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小國面積不過北京大小,卻富得流油,曾打臉薩達姆逼其道歉!

科威特國(阿拉伯語:دولة الكويت‎, 英語:The State of Kuwait), 通稱科威特(阿拉伯語:الكويت‎), 是一個位於西亞地區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波斯灣西北部的君主制國家。 在南部與沙烏地阿拉伯、北部與伊拉克分別接壤。 同伊朗隔海相望, 歷史上曾是英國的殖民地, 於1961年6月19日獨立。

歷史上, 科威特曾是奧斯曼帝國巴士拉省下屬的一個縣。 1899年英國強迫科簽署了英科秘密協定, 英成為科的宗主國。 奧斯曼帝國衰落後, 伊拉克於1932年獲得完全獨立, 成立了民族政府, 並參照1913年英奧雙邊協議與科威特劃分了邊界。 1961年6月19日, 科威特也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宣佈獨立。

然而, 伊科之間矛盾一直存在, 伊拉克一直強調科威特是“伊拉克整體的一部分”, 並試圖與其合併, 遭到科威特的反對。

1963年伊拉克再次爆發革命, 上臺的復興黨政府承認科威特獨立, 兩國政府簽署了伊科邊界協議, 但科伊之間仍有160公里長的邊界尚未劃定。 1990年伊科危機再度爆發。 伊拉克一方面指責科威特向世界市場傾銷大量原油, 導致油價下跌, 使伊拉克經濟受損, 另一方面指責科威特在過去10年裡在伊拉克邊界領土上偷採石油, 認為科威特的行動“構成了對伊拉克的軍事侵略”。 同年8月2日,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並宣佈科威特為其第19個省, 引發了震驚世界的海灣危機。

翌年1月17日,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出兵科威特,

海灣戰爭爆發。 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把伊拉克打的落花流水, 伊拉克被打的從此一蹶不振, 乖乖吐出了科威特。

海灣戰爭結束後, 聯合國安理會於1991年4月5日通過第687號決議, 責成伊拉克遵守伊科1963年簽署的邊界協議, 並于同年5月成立了伊科劃界委員會。 該委員會於1992年5月為兩國劃定了邊界, 但遭到伊拉克的反對。 1993年5月27日, 聯合國安理會又通過第833號決議, 強調伊科劃界委員會劃定的伊科國際邊界是“最後的定案”。 然而, 伊拉克一直沒有放棄對科的主權和領土要求, 直到1994年3月才表示願意同科方討論“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 包括邊界、戰俘以及戰爭賠償等問題。 1994年11月, 伊拉克正式承認科威特的主權和邊界。

在2002年3月底貝魯特召開的阿拉伯首腦會議上,

伊科外長舉行了兩國自海灣危機以來的首次直接會晤。 伊外長甚至宣佈, 伊科已達成一項協定, 並明確表示伊將永遠不再入侵科威特。 同年12月7日, 伊總統薩達姆就1990年伊拉克佔領科威特一事向科人民表示道歉。

即便如此,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 科威特為美英聯軍提供軍事基地, 積極支持美軍推翻薩達姆政權。 但是, 薩達姆政權倒臺後, 科威特不僅支持國際社會取消對伊的經濟制裁, 而且積極參與伊戰後經濟重建。

兩國從此冰釋前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