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權為什麼要借荊州給劉備?其他人說的都不對

二、劉備借荊州, 孫權面臨的戰略抉擇

此時劉備又生出變化, 他要去見孫權, 準備借南郡, 也就在當時周瑜駐紮的那一塊地盤。 如果只看表面, 劉備此舉實在是貪心不足。 但, 劉備去見孫權談這事, 孫權卻同意了。 那恐怕就不能簡單歸結于魯肅力主借給劉備了。

如前所述, 孫權當時從荊襄至江淮完全承擔了對曹操的防務, 這對當時的孫權來說壓力是極大的, 要承受的經濟負擔也極重。 荊州雖然位於上游, 地勢十分重要, 但凡事都有輕重緩急。 當是時, 給孫權壓力最大的絕不是荊襄, 而是淮南。 曹操雖然在赤壁戰敗,

實力仍遠遠強于孫、劉。 在這種情況下, 孫權戰略第一取向是爭取戰略安全。 江淮一線, 是荊襄之外, 曹操和孫權另一個對抗的地區。 徐州的南部, 廣陵郡和下邳郡的南端有中瀆水, 地勢低窪, 水網密佈, 不利於大部隊作戰, 孫、曹對這一塊都不是非常重視。 而淮南地處江左, 是江東的週邊屏障, 如果淮南不保, 曹操就會和孫權隔江對峙, 直接威脅三吳。 在這種情況下, 爭取江東戰略安全的首要目標就是穩固江北要點進而奪取淮南, 故古人言:“吳之與陳, 雖皆守江, 吳圍合肥, 陳攻壽春, 所爭常在淮甸。 ”[④]就算不能全據淮南, 至少要在江北據有防禦要點和交通要衝, 不讓曹操能直接渡江, 否則幾千里江防, 以孫吳之兵力豈能處處設防。
古人亦雲:“有淮則有江, 無淮則長江以北港汊蘆葦之處, 敵人皆可潛師以濟, 江面數千里, 何從而防哉。 ”[⑤]

所以周瑜雖然提出他的戰略規劃:“今曹操新折衄, 方憂在腹心, 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 乞與奮威俱進取蜀, 得蜀而並張魯, 因留奮威固守其地, 好與馬超結援。 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 北方可圖也。 ”[⑥]但孫權表面贊許, 實際並未接受, 會周瑜病死(建安十五年), 此議也就不了了之。 觀周瑜的規劃, 可以說是不顧實際情況, 曹操在淮南重點經營合肥, 建安十四年, 曹操就在譙地製造戰船、訓練水軍, 進軍駐屯合肥, 並加強淮南郡縣機構建設, 對孫權施加壓力, 而肥水——巢湖——濡須水這一途, 是曹操攻打孫權首選的通路, 曹操大軍從鄴城南下,

都走此路。 王象之言:“故魏窺江南, 則循渦入淮, 自淮入肥, 繇肥而趣巢湖, 與吳人相持于東關。 吳人撓魏, 亦必繇此。 ”[⑦]如前所述, 江東根本之地敵情威脅嚴重, 豈能致腹心之地不顧, 而以大軍西出爭利。 計算孫權兵力, 其時不過數萬, 除去原有的江淮防線, 新增的荊襄防線加上內部應對山越的部隊及各地守軍, 機動兵力只有孫權賬下中軍(其實還要承擔江淮防線的重任), 要遠征巴蜀, 非得削弱各地防禦力量才能組織起足夠軍力, 強敵當前, 這如何可行。

從劉備那邊看, 劉備敢於向孫權提出借南郡, 主要說服力就在於劉備移屯江陵後將主要承擔荊襄方向的防務, 可以讓孫權集中精力穩固內部、討伐山越、應付曹操在淮南的壓力,

雖然從長遠看, 劉備居於上游總是有威脅的, 但在當前來說, 這完全是個可行的方案。 內部和淮南問題都沒解決, 如何去考慮那麼長久, 總有輕重緩急吧。 況且兩家尚處蜜月期, 劉備雖居上游, 對孫權產生威脅的可能還是較低的。 當然, 劉備方面謀求取得江陵, 主要考量還是在於實施諸葛亮的“隆中對”所提出的戰略規劃, 江陵是劉備方面西取益州, 北圖襄樊的重要基地, 沒有江陵, “隆中對”無從著手。

因此能夠想通這些自然不難理解孫權為什麼最終接受魯肅的建議, 借地給劉備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