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掌握高中物/化/生這17條潛規則,再也不怕命題陷阱了!

理綜在高考中是一個“大頭”, 如何巧妙地在理綜上漲分是大家關注的重中之重。 高中理綜考試暗藏著許多隱性的、不易覺察的規律, 而這些規律往往左右著成績的高低。 今天學習哥為同學們總結了那些每個考生都必須知道的答題潛規則。

一、關於過失性失分

過失性失分, 通常表現為題目看錯, 難題會做, 簡單送分題做錯, 思路正確但計算出錯、抄錯導致丟分或算不下去。 更有甚者, 心裡想的答案是A 寫下來卻成了B。 一場考試下來, 有的同學過失性失分能夠達到20+, 本來會做的題目卻丟了分實屬可惜,

因此, 如何規避過失性失分, 是大家平時學習考試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1. 習慣於依賴知識點, 看到題馬上就用知識點去寫, 忽略了問題問什麼, 題目條件是什麼

解決方法

做題的時候, 一定要先看完再寫, 不要看的過程就馬上產生解題的念頭。 有時候你猜中了開頭, 卻忽略了結尾。 一定要看清楚問什麼, 題目條件是什麼後, 再思考, 就可以避免這種錯誤。 做題要以題目本身為出發點。 根據問題、題設讀懂題意。 題目讓幹什麼就幹什麼, 千萬不能想當然。

2. 個人習慣過於分散。 喜歡心算, 心裡想著怎麼解答, 結果寫的和心裡想的不一樣

解決方法

這個屬於習慣問題, 平時做任何題, 凡是涉及計算的, 一定要打草稿, 並且要規範。 平時日常生活可以養成“東西擺放整齊”、“哪裡拿來就放回哪裡去”、“第一時間處理要事,

不要拖到最後才匆忙應付完成”的生活習慣, 也有助於培養考試時的細心、精確, 從而避免出錯。

針對物理來說, 錯題往往是我們忘記某個條件或者某個狀態分析錯誤, 因此我們需要採取以下步驟!

認真審題, 捕捉關鍵字句

審題過程是分析加工的過程, 在讀題時不能只注意那些給出具體數位或字母的直接條件, 也應扣住物理題中常用的一些關鍵用語, 如:“最多”、“至少”、“恰好”、“緩慢”、“瞬間”等, 充分理解其內涵和外延。

認真審題, 挖掘隱含條件

物理問題的條件, 不少是間接或隱含的, 需要經過分析把它們挖掘出來。 隱含條件在題設中有時候就是一句話或幾個詞,

甚至是幾個字, 如

“剛好勻速下滑”說明摩擦力等於重力沿斜面下滑的分力;

“恰好到某點”意味著到該點時速度變為零;

“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體“恰好滑到木板邊緣處且具有了與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

還有些隱含條件埋藏較深, 挖掘起來有一定困難。 而有些問題看似一籌莫展, 但一旦尋找出隱含條件, 問題就會應刃而解, 本文將在最後總結常見物理題目中的隱含條件。

審題過程注意畫好情景示意圖

畫好分析圖, 是審題的重要手段, 它有助於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過程, 確立物理量間的關係, 把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分析圖可以是運動過程圖、受力分析圖、狀態變化圖等等

審題過程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基本形式有“物件模型”和“過程模型”

“物件模型”是實際物體在某種條件下的近似與抽象, 如質點、光滑平面、理想氣體、理想電錶等

“過程模型”是理想化了的物理現象或過程, 如勻速直線運動、自由落體運動、豎直上拋運動、平拋運動、簡諧運動等

有些題目所設物理模型是不清晰的, 不宜直接處理, 但只要抓住問題的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 恰當的將複雜的物件或過程向隱含的理想化模型轉化, 就能使問題得以解決

審題過程重視對基本過程分析

① 力學部分涉及到的過程有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平拋運動、圓周運動、機械振動等。 除了這些運動過程外還有兩類重要的過程, 一個是碰撞過程,

另一個是先變加速最終勻速過程(如恒定功率汽車的啟動問題)

② 電學中的變化過程主要有電容器的充電與放電等

以上的這些基本過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平時的學習中都必須進行認真分析, 掌握每個過程的特點和每個過程遵循的基本規律

二、審題過程中注意臨界條件問題

① 所謂臨界問題:是指一種物理過程或物理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物理過程或物理狀態的時候, 存在著分界線的現象。 還有些物理量在變化過程中遵循不同的變化規律, 處在不同規律交點處的取值即是臨界值。 這種界限, 通常以臨界狀態或臨界值的形式表現出來。

② 物理學中的臨界條件有:

(1) 兩接觸物體脫離與不脫離的臨界條件是:相互作用力為零

(2) 繩子斷與不斷的臨界條件為:作用力達到最大值

繩子彎曲與不彎曲的臨界條件為:作用力為零

(3) 靠摩擦力連接的物體間發生與不發生相對滑動的臨界條件為: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

(4) 追及問題中兩物體相距最遠的臨界條件為:速度相等;

相遇不相碰的臨界條件為:同一時刻到達同一地點,

後物體速度≤前物體速度

(5) 兩物體碰撞過程中系統動能損失最大即動能最小的臨界條件為:兩物體的速度相等

(6) 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速度最大或最小的臨界條件是:加速度等於零

(7) 光發生全反射的臨界條件為:光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入射角等於臨界角

解決動力學問題的三個基本觀點

分別是力的觀點(牛頓定律結合運動學);動量觀點(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恆定律);能量觀點(動能定理和能量守恆定律)

一般來說,若考查有關物理學量的暫態對應關係,需用牛頓運動定律;若研究物件為單一物體,可優先考慮兩大定理,特別是涉及時間問題時應優先考慮動量定理;涉及功和位移問題時,就優先考慮動能定理。若研究物件為一系統,應優先考慮兩大守恆定律。

三、物理模型中的隱含條件

1.質點:物體只有品質,不考慮體積和形狀

2.點電荷:物體只有品質、電荷量,不考慮體積和形狀

3.輕繩:不計品質,力只能沿繩子收縮的方向,繩子上各點的張力相等

4.輕杆:不計品質的硬杆,可以提供各個方向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5.輕彈簧:不計品質,各點彈力相等,可以提供壓力和拉力,滿足胡克定律

6.光滑表面:動摩擦因數為零,沒有摩擦力

7.單擺:懸點固定,細線不會伸縮,品質不計,擺球大小忽略,秒擺;週期為2S的單擺。

8.通訊衛星或同步衛星:運行角速度與地球自轉角速度相同,週期等於地球自轉週期,即24h

9.理想氣體:不計分子力,分子勢能為零;滿足氣體實驗定律PV/T=C(C為恒量)

10.絕熱容器:與外界不發生熱傳遞

11.理想變壓器:忽略本身能量損耗(功率P輸入=P輸出),磁感線被封閉在鐵芯內(磁通量Φ1=Φ2)

12.理想安培表:內阻為零

13.理想電壓表:內阻為無窮大

14.理想電源:內阻為零,路端電壓等於電源電動勢

15.理想導線:不計電阻,可以任意伸長或縮短

16.靜電平衡的導體:必是等勢體,其內部場強處處為零,表面場強的方向和表面垂直

四、物理現象和過程中的隱含條件

1.完全失重狀態:物體對懸掛物體的拉力或對支援物的壓力為零

2.一個物體受到三個非平行力的作用而處於平衡態;三個力是共點力

3.物體在任意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處於平衡狀態,F合=0

4.物體恰能沿斜面下滑;物體與斜面的動摩擦因數μ=tan?

5.機動車在水平面上以額定功率行駛:P額=F牽引v,當F牽引=f阻,vmax=P額/f阻

6.平行板電容器接上電源,電壓不變;電容器斷開電源,電量不變

7.從水準飛行的飛機中掉下來的物體;做平拋運動

8.從豎直上升的氣球中掉出來的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

9.帶電粒子能沿直線穿過速度選擇器:F洛倫茲=F電場力,二力等大反向,出來的各粒子速度相同

10.導體接地;電勢為零(帶電荷量不一定為零)

五、把元素週期表理解透徹

元素週期表是學習化學最為關鍵的地方。體現元素週期表最重要的實驗和理論一定要弄懂。學好元素週期表能夠解釋許多問題。

例如:鈉,鉀,鎂分別與水反應的快慢程度實驗。第三週期體現非金屬性強弱的含氧酸強弱順序。

例如:為什麼HF能腐蝕玻璃SiO2,而HCl,HBr,HI等不能?

因為F的非金屬性強於O,所以Si-F鍵比Si-O鍵鍵能大,鍵長短,鍵更穩定。所以向著比SiO2更穩定的SiF4生成的反應方向進行。而O的非金屬性強於Cl,Br,I所以鹽酸,氫溴酸和氫碘酸都不能和SiO2反應。

六、掌握化學的基本概念,歸納總結題型和解題思路

掌握基本概念,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以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做題時要善於歸納總結題型和解題思路。化學學科有很強的規律性,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自如地駕馭知識。如化合價的一般規律:金屬元素通常顯正價,非金屬元素通常顯負價,單質元素的化合價為零,許多元素有變價,條件不同價態不同,等等。

七、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

一些如核外電子排布及運動規律,電解質的電離、化學鍵及分子的空間構型等都非常抽象的知識中,我們不妨先將其形象化,模型化加以理解,再深入探討其實質,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有較深刻的記憶。在學習中,科學地把一些概念、理論形象化,可以幫助加深理解,提高記憶效果。

八、增強動手畫的能力

我們需要掌握電子式、結構(簡)式並應用於對各種反應進行分析,嘗試尋找規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對有機化學。我們需要掌握電子式、結構(簡)式並應用於對各種反應進行分析,嘗試尋找規律。這也是有機推斷題的基本功。現在並不需要掌握機理,只要發現規律就行。

比如甲烷氯代反應:H3C—H+Cl—Cl=光=H3C—Cl+H—Cl,我們完全可以腦補一隻手抓住了“H+Cl”,然後翻轉180°,嘿,變成“Cl+H”了。我們把這個“遊戲規則”叫做“取代反應”。

九、重視等效思想

等效思想在各個學科中都很重要,等效思想是找同分異構體的關鍵步驟。當然前幾步是算不飽和度、選母體、找出雜原子或基團。然後並不是雜亂無章的排列組合。

這時把雜原子分為幾類:一價基類(-Cl,-R,-OH等)、二價基類(-O-,-CH2-,-COO-等)、多價基類(氮原子)。對付一價基,就在母體上找等效氫,有幾種取代等效氫的方法就有幾種異構體。對付二價基,就在母體上找等效鍵,有幾種插入方式就有幾種異構體。注意像酯鍵這樣的二價基有正插和反插。對付多價基,具體方法在例子中解釋。多價基其實是專門拿來對付連著三個取代基氮原子的。

十、找共性進行類比

化學絕不是死記硬背的學科(第一道選擇題除外),而是一門有規律可循的學科。比如“擬鹵素”這種神奇的東西,就是化學性質與鹵素極其類似,舉例有(CN)2、H2O2、NO2(N2O4)等,比如他們的氧化性普遍較強,在水中可以歧化;因此可以推知(CN)2+H2O←=→HCN+HOCN這樣的反應。

更典型的是元素週期律,同週期、同族的遞變性值得總結,比如含氧酸的酸性、氧化性與還原性。比如NaOH與Al的反應,同樣可以推廣到與硼元素,2NaOH+2B+2H2O=△=3H2↑+2“NaBO2”,所謂的“偏硼酸鈉”。與偏鋁酸鈉一樣,實質上都是[M(OH)4]-的形式。

還有三對對角線規則Li~Mg,Be~Al,B~Si。所以可以推測出Li在空氣中燃燒不生成過氧化物,Be與Si同樣可以跟NaOH溶液反應生成氫氣。除此之外,大家還可以將氧化性與電負性順序的相同與不同做一下比較。

十一、明確高考評分的要求之評分時堅持的原則

1.化學專用名詞中出現錯別字(甚至白字)都要參照標準扣分。

如:催化劑;加成反應;苯;油脂;酯化;金剛石;容量瓶;坩堝(鉗);銨鹽、氨氣等等。

2.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未配平、條件錯誤或不全的,都不給分(包括反應物或生成物的係數有倍數(非最小公倍數),分數等均視為不規範而不給分。

如:“△”、“↑”、“↓”、“→”、“”、反應條件等均應正確使用。

3.凡是辨別不清的,皆為“0”分。所以答題時,字不一定很漂亮,但須十分清晰。即首先不能過分潦草,而且要十分清晰,易於辨認。

有兩種情況存在,其一是學生在修改答案時,改動不夠堅決和清楚,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間修改不清楚,難以辨認,其二是不排除考生有投機心理,讓評卷老師去猜。另外有些學生開始答卷(題)時,沒有把握,而用鉛筆答題,沒有用簽字筆,最後又沒有用0.5mm黑色簽字筆圈定,掃描時圖像不夠清晰,造成重大失分。

4. 答錯位置或答題超出試卷、試題各自標出的劃定界限。

每個大題的小題之間都要嚴格遵守各自的界線,以防止因試題由於測試內容過多,而評卷時又需切割掃描,而造成答題內容上下不著邊,引起缺失。試卷上多處有明顯的提示,不許越線。

5.“白紙黑字”原則。

凡是試卷上寫了的就有,沒有寫的就沒有。只有認試卷上的白紙黑字所表達的內容所提供的資訊,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評分。

6.“見空給分”原則。

在連續多個答案中,為了便於操作,通常採用“獨立操作,互不牽連”的原則,即前面一個答案的正確與否,不影響後面答案的給分,同理,如前者正確,而後面錯誤,也按步驟照樣給分,雖然此法可能讓某些人占了便宜,但也不能冤枉一些人,而且便於操作。

十二、明確高考評分的要求之評卷中的有關規範的問題

1.結構式。

苯環、雙鍵、羧基、醛基等均應按教材的規範要求規範寫出,許多官能團連在鏈的左邊和右邊寫法不一樣,例如:硝基(O2N- -NO2)、氨基(H2N- -NH2)、羥基(HO- -OH)、羧基(HOOC- -COOH)、醛基(OHC- -CHO)等,若不規範,則一律扣分,有時甚至定為“0”分。

2.化學用語必須正確使用

① 有機題中官能團名稱與結構簡式、化學式、結構式、結構簡式、電子式等,反應類型與反應方程式不能混淆,小分子不能漏寫;

② 主觀題中注意書寫“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反應式”、“電解反應式”、“水解方程式”、“電離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等;

③ 最後一題中一定要看清“核外電子排布式”、“價電子排布式”、“週邊電子排布式”,“基態原子”、“離子”等要求。

3.元素符號的書寫

一定要規範,該大寫的要大寫,該小寫的一定要小寫,如Mn、Mg、Al、As、Fe等,一定要按教材的要求規範書寫,Na就不能寫成na。

4.化學方程式方面的問題

化學反應方程式要求反應物、生成物、化學計量數、反應條件、沉澱、氣體的符號等完全正確,缺一不可,各物質之間的化學計量數完全正確;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一定標出物質的聚集狀態。

5.計算題

① 用字母表示,又有分式,不管是分子還是分母,只要有字母相加,如(a+ b)/c,則“a+ b” 一定要加括弧寫成(a+ b),否則會引起歧義。

② 單位。有些考生在最後結果中沒有單位一定要扣分,單位不規範的也會扣分。

③ 計算式。現在考試已較少有複雜的計算,近幾年來基本沒有。但有一點須注意,如果題目不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現,則在答題時,則一定要求有相應的計算式,若僅有答案,而沒有計算式的,則以0分計。而且計算式不能僅寫出一般的公式,要求與試題的具體條件相聯繫。若僅有一般的公式而與試題的具體條件缺乏聯繫的,則不給分。

④ 以數字表示的計算結果。按正常的步驟計算,所得結果應四捨五入,只要是合理的,則給滿分,但不合理的,則為0分。

十三、答題時盡可能避免錯別字的出現

在學術性比較嚴格的答案評分細則中明確規定了錯別字不給分。因此在保證題目會做的前提下,要儘量杜絕錯別字。例如有些考生將“呼吸”寫成“呼息”等;“有氧”“無氧”中的“氧”寫成“養”等等。理綜試題難度較大,考慮到考生整體答卷情況,所以閱卷中對生物術語、專業名詞、生物學原理的描述,要求比較松,比如錯別字,有些就不扣分。(建議平時對自己嚴格要求,專業術語不能有錯別字,因為每年的評分要求不同,今年不扣分的明年不一定給分,嚴格要求對學生是有益的。) 十四、特別強調,知識點的把握,采點得分

要求考生答案思路清晰,特別標準答案中要求的關鍵字、生物學專有名詞,大是大非的問題不能含糊,否則造成失分。十五、選擇題答題方法技巧

①努力搜尋教材相關知識。

根據題目考查的知識點,努力搜尋教材相關內容是解題的關鍵。答題一定要有依據,很多資訊題背景雖新,但考查的知識點卻落腳於教材,所以,一定要用好題目中的一些關鍵字,努力轉化成教材中學過的知識而進行破題。

②認真分析題幹和選項的邏輯關係。

生物之所以是理科,是因為它具備嚴密的邏輯推理性。因此,答題時一定要認真思考推理,進而得出正確答案。

例如:“在牧草地上通過管理提高某牧草的產量,其抵抗力穩定性提高,這一說法是否正確的判斷,”這就屬於一個邏輯推理的判斷問題,需要學生仔細思考,挖掘題幹條件,才能正確作答。而正確的說法是,通過管理提高某種牧草的產量會導致其他種類草的數量會減少或消失,生態系統結構變的簡單,故其抵抗力穩定性反而會下降。

③.掌握一些常用的答題小技巧。

近幾年高考生物選擇題中,涉及“正確的是”、“不正確的是”、“錯誤的是”的試題約占一半。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利用好“錯誤原理”,這類題目才能迎刃而解。

十六、非選擇題答題技巧

①如果題中有圖和表,努力將題圖與題表進行結合,最後,通覽全題,然後作答。

②答題時要保持得分意識。

一般答案只有兩個出處,一在教材,二在題幹。

能用教材上的語言就不要自己組織語言,不能用教材上的語言,要從題幹中獲取。對於前面的空舉棋不定時,往往也可以從後面的描述中找到提示,而有時答案就隱藏在題幹中。

③規範答題,注意生物術語的使用。

寫解答題描述性答案時,不要想什麼寫什麼,想到哪寫到哪。首先,根據問題整理思路後,在稿紙上寫出關鍵的能體現要點的一些詞語,然後根據這些詞語組織語言描述,這樣避免答題漏要點,或者顛三倒四描述不清。另外,要注意規範書寫,不能漏字或錯別字。

例:光合作用中的“合”、雙縮脲中的“脲”、斐林試劑中的“斐”、溴麝香草酚藍中的“溴”“麝”、蔗糖的“蔗”、自由組合不能寫成“自由結合”、生態系統不能寫成“生態細統”。

十七、專項題型突破

①圖像、圖表題的一些技巧。

曲線圖題可以用“讀軸——看線——綜合分析”三步進行分析,即先看橫縱坐標的含義,分清引數和因變數,包括數量單位也要看清楚,是量還是率。

如:種群增長數量還是種群增長速率,然後分析曲線的走向,有沒有轉折,如:光合作用曲線中的限制因素問題。最後綜合分析曲線含義。

圖表題要遵循“點、線、面”的三看原則:首先看特殊點,尤其是有“0”的資料,然後看整列或整行的資料關係,是上升還是下降,是否有轉捩點。再縱觀整個表格中的資料,比較各行、各列之間的關係,甚至可以轉化為曲線圖的思想去思考、作答,會更容易一些。

②分裂、複製圖解法。

凡是涉及細胞分裂、複製的題目,都可以用一個方法——畫圖解決。在草稿紙上把細胞分裂過程或DNA複製過程畫出來,或幾個關鍵圖形(有絲分裂後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畫出來,結果便一目了然。

③實驗設計題。

實驗題是高考生物的重頭戲,而實驗題的靈魂是實驗原理。所以要深入的理解實驗原理,這樣才能準確尋找到實驗的單一變數,進而按照單一變數原則、對照原則、等量原則準確設計實驗。

例如:“驗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的實驗中,光照就是單一變數,創設的條件就是有光、無光兩組。其他條件如二氧化碳濃度、溫度、植物種類、數量等都為等量。

(2) 繩子斷與不斷的臨界條件為:作用力達到最大值

繩子彎曲與不彎曲的臨界條件為:作用力為零

(3) 靠摩擦力連接的物體間發生與不發生相對滑動的臨界條件為: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

(4) 追及問題中兩物體相距最遠的臨界條件為:速度相等;

相遇不相碰的臨界條件為:同一時刻到達同一地點,

後物體速度≤前物體速度

(5) 兩物體碰撞過程中系統動能損失最大即動能最小的臨界條件為:兩物體的速度相等

(6) 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速度最大或最小的臨界條件是:加速度等於零

(7) 光發生全反射的臨界條件為:光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入射角等於臨界角

解決動力學問題的三個基本觀點

分別是力的觀點(牛頓定律結合運動學);動量觀點(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恆定律);能量觀點(動能定理和能量守恆定律)

一般來說,若考查有關物理學量的暫態對應關係,需用牛頓運動定律;若研究物件為單一物體,可優先考慮兩大定理,特別是涉及時間問題時應優先考慮動量定理;涉及功和位移問題時,就優先考慮動能定理。若研究物件為一系統,應優先考慮兩大守恆定律。

三、物理模型中的隱含條件

1.質點:物體只有品質,不考慮體積和形狀

2.點電荷:物體只有品質、電荷量,不考慮體積和形狀

3.輕繩:不計品質,力只能沿繩子收縮的方向,繩子上各點的張力相等

4.輕杆:不計品質的硬杆,可以提供各個方向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5.輕彈簧:不計品質,各點彈力相等,可以提供壓力和拉力,滿足胡克定律

6.光滑表面:動摩擦因數為零,沒有摩擦力

7.單擺:懸點固定,細線不會伸縮,品質不計,擺球大小忽略,秒擺;週期為2S的單擺。

8.通訊衛星或同步衛星:運行角速度與地球自轉角速度相同,週期等於地球自轉週期,即24h

9.理想氣體:不計分子力,分子勢能為零;滿足氣體實驗定律PV/T=C(C為恒量)

10.絕熱容器:與外界不發生熱傳遞

11.理想變壓器:忽略本身能量損耗(功率P輸入=P輸出),磁感線被封閉在鐵芯內(磁通量Φ1=Φ2)

12.理想安培表:內阻為零

13.理想電壓表:內阻為無窮大

14.理想電源:內阻為零,路端電壓等於電源電動勢

15.理想導線:不計電阻,可以任意伸長或縮短

16.靜電平衡的導體:必是等勢體,其內部場強處處為零,表面場強的方向和表面垂直

四、物理現象和過程中的隱含條件

1.完全失重狀態:物體對懸掛物體的拉力或對支援物的壓力為零

2.一個物體受到三個非平行力的作用而處於平衡態;三個力是共點力

3.物體在任意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處於平衡狀態,F合=0

4.物體恰能沿斜面下滑;物體與斜面的動摩擦因數μ=tan?

5.機動車在水平面上以額定功率行駛:P額=F牽引v,當F牽引=f阻,vmax=P額/f阻

6.平行板電容器接上電源,電壓不變;電容器斷開電源,電量不變

7.從水準飛行的飛機中掉下來的物體;做平拋運動

8.從豎直上升的氣球中掉出來的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

9.帶電粒子能沿直線穿過速度選擇器:F洛倫茲=F電場力,二力等大反向,出來的各粒子速度相同

10.導體接地;電勢為零(帶電荷量不一定為零)

五、把元素週期表理解透徹

元素週期表是學習化學最為關鍵的地方。體現元素週期表最重要的實驗和理論一定要弄懂。學好元素週期表能夠解釋許多問題。

例如:鈉,鉀,鎂分別與水反應的快慢程度實驗。第三週期體現非金屬性強弱的含氧酸強弱順序。

例如:為什麼HF能腐蝕玻璃SiO2,而HCl,HBr,HI等不能?

因為F的非金屬性強於O,所以Si-F鍵比Si-O鍵鍵能大,鍵長短,鍵更穩定。所以向著比SiO2更穩定的SiF4生成的反應方向進行。而O的非金屬性強於Cl,Br,I所以鹽酸,氫溴酸和氫碘酸都不能和SiO2反應。

六、掌握化學的基本概念,歸納總結題型和解題思路

掌握基本概念,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以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做題時要善於歸納總結題型和解題思路。化學學科有很強的規律性,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自如地駕馭知識。如化合價的一般規律:金屬元素通常顯正價,非金屬元素通常顯負價,單質元素的化合價為零,許多元素有變價,條件不同價態不同,等等。

七、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

一些如核外電子排布及運動規律,電解質的電離、化學鍵及分子的空間構型等都非常抽象的知識中,我們不妨先將其形象化,模型化加以理解,再深入探討其實質,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有較深刻的記憶。在學習中,科學地把一些概念、理論形象化,可以幫助加深理解,提高記憶效果。

八、增強動手畫的能力

我們需要掌握電子式、結構(簡)式並應用於對各種反應進行分析,嘗試尋找規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對有機化學。我們需要掌握電子式、結構(簡)式並應用於對各種反應進行分析,嘗試尋找規律。這也是有機推斷題的基本功。現在並不需要掌握機理,只要發現規律就行。

比如甲烷氯代反應:H3C—H+Cl—Cl=光=H3C—Cl+H—Cl,我們完全可以腦補一隻手抓住了“H+Cl”,然後翻轉180°,嘿,變成“Cl+H”了。我們把這個“遊戲規則”叫做“取代反應”。

九、重視等效思想

等效思想在各個學科中都很重要,等效思想是找同分異構體的關鍵步驟。當然前幾步是算不飽和度、選母體、找出雜原子或基團。然後並不是雜亂無章的排列組合。

這時把雜原子分為幾類:一價基類(-Cl,-R,-OH等)、二價基類(-O-,-CH2-,-COO-等)、多價基類(氮原子)。對付一價基,就在母體上找等效氫,有幾種取代等效氫的方法就有幾種異構體。對付二價基,就在母體上找等效鍵,有幾種插入方式就有幾種異構體。注意像酯鍵這樣的二價基有正插和反插。對付多價基,具體方法在例子中解釋。多價基其實是專門拿來對付連著三個取代基氮原子的。

十、找共性進行類比

化學絕不是死記硬背的學科(第一道選擇題除外),而是一門有規律可循的學科。比如“擬鹵素”這種神奇的東西,就是化學性質與鹵素極其類似,舉例有(CN)2、H2O2、NO2(N2O4)等,比如他們的氧化性普遍較強,在水中可以歧化;因此可以推知(CN)2+H2O←=→HCN+HOCN這樣的反應。

更典型的是元素週期律,同週期、同族的遞變性值得總結,比如含氧酸的酸性、氧化性與還原性。比如NaOH與Al的反應,同樣可以推廣到與硼元素,2NaOH+2B+2H2O=△=3H2↑+2“NaBO2”,所謂的“偏硼酸鈉”。與偏鋁酸鈉一樣,實質上都是[M(OH)4]-的形式。

還有三對對角線規則Li~Mg,Be~Al,B~Si。所以可以推測出Li在空氣中燃燒不生成過氧化物,Be與Si同樣可以跟NaOH溶液反應生成氫氣。除此之外,大家還可以將氧化性與電負性順序的相同與不同做一下比較。

十一、明確高考評分的要求之評分時堅持的原則

1.化學專用名詞中出現錯別字(甚至白字)都要參照標準扣分。

如:催化劑;加成反應;苯;油脂;酯化;金剛石;容量瓶;坩堝(鉗);銨鹽、氨氣等等。

2.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未配平、條件錯誤或不全的,都不給分(包括反應物或生成物的係數有倍數(非最小公倍數),分數等均視為不規範而不給分。

如:“△”、“↑”、“↓”、“→”、“”、反應條件等均應正確使用。

3.凡是辨別不清的,皆為“0”分。所以答題時,字不一定很漂亮,但須十分清晰。即首先不能過分潦草,而且要十分清晰,易於辨認。

有兩種情況存在,其一是學生在修改答案時,改動不夠堅決和清楚,如由A改成B,由B又改成D,中間修改不清楚,難以辨認,其二是不排除考生有投機心理,讓評卷老師去猜。另外有些學生開始答卷(題)時,沒有把握,而用鉛筆答題,沒有用簽字筆,最後又沒有用0.5mm黑色簽字筆圈定,掃描時圖像不夠清晰,造成重大失分。

4. 答錯位置或答題超出試卷、試題各自標出的劃定界限。

每個大題的小題之間都要嚴格遵守各自的界線,以防止因試題由於測試內容過多,而評卷時又需切割掃描,而造成答題內容上下不著邊,引起缺失。試卷上多處有明顯的提示,不許越線。

5.“白紙黑字”原則。

凡是試卷上寫了的就有,沒有寫的就沒有。只有認試卷上的白紙黑字所表達的內容所提供的資訊,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地評分。

6.“見空給分”原則。

在連續多個答案中,為了便於操作,通常採用“獨立操作,互不牽連”的原則,即前面一個答案的正確與否,不影響後面答案的給分,同理,如前者正確,而後面錯誤,也按步驟照樣給分,雖然此法可能讓某些人占了便宜,但也不能冤枉一些人,而且便於操作。

十二、明確高考評分的要求之評卷中的有關規範的問題

1.結構式。

苯環、雙鍵、羧基、醛基等均應按教材的規範要求規範寫出,許多官能團連在鏈的左邊和右邊寫法不一樣,例如:硝基(O2N- -NO2)、氨基(H2N- -NH2)、羥基(HO- -OH)、羧基(HOOC- -COOH)、醛基(OHC- -CHO)等,若不規範,則一律扣分,有時甚至定為“0”分。

2.化學用語必須正確使用

① 有機題中官能團名稱與結構簡式、化學式、結構式、結構簡式、電子式等,反應類型與反應方程式不能混淆,小分子不能漏寫;

② 主觀題中注意書寫“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反應式”、“電解反應式”、“水解方程式”、“電離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等;

③ 最後一題中一定要看清“核外電子排布式”、“價電子排布式”、“週邊電子排布式”,“基態原子”、“離子”等要求。

3.元素符號的書寫

一定要規範,該大寫的要大寫,該小寫的一定要小寫,如Mn、Mg、Al、As、Fe等,一定要按教材的要求規範書寫,Na就不能寫成na。

4.化學方程式方面的問題

化學反應方程式要求反應物、生成物、化學計量數、反應條件、沉澱、氣體的符號等完全正確,缺一不可,各物質之間的化學計量數完全正確;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一定標出物質的聚集狀態。

5.計算題

① 用字母表示,又有分式,不管是分子還是分母,只要有字母相加,如(a+ b)/c,則“a+ b” 一定要加括弧寫成(a+ b),否則會引起歧義。

② 單位。有些考生在最後結果中沒有單位一定要扣分,單位不規範的也會扣分。

③ 計算式。現在考試已較少有複雜的計算,近幾年來基本沒有。但有一點須注意,如果題目不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現,則在答題時,則一定要求有相應的計算式,若僅有答案,而沒有計算式的,則以0分計。而且計算式不能僅寫出一般的公式,要求與試題的具體條件相聯繫。若僅有一般的公式而與試題的具體條件缺乏聯繫的,則不給分。

④ 以數字表示的計算結果。按正常的步驟計算,所得結果應四捨五入,只要是合理的,則給滿分,但不合理的,則為0分。

十三、答題時盡可能避免錯別字的出現

在學術性比較嚴格的答案評分細則中明確規定了錯別字不給分。因此在保證題目會做的前提下,要儘量杜絕錯別字。例如有些考生將“呼吸”寫成“呼息”等;“有氧”“無氧”中的“氧”寫成“養”等等。理綜試題難度較大,考慮到考生整體答卷情況,所以閱卷中對生物術語、專業名詞、生物學原理的描述,要求比較松,比如錯別字,有些就不扣分。(建議平時對自己嚴格要求,專業術語不能有錯別字,因為每年的評分要求不同,今年不扣分的明年不一定給分,嚴格要求對學生是有益的。) 十四、特別強調,知識點的把握,采點得分

要求考生答案思路清晰,特別標準答案中要求的關鍵字、生物學專有名詞,大是大非的問題不能含糊,否則造成失分。十五、選擇題答題方法技巧

①努力搜尋教材相關知識。

根據題目考查的知識點,努力搜尋教材相關內容是解題的關鍵。答題一定要有依據,很多資訊題背景雖新,但考查的知識點卻落腳於教材,所以,一定要用好題目中的一些關鍵字,努力轉化成教材中學過的知識而進行破題。

②認真分析題幹和選項的邏輯關係。

生物之所以是理科,是因為它具備嚴密的邏輯推理性。因此,答題時一定要認真思考推理,進而得出正確答案。

例如:“在牧草地上通過管理提高某牧草的產量,其抵抗力穩定性提高,這一說法是否正確的判斷,”這就屬於一個邏輯推理的判斷問題,需要學生仔細思考,挖掘題幹條件,才能正確作答。而正確的說法是,通過管理提高某種牧草的產量會導致其他種類草的數量會減少或消失,生態系統結構變的簡單,故其抵抗力穩定性反而會下降。

③.掌握一些常用的答題小技巧。

近幾年高考生物選擇題中,涉及“正確的是”、“不正確的是”、“錯誤的是”的試題約占一半。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利用好“錯誤原理”,這類題目才能迎刃而解。

十六、非選擇題答題技巧

①如果題中有圖和表,努力將題圖與題表進行結合,最後,通覽全題,然後作答。

②答題時要保持得分意識。

一般答案只有兩個出處,一在教材,二在題幹。

能用教材上的語言就不要自己組織語言,不能用教材上的語言,要從題幹中獲取。對於前面的空舉棋不定時,往往也可以從後面的描述中找到提示,而有時答案就隱藏在題幹中。

③規範答題,注意生物術語的使用。

寫解答題描述性答案時,不要想什麼寫什麼,想到哪寫到哪。首先,根據問題整理思路後,在稿紙上寫出關鍵的能體現要點的一些詞語,然後根據這些詞語組織語言描述,這樣避免答題漏要點,或者顛三倒四描述不清。另外,要注意規範書寫,不能漏字或錯別字。

例:光合作用中的“合”、雙縮脲中的“脲”、斐林試劑中的“斐”、溴麝香草酚藍中的“溴”“麝”、蔗糖的“蔗”、自由組合不能寫成“自由結合”、生態系統不能寫成“生態細統”。

十七、專項題型突破

①圖像、圖表題的一些技巧。

曲線圖題可以用“讀軸——看線——綜合分析”三步進行分析,即先看橫縱坐標的含義,分清引數和因變數,包括數量單位也要看清楚,是量還是率。

如:種群增長數量還是種群增長速率,然後分析曲線的走向,有沒有轉折,如:光合作用曲線中的限制因素問題。最後綜合分析曲線含義。

圖表題要遵循“點、線、面”的三看原則:首先看特殊點,尤其是有“0”的資料,然後看整列或整行的資料關係,是上升還是下降,是否有轉捩點。再縱觀整個表格中的資料,比較各行、各列之間的關係,甚至可以轉化為曲線圖的思想去思考、作答,會更容易一些。

②分裂、複製圖解法。

凡是涉及細胞分裂、複製的題目,都可以用一個方法——畫圖解決。在草稿紙上把細胞分裂過程或DNA複製過程畫出來,或幾個關鍵圖形(有絲分裂後期、減數第一次分裂後期、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畫出來,結果便一目了然。

③實驗設計題。

實驗題是高考生物的重頭戲,而實驗題的靈魂是實驗原理。所以要深入的理解實驗原理,這樣才能準確尋找到實驗的單一變數,進而按照單一變數原則、對照原則、等量原則準確設計實驗。

例如:“驗證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的實驗中,光照就是單一變數,創設的條件就是有光、無光兩組。其他條件如二氧化碳濃度、溫度、植物種類、數量等都為等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