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四大發明中最早的造紙術發明者竟然不是蔡倫 我們都認識錯了

蔡倫, 字敬仲, 東漢桂陽郡人。

從小老師就告訴我們, 紙是東漢發明家蔡倫發明的, 而我們也一直相信著, 直到發現了在蔡倫前的西漢就有了書寫紙的事實, 才知造紙術源遠流長, 造紙術起源比蔡倫提前了200年。

中國四大發明中最早發明的造紙術

我們先說下什麼是紙?

傳統上所謂的紙, 指植物纖維原料經人工機械—化學作用製成純度較大的分散纖維, 與水配成漿液, 經漏水模具濾水, 使纖維在模具上交織成濕膜, 再經乾燥脫水形成有一定強度的纖維交結成的平滑薄片, 作書寫、印刷和包裝等用的材料。

這個定義適用於古今中外一切紙, 為學術界普遍接受。 它包括“紙”這一概念的四項要素:

原料:必須是植物纖維, 而非動物、無機物或人造纖維, 用植物纖維以外原料造成者, 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紙。

製造過程:植物纖維原料經提純、機械分散、成漿、抄造及乾燥成型等工序處理而成者為紙, 未經這些工序、用另外途徑而成者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紙。

外觀形態:表面較平滑, 體質柔韌, 由分散纖維按不規則方向交結而成, 纖維分佈較勻, 整體呈薄片狀(紙板除外)。

用途:書寫、印刷、包裝等。 只有滿足這些條件的, 才能稱之為紙

中國四大發明中造紙術發明比其餘三項更早, 因而中國紙和造紙術最先傳遍世界各地。 早期的紙用作新型書寫材料和包裝材料,

以代替其他已有材料, 特別是作為書寫記事材料, 為科學文化發展所必需。 在紙未發明前, 中國古代所用書寫記事材料有甲骨、金石、縑帛和簡牘。

中國四大發明中最早發明的造紙術

1973年甘肅省考古隊作科學發掘, 從中清理出紀年木簡、絹片、麻布、木器、毛筆、石硯及古紙等物, 古紙共兩片, 一片呈白色, 質地勻細, 9釐米×21釐米, 年代為漢宣帝甘露二年(西元前52年)。 另一片呈暗黃色, 質地較松, 9釐米×11.5釐米, 年代為漢哀帝建平元年。

紙的年代是按同一探方內所出紀年木簡而定的。 經化驗亦均為麻紙。 考古學家認為該出土地點清楚, 遺址中部位明確, 絕大多數均有層位關係, 又屬科學發掘, 因此金關紙的斷代是可靠的。

1978年10月, 陝西扶風縣中顏村漢代建築遺址中清理出窖藏陶罐, 內有半兩錢、五銖錢、銅器等30多件。 其中漆器裝飾件銅泡(銅釘)空隙中間填塞了紙, 紙上有銅銹綠斑, 紙面呈白色、質地細, 約為6.8釐米×7.2釐米。 經專家鑒定, 這批文物為漢宣帝(西元前73—前49年)前後遺物。

1979年10月, 甘肅省長城聯合調查團在敦煌馬圈灣西漢烽燧遺址發掘實物337件, 有五銖錢、絲毛織物、銅鐵木器、麻布、毛筆、石硯、麻紙及1217枚木簡。 古紙共五片, 顏色深淺及質地粗細不等, 年代為西元前1世紀及西元初年。

其中有四片呈白色, 製造精細, 年代為西漢末;另一片淺黃色, 較厚, 製造粗放, 呈20釐米×32釐米的長方形, 四周自然邊緣清晰, 是迄今出土西漢造最大一張完整紙, 年代為漢宣帝時。

中國四大發明中最早發明的造紙術

截至20世紀70年代, 中國考古學家已於1933、1957、1973、1978及1979年先後五次在新疆、陝西及甘肅等省區不同地點發現西漢不同時期製造的蔡倫前古紙。

這些考古發現的古紙, 都比東漢蔡倫生活時代早, 雖然考古發掘事實不斷地證明了蔡倫不是造紙術發明者。 但是蔡倫對造紙術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首先蔡倫總結了前代及同時代造麻紙技術經驗, 組織生產了一批優質麻紙, 他是麻紙技術的革新者和推廣者。 他在洛陽主持並宣導研製楮皮紙, 完成以木本韌皮纖維造紙的技術突破, 擴充了造紙原料, 皮紙的研製是重大技術創新。

總之, 蔡倫雖非紙的發明者, 確是承前啟後的造紙術革新者。

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與指南針、印刷術及火藥,

推動著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