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末巨富葉澄衷:曾是貧窮的舢板少年

早期寧波人闖蕩上海灘靠的是“三把刀”——剪刀、菜刀、理髮刀——即從事裁縫、廚師、理髮三個行業, 但對於“寧波幫”的先行者葉澄衷來說, 他靠的卻是一條小舢板。

葉澄衷, 字成忠, 浙江鎮海人(今寧波), 其出生時正值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 葉澄衷幼年喪父, 唯讀了半年的書就去當學徒, 14歲那年他即隨鄉人闖蕩上海灘, 由此如魚得水, 闖出了一番大名堂。 17歲那年, 葉澄衷突然爆得大名。 原來, 當時有個洋行經理雇葉澄衷的舢板擺渡過江, 船靠岸後, 洋人因有急事而不慎將公事包遺忘在舢板上。 葉澄衷打開一看, 包內錢款甚巨。

葉澄衷一直等在原處, 直到先前那洋人趕回, 並將皮包原物奉還。

洋行經理萬萬沒有想到, 一個中國苦力竟然如此誠實。 之後, 洋經理不僅為葉澄衷介紹生意, 而且還在報上為之大大鼓吹了一番。 不久, 葉澄衷用賺來的錢開設了一家“順記五金洋雜貨店”, 以為來往船舶提供五金配件等, 這也是他一生事業的發跡之始。 在當時, 五金生意是新興行業, 葉澄衷抓住機會將五金店的規模擴大, 之後又陸續開設了多家分號。 8年後, 葉澄衷收購了一家德國人開設的“可熾鐵號”, 由此介入煤鐵生意, 並先後成為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總局等大企業的供應商。

1870年, 美國洛克菲勒創立“美孚”石油公司, 10年後, “美孚”進軍上海, 但其主營的煤油生意早有英國亞細亞石油公司和美國德士古石油公司捷足先得,

當“美孚”找到葉澄衷時, 後者對此並不樂觀, 因為當時除租界外, 使用煤油燈的用戶並不多。 談判中, 葉澄衷提出三個條件, 一是獨家經銷, 二是傭金提高到25%(其他公司為20%), 三是提貨後三個月結算貨款。 在與美孚洋行達成協議後, 葉家的生意越做越大,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條, 葉澄衷充分利用了這三個月的結算時間差, 不僅在資金周轉上遊刃有餘, 而且“用洋錢生錢”, 這些短期資金不斷被投放到錢莊或實業中而不需支付分文拆息, 因此葉家財富與日俱增。

1890年, 葉澄衷創辦燮昌火柴公司, 這也是當時上海最大的民族火柴公司。 在與洋商的激烈競爭中,

燮昌非但沒有被擠垮, 反而越戰越勇, 銷量占到上海市場的1/3以上。 之後, 葉澄衷又在漢口開辦分廠, 兩廠日產火柴40余萬盒, 行銷大半個中國。 另外, 葉澄衷還開辦繅絲廠並涉足航運等業務, 其經營的錢莊在鼎盛時期一度多達上百家, “鎮海葉家”也因此成為上海聲名顯赫的九大錢莊家族之一。 至19世紀末, 葉澄衷已成為當時中國的巨富了。

葉澄衷以貿易起家, 繼而辦實業、做金融, 他身上有兩種性格, 一是“敢為天下先”, 二是“謹慎從事”的經商之道, 兩者的完美結合最終讓這位出身貧窮的少年一躍成為“寧波幫”首富。 發家致富後, 葉澄衷仍熱心於社會公益。 1899年, 葉澄衷在上海虹口張家灣捐地30畝並捐資10萬兩創辦“澄衷學堂”, 可惜校舍未成,

葉氏即告去世, 年僅59歲。 之後, 其家人繼續捐資添辦, 後從該校走出了胡適、倪征燠、竺可楨等近代名人。 另外, 葉澄衷還在家鄉創辦義學, 包玉剛、邵逸夫等即在此接受的啟蒙教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