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爭議:發明活字印刷術的畢昇是何許人

活字印刷術, 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開闢了印刷史上的新紀元, 對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被譽為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 其發明者為北宋人畢昇 ,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他的這一偉大發明, 使他名揚千古。 然而, 畢昇的出身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說他是鍛工, 有人說他是刻字工人, 有人說他是雕梓良工, 還有人說他是士人, 至今沒有定論。

王國維、胡適、馮漢庸等人, 都認為畢昇是一個鍛工。 他們的根據是沈括在《夢溪筆談》中的兩處提法。 其一、在該書卷十八中記載, “慶曆中有布衣畢 又為活版”;其二、在該書卷二十中說“祥符中方士王捷本黥卒,

嘗以罪配沙門島, 能作黃金, 有老鍛工畢升曾在禁中為捷鍛金。 ”他們以為這個鍛工畢升就是那個作活版的畢昇 , 他們倆是一個人。 “布衣”, 即平民, 是他的身分, 鍛工是他的職業。 馮漢庸還在《畢 活字膠泥為六一泥考》一文中, 否定了畢昇用粘土制活字的流行說法。 他認為用膠泥製成的活字經火燒後會變成瓷字或陶字, 均不能著油墨印書, 進而推論畢昇 的身分是鍛工, 曾作為道家方士王捷的助手, 與王捷一起煉丹。 練丹時封壚鼎用的物品稱作“六一泥”。 六一泥”不是泥, 而是由七種礦物研細活合後再入醋攪和而成的泥狀物。 畢昇掌握了它的配方及製作方法。
可見, 畢昇 曾是個鍛工。

劉國鈞的《中國書史簡編》、胡道靜的《活字板發明者畢 卒年及地點試探》、徐仲濤等編的《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王天恩等編的《出版工作手冊》等書中, 都認為畢昇是刻字工人。 影片《畢昇 》則將畢昇塑造成為一位雕梓良工。 這些說法, 傳播很廣, 頗為流行。

有人對《夢溪筆談》中兩處關於畢姓人的記載作了分析, 認為“ 昇”與“升”是同音異字;治學嚴謹的沈括, 不可能將一人的名字寫成兩個字。 從地域上看, 造活字的畢昇是在沈括的家鄉印刷業發達的杭州;而鍛工畢升為王捷鍛金卻在汴京;一南一北, 相隔幾千里, 不可能是一個人。 從時間上看煆工畢昇 生活在祥符年間(1008-1016), 而造活字畢昇則生活在慶歷年間(1041-1048)。 一個老鍛工在二三十年後再發明活字?根本不可能。

因此說, 畢昇與畢升當是兩人, 畢昇不是鍛工。

有人還認為, 北宋的工匠地位低賤, 沒有可能讀書識字, 不具備相當的文化程度;他們收入微薄, 生活艱難, 不可能擁有大量資財。 從發明活字印刷術所必須具有的文化和資財兩方面分析, 畢昇也不可能是工人。 因為, 活字印刷術從鑄字、排檢到印刷, 有一套完整的方法。 須先造出數以萬計的單字, 再根據各字使用的次數多少決定哪些字多造, 哪些字少造。 造好後按規律編排起來, 以便排字時能很快找到。 其中的排檢工作很複雜, 畢昇 採用了當時比較先進的“音韻分類排檢法”。 據說, 清代人瞿金生用畢的方法, 使用了十五個工人, 經三十多年才造出泥活字十幾萬。

可想而知, 畢昇從木活字到泥活字的不斷試驗和改進過程, 肯定需要雇用工匠, 花費幾年以至幾十年的時間, 沒有相當的資財是辦不到的。 因此, 有人認為, 雖然《夢溪筆談》說畢昇 是“布衣”, 泛指平民, 其實是未入仕途的士人。 猜測他可能是位熱心出版書籍的人, 或為出版自著詩文, 或為印行著名經史, 或為印書牟利, 是位不圖仕途、獻身於改進和發展印刷業的文人雅士。 看來, 幾種說法各有千秋, 短時間還沒人能搞清畢的出身之謎。 這些說法隨著研究的深入, 勢必會有個清晰的準確的答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