嗎?)”於是派人召趙王如意入朝以便誅殺。此前漢高帝擔心自己死後年輕的趙王難以保全,因而接受趙堯建議,徙御史大夫周昌擔任趙相以保護如意。太后的使臣到後,周昌讓趙王推說身體不好,不能前往。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堅持不送趙王進京。於是太后很是憂慮,就派使者召周昌進京。周昌進京之後,拜見太后,太后非常生氣地罵他:“難道你還不知道我非常恨戚氏嗎?而你卻不讓趙王進京,為什麼?”周昌被召進長安之後,太后又派使者召趙王,趙王動身赴京,還在半路上。劉盈仁慈,知道母親惱恨趙王,就親自到霸上去迎接,跟他一起回到宮中,親自保護,跟他同吃同睡。太后想要殺趙王,卻得不到機會。前195年12月的一天,劉盈在天將明時出去射箭。趙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得知趙王獨自在家,派人拿去毒酒讓他喝下。等到劉盈回到宮中,趙王已經死了,此時距離趙王來到長安已有一個多月,劉如意的諡號為隱王。據《西京雜記》的一段記載,劉盈可能對毒死趙隱王的人進行懲處。趙隱王死後,淮陽王劉友被調去做趙王[64][65][66][67][68]。

劉盈即位之初,呂雉就想增封諸呂為王。前194年夏天,劉盈與母親可能就封諸呂為侯之事發生激烈衝突,太后於是派人砍斷戚夫人的手腳,挖去眼睛,熏聾耳朵,灌了啞藥,扔到廁所之中,叫她“人彘”。過了幾天,太后叫劉盈觀看“人彘”。劉盈看了,一經詢問,才知道這是戚夫人,於是大哭起來。劉盈派人責備母親說:“這種事不是人做得出來的,兒臣作為太后的兒子,終究無法治理天下!”劉盈因此大病一場。最終劉盈在位的七年間,僅封侯三人,無一人為諸呂[69][70][71]。

前201年,漢高帝立庶長子劉肥為齊王,封地七十座城,百姓凡是使用齊國方言的,都歸屬齊王管轄。前193年,齊王和叔叔楚王劉交入京朝見劉盈。劉盈與齊王飲宴,二人行平等禮節如同家人兄弟的禮節。太后為此發怒,給齊王倒了杯毒酒,劉盈知道後,欲代替兄長飲毒酒,太后因此作罷。齊王害怕不能免禍,就用他的內史勳的計策,把城陽郡獻出,做為魯元公主的湯沐邑。太后很高興,齊王才得以辭朝歸國[72][73][74]。前189年,劉肥去世,諡為悼惠王,史稱齊悼惠王。劉盈派張良立劉肥的兒子劉襄為齊王,是為齊哀王[75]。

蕭規曹隨[編輯]

參見:蕭規曹隨

劉盈即位後,相國依舊由蕭何擔任。前194年,廢除了諸侯國設相國的法令,改命曹參為齊國丞相。曹參做齊國丞相時,齊國有七十座城邑。當時全國剛剛安定,齊悼惠王春秋鼎盛,曹參把老年人、讀書人都召來,詢問安撫百姓的辦法。但齊國原有的那些讀書人數以百計,眾說紛紜,曹參不知如何決定。他聽說膠西有位蓋公,精研黃老學說,就派人帶著厚禮把他請來。見到蓋公後,蓋公對曹參說,治理國家的辦法貴在清靜無為,讓百姓們自行安定。以此類推,把這方面的道理都講了。曹參於是讓出自己辦公的正廳,讓蓋公住在裡面。此後,曹參治理國家的要領就是採用黃老的學說,所以他當齊國丞相九年,齊國安定,人們大大地稱讚他是賢明的丞相[76]。

前193年8月16日,蕭何卒。曹參聽到這個消息,就告訴他的門客趕快整理行裝,說:“我將要入朝當相國去了。”過了不久,朝廷派來的人果然來召曹參,曹參在9月7日被任命為相國。曹參離開時,囑咐後任齊國丞相說:“要把齊國的監獄、市場作為寄託,要慎重對待這些行為,不要輕易干涉。”後任丞相說:“治理國家沒有比這件事更重要的嗎?”曹參說:“不是這樣。監獄、市場這些行為,是善惡並容的,如果您嚴加干涉,壞人在哪裡容身呢?我因此把這件事擺在前面。”曹參起初卑賤的時候,跟蕭何關係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將軍、相國,便有了隔閡。到漢高帝臨終時,蕭何向高帝推薦的賢臣只有曹參,高帝安排蕭何死後,由曹參拜相,並將此事告訴了曹參和劉盈。曹參接替蕭何做了漢朝的相國,做事情沒有任何變更,一概遵循蕭何制定的法度[53][52][77]。

曹參從各郡和諸侯國中挑選一些質樸而不善文辭的厚道人,立即召來任命為丞相的屬官。對官吏中那些言語文字苛求細微末節,想要一味追求聲譽的人,就斥退攆走他們。曹參自己整天痛飲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賓客們見曹參不理政事,上門來的人都想有言相勸。可是這些人一到,曹參就立即拿美酒給他們喝,過了一會兒,有的人想說些什麼,曹參又讓他們喝酒,直到喝醉後離去,始終沒能夠開口勸說,如此習以為常[78]。

相國住宅的後園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裡整天飲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參的隨從官員們很厭惡這件事,但對此也無可奈何,於是就請曹參到後園中遊玩,一起聽到了那些官吏們醉酒高歌、狂呼亂叫的聲音,隨從官員們希望相國把他們召來加以制止。曹參反而叫人取酒陳設座席痛飲起來,並且也高歌呼叫,與那些官吏們相應和[79]。

曹參見別人有細小的過失,總是隱瞞遮蓋,因此相府中平安無事。當時曹參的兒子曹窋擔任中大夫。孝惠帝劉盈埋怨曹參不理政事,覺得相國是否看不起自己,於是對曹窋說:“你回家後,試著私下隨便問問你父親說:‘高皇帝剛剛永別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輕,您身為相國,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根據什麼考慮國家大事呢?’但這些話不要說是我告訴你的。”曹窋假日休息時回家,閒暇時陪著父親,把劉盈的意思用自己的語氣說出,規勸曹參。曹參聽了大怒,鞭打了曹窋二百下,說:“快點兒進宮侍奉皇上去,天下大事不是你應該說的。”到上朝的時候,;劉盈責備曹參說:“為什麼要懲治曹窋?上次是朕讓他規勸君的。”曹參脫帽謝罪說:“請陛下自己仔細考慮一下,在您和高皇帝誰聖明英武?”劉盈說:“朕怎麼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參說:“陛下看我跟蕭何,誰比較賢能?”劉盈說:“君好像不如蕭何。”曹參說:“陛下說的這番話很對。高皇帝與蕭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經明確,如今陛下無為而治,我等謹守各自的職責,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隨意更改,不就行了嗎?”劉盈說:“好。您休息休息吧!”[80]

經過劉盈和曹參的這番對話,劉盈消除了對曹參的誤會,君臣取得了共識。因之黃老之術興起,並取得顯著成效。司馬遷對此讚歎道,孝惠皇帝在位時,百姓得以脫離戰國時期的苦難,君臣都想通過無為而治來休養生息,所以孝惠帝無為而治,“天下晏然”[81]。曹參擔任漢相國三年,於前190年9月24日卒于任上。曹參卒後,百姓對他作歌唱:“蕭何為法,顜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淨,民以寧一。”[82][83]

前189年12月11日,劉盈任命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曲逆侯陳平為左丞相[84]。

納諫[編輯]

劉邦駕崩,劉盈即位後,就對叔孫通說:“先帝園陵寢廟,群臣都不熟悉。”於是讓叔孫通再度擔任太常,讓他制定宗廟的禮儀法度。此後陸續制定的漢朝諸多儀禮制度,皆為叔孫通任太常時所論定著錄。劉盈自己居住在未央宮,經常要去東邊的長樂宮朝拜母親,還常有小的謁見,每次出行都要開路清道,禁止通行很是煩擾別人,於是就修了一座天橋,正好建在未央宮武庫的南面。叔孫通向劉盈報告請示工作,趁機請求秘密談話說:“陛下怎麼能擅自把天橋修建在每月從高寢送衣冠出遊到高廟的通道上面呢?高廟是漢太祖的所在,怎麼能讓後代子孫登到宗廟通道的上面行走呢?”劉盈聽了大為驚恐,說要趕快毀掉它。叔孫通說:“人主不能有錯誤的舉動。現在已經建成了,百姓全知道這件事,如果又要毀掉這座天橋,那就是顯露出您有錯誤的舉動。希望陛下在渭水北面另立一座原樣的的祠廟,把高帝衣冠在每月出遊時送到那裡,更要增多、增廣宗廟,這是大孝的根本措施。”劉盈就下詔令讓有關官吏另立一座祠廟。這座另立的祠廟建造起來,就是由於天橋的緣故。劉盈曾在前190年春天到離宮出遊,叔孫通說:“古的時候有春天給宗廟進獻櫻桃果的儀禮,現在正當櫻桃成熟的季節,可以進獻,希望陛下出遊時,順便采些櫻桃來獻給宗廟。”劉盈答應辦這件事。以後漢代進獻各種果品的儀禮就是由此興盛起來的[85][86]。

劉盈寵愛閎孺,與他同起同臥,公卿大臣通過閎孺去向劉盈溝通自己的說詞。劉盈在位時的郎官和侍中,受到閎孺影響,都戴著用鵕璘毛裝飾的帽子,系著飾有貝殼的衣帶,塗脂抹粉[87]。平原君朱建能言善辯,口才很好,同時他又剛正不阿,恪守廉潔無私的節操。家安在長安。他說話做事決不隨便附和,堅持道義的原則而不肯曲從討好,取悅於人。辟陽侯審食其品行不端正,靠阿諛奉承深得呂太后的寵愛。當時審食其很想和朱建交好,但朱建就是不肯見他。在朱建母親去世的時候,陸賈和朱建一直很要好,所以就前去弔唁。朱建家境貧寒,連給母親出殯送喪的錢都沒有,正要去借錢來置辦殯喪用品,陸賈卻讓朱建只管發喪,不必去借錢。然後,陸賈卻到審食其家中,向他祝賀說:“平原君的母親去世了。”審食其不解地說:“平原君的母親死了,你祝賀我幹什麼?”陸賈說道:“以前你一直想和平原君交好,但是他講究道義不和你往來,這是因為他母親的緣故。現在他母親已經去世,您若是贈送厚禮為他母親送喪,那麼他一定願意為您拼死效勞。”於是審食其就給朱建送去價值一百金的厚禮。而當時的不少列侯貴人也因為辟陽侯送重禮的緣故,也送去了總值五百金的錢物。辟陽侯審食其很受呂太后寵愛,有人就在劉盈面前說他的壞話,劉盈大怒,就把審食其逮捕交給官吏審訊,並想借此機會殺掉他。呂太后感到慚愧,又不能替他說情。而大臣們大都痛恨審食其的行為,更想借此機會殺掉他。審食其很著急,就派人給平原君朱建傳話,說自己想見見他。但朱建卻推辭說:“您的案子現在正緊,我不敢會見您。”然後朱建請求會見劉盈的寵臣閎孺,說服他道:“皇帝寵愛您的原因,天下的人誰都知道。現在辟陽侯受寵于太后,卻被逮捕入獄,滿城的人都說您給說的壞話,想殺掉您。如果今天辟陽侯被皇上殺了,那麼明天早上太后發了火,也會殺掉您。您為什麼還不脫了上衣,光著膀子,替辟陽侯到皇帝那裡求個情呢?如果皇帝聽了您的話,放出辟陽侯,太后一定會非常高興。而太后、皇帝兩人都寵愛您,那麼您也就會加倍富貴了。”於是閎孺非常害怕,就聽從了朱建的主意,向劉盈給審食其說情,劉盈果然放出了審食其。審食其在被囚禁的時候,很想會見朱建,但是朱建卻不肯見審食其,審食其認為這是背叛自己,所以對他很是惱恨。等到他被朱建成功地救出之後,才感到特別吃驚[ 88]。

休養生息[編輯]

漢朝建立之初,經濟凋敝,即使皇帝也不能湊齊四匹純色的馬,到了將相有的只能乘坐牛車。漢高帝劉邦為此頒佈法令約束節儉,減輕田租賦稅,實行“十五稅一”制度。劉邦在位後期,因為消滅異姓王和抗擊匈奴等戰事,田租有所加征。劉盈即位後,下詔減少田租,恢復十五稅一。這種舉措減輕了農民一些負擔,有助於休養生息[89][90]。前191年1月,為勸勉農桑,劉盈下詔在各地選拔孝弟力田的賢者,免除其徭役負擔。又在前191年4月1日趁著加冠之時,減免刑罰,下詔省去妨害吏民的法令,以減少繁擾,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91]。

前194年2月,開始修築長安城[92]。前192年春天,徵發長安六百里之內的男女民工十四萬六千人築長安城,修築了三十天[93]。7月,又調發諸侯王、列侯的家人奴隸二萬人到長安築城[94]。前190年2月,再次調發長安六百里之內的男女十四萬五千人修築長安城三十天[95]。9月,長安城最後竣工。賞賜民爵,每戶一級[96]。前189年7月,起長安西市,修敖倉[97]。11月修成,諸侯都來京聚會,入朝祝賀[98][99]。

為了使人口迅速繁殖,劉盈在前189年12月23日借兄長齊悼惠王劉肥去世的時機,下詔規定女子年齡在十五歲以上至三十歲不出嫁的,罰款五算。據東漢時期的應劭解釋,漢代凡十五以上的成年人均需交人口稅,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錢為一算,稱為“算賦”。劉盈這一時規定,實際就是強制婦女到了十五歲便要結婚生息。這對於繁衍人口和恢復、發展經濟都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100][101]。

漢初,國家貧困,經濟蕭條,為了鞏固雛鷹般的漢朝,劉邦採取了減輕錢重,以便利流通,求得商業發展的政策,結果反而造成物價飛漲、通貨膨脹的局面。全國統一後,劉邦對商賈採取了一定的抑制政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劉盈在位時,為繁榮工商業,便下令進一步放寬對商賈的限制,“複弛商賈之律”。除了不准做官、商賈的人口稅比平民重一倍外,其他多予廢除。這對於經濟的迅速恢復與發展,尤其對商品經濟的活躍,起了很大作用[102]。

外交事務[編輯]

在外交事務方面,漢仍採取謹慎政策,包括繼續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單于,立閩越君騶搖為東海王,接受南越王趙佗稱臣奉貢[103]。

劉邦死後,劉盈在位時期,漢朝剛剛安定,所以匈奴顯得驕傲。冒頓單于漸漸驕橫起來,於是寫了書信,派使者送給皇太后呂雉,說:“我是孤獨無依的君主,生在潮濕的沼澤地,長在乎曠的放牛放馬的地方,我多次到邊境上來,希望能到中原遊玩一番。陛下您獨立為君,也是孤獨無依,單獨居住。我們兩個做君主的很不快樂,沒有什麼可供娛樂的。希望我們倆能以各自所有的,交換到各自所沒有的。”呂太后看信後十分憤怒,把左丞相陳平、上將軍樊噲、中郎將季布召來,商議殺掉匈奴的使者,發兵攻打匈奴。樊啥說:“臣願意率領十萬大軍,到匈奴境內去橫行衝擊。”呂雉詢問季布,季布說:“樊噲真該斬首啊!以前陳豨在代地反叛,漢兵有三十二萬,樊啥是上將軍,當時匈奴把高帝圍困在平城,樊啥不能衝破圍困。天下百姓唱道:‘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彎。’現在人們吟唱的聲音還在耳畔,沒有斷絕,受創傷的人剛能站立起來,而樊啥卻要讓天下震動,胡說什麼要帶十萬大兵到匈奴去橫行,這是當面欺誑君主。況且這些少數民族就好比禽獸一樣,聽到了他們的好話不值得高興,聽到惡語也不值得生氣。”呂太后說:“那好吧。”於是便命令大謁者張釋寫信回報,說:“單于沒有忘掉我們這破敗的國家,以書信賞賜我們,我們很害怕。退朝後自己思慮,我年老氣衰,頭髮、牙齒脫落,走路也走不穩,單于聽別人錯說了,不值得單于降低污辱了自己。敝國沒有什麼罪過,應該被寬恕。我有兩輛禦車,駕車的馬八匹,奉送給您平常坐。”冒頓得到回信,又派使者來謝罪說:“我們沒有聽說過中原的禮節,陛下幸好寬恕了我們。”匈奴獻上馬匹,前192年春天,劉盈以宗室女為公主繼續與匈奴和親[104][105][106][107]。

除挾書律[編輯]

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設宴招待群臣,博士僕射周青臣等人稱頌秦始皇的武威盛德。博士齊人淳于越則進言建議恢復分封子弟的做法,他認為分封子弟能鞏固中央的權利,因為商周都因為分封子弟功臣而得以長治久安。始皇帝把他們的意見下交群臣議論,丞相李斯認為分封子弟的做法不合時宜,建議除了秦國官修史書《秦紀》以為,其他各國的歷史記載都予以燒毀。除了博士官負責管理的文獻外,天下敢有收藏《詩》、《書》、諸子百家著作者,全部上交地方政府予以燒毀。膽敢私下討論《詩》、《書》者,處以死刑。以古非今、收藏禁書者,誅滅其家族。而醫藥、占卜、種樹等有實用價值的書籍,不在禁燒之列。如果有人想要學習法令,就以官吏為師。李斯的建議得到了秦始皇的採納,成為“挾書律”[108][109]。

秦朝滅亡後,劉邦剛進入關中就同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取得了關中百姓的擁護。此後,戰事仍在繼續,三條法令不足以穩定社會,於是相國蕭何採集秦朝法令,選取其中合乎時宜的,制訂了九章律。到了劉盈在位時,百姓剛免除戰爭的毒害,人人都想撫育兒童事奉老人。蕭何、曹參任丞相,用無為之策來安定百姓,順從他們的要求,而不加以擾亂,因此百姓衣食豐盛,刑罰使用得很少[110]。前191年4月1日,劉盈加冠,廢除了挾書律[36]。

駕崩[編輯]

前189年12月,劉盈可能病入膏盲,歲餘不能起。為預防東方諸侯王起兵叛亂,劉盈派太尉灌嬰指揮車騎、材官鎮守滎陽[111]。前188年9月26日,劉盈在未央宮駕崩,終年22歲。10月19日,劉盈被安葬于安陵,諡號孝惠皇帝。此後的漢朝皇帝,除了光武皇帝劉秀和被廢的皇帝以外,諡號都有一個孝字[112][113][114].漢孝惠帝被安葬後,太子即位成為皇帝,呂雉由此臨朝稱制,增封諸呂為候[11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