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醫能夠出入後宮,為什麼不用像太監一樣閹割?

1

回答這個問題前, 我先講一個故事, 是明朝景泰年間的真事兒——

艾崇高, 是大明太醫院的一名醫士, 因為替景帝朱祁鈺治病有功, 結了主上的知遇。

艾醫生與景帝相識, 還緣于朱祁鈺做郕王時, 一次股上生瘡, 請艾崇高來治。

這傢伙是個善於鑽營的人, 王爺請他來看屁股上長的瘡, 他卻巴巴地問出, 王爺常淫浸欲海, 已生出一個“有心無力”之症。 景帝本來不好意思, 不想被艾醫生看出羞于啟齒的病症。 事兒既然攤開了, 從此皇帝那“下面”的病, 便只找艾崇高來看了。

景帝做皇帝後, 更是沉溺欲海, 後宮佳麗難以滿足他了,

甚至於還秘密地招引妓女入宮。 歡愉久之, 則戰力不濟, 艾崇高便又成為御用的春藥提供商, 扶持皇帝鏖戰床第之間。

艾崇高把景帝的性生活伺候得好, 景帝一開心, 賞他做了錦衣衛百戶。

可是照他這樣的“扶持”法, 時間久了, 皇帝身子便淘空了?景帝在位八年, 忽然一病不起, 十來天上不了朝。 禁錮南宮的太上皇英宗朱祁鎮(英宗), 趁這個機會, 發動奪門之變, 奪回了皇位——景帝很快就死了。

景帝死了, 把艾崇高也“帶走”了。 在英宗復辟之初, 殺了不少人, 其中就有曾經的御醫艾崇高。

(史上真實的景帝朱祁鈺, 與電視劇中的形象, 肯定是有一些落差的)

2

我為什麼要先講這個故事呢?

首先, 在歷史大事件中, 我們往往只看到君王將相,

其實有些小人物, 也造成了重要的影響, 只是不大為人注意。 前幾年有一部歷史喜劇片, 叫《神醫喜來樂》, 講的雖然是一個草野醫生, 但也經常入宮, 給貴人瞧病, 他在不經意間, 便摻和到了激烈的黨爭當中, 與朝廷政治發生了微妙的聯繫。 試想, 如果艾崇高不那樣“幫”景帝, 而是從養生的角度多勸諫景帝, 還會發生後來的奪門之變嗎?他也不必斷頭西市了!

其次, 艾崇高專門照顧皇帝的隱疾, 可見太醫是必要深入到後宮隱秘生活中的。 他的所聞、所見, 自必不少, 其間故事肯定很多。 去年熱播劇《女醫明妃傳》就是從這個角度來演繹宮廷故事, 而且發生的時段, 正好是正統、景泰之間, 只是不知裡面有沒有講到艾崇高這個人?

3

正因為宮廷之事諱秘, 所以太醫們怎樣給皇帝後妃們瞧病, 後人知道的細節真的不多。

別的朝代我就不講了, 講開了收不住, 在這個題裡, 我只講講明朝的情況, 而且專講洪武年間的相關規定。

正如題裡說的, 太醫入宮, 為什麼不像太監一樣閹割呢?閹割的目的, 就是為了防止太醫“亂宮”。 而古代皇帝肯定考慮到這一點, 何況朱元璋這樣的聖君?

朱元璋以元朝宮廷穢亂為戒, 非常害怕有外人入亂宮闈。 我們來看《祖訓錄》裡對宮廷“關防”的記載:

凡宮人有病, 須請醫生入宮來診治, 朱皇帝定的規矩是:“須要監官、門官、局官各一員, 當直內使三名、老婦二名, 同醫人進宮看視。 ”一個醫生進宮來瞧病, 需要內官監太監、守宮門太監、禦藥局太監各一人,

連同當值太監3名、宮中老婦(老年宮女, 又稱“老婆子”)2名, 也就是內廷“各有關單位負責人”8個人相陪。

一件小事, 有必要勞駕這許多人來趁熱鬧?當然不是為了人多力量大, 醫生會診時大家一拍腦殼, 點子如頭屑般往下落, 而是讓他們互相監督, 省得鬧出甚狐臊醜事來。

如果不守此規矩, 則當如何?

朱元璋把醜話說前頭啦:假如陪同之人不及8人的定數, 監官、門官、局官各杖100, 當值宦官、老婦各杖80;假如當值太監並各官偷懶不動, 止讓老婦把醫生帶進來, 那就更要命了:監官、門官、局官皆斬, 當值太監並醫生、老婦皆淩遲處死。

若是後宮妃嬪、女孩兒(應指皇女)等生病, 病情較輕的, 就在乾清宮診脈;只有病情較重的情況,

才許醫士在白天到病人房中看視, 而在夜間喚醫士進宮, 是絕對不允許的, 如違, 連同請醫生的一併斬首。

若是宮中下人生病, 輕的到宮門去看, 重的則出赴養容堂等死或診治, 由監官、門官、局官、內使人等同醫士就彼發藥醫治。

(油畫:慈禧與四名御醫)

看看這有多嚴格吧!

總之, 太醫入宮看病, 就兩個關鍵字:公開與監督。 而且太醫看完病馬上就離開, 不像太監整天生活在宮裡, 這種臨時的“宮廷客人”, 招呼好就行了, 是不必閹割的。

最後還要指出的是, 明代除了外廷的太醫院, 在內府還設有禦藥房, 也是專門管理宮廷醫藥之事的。 在禦藥房當差的, 可都是太監了。

不單明朝, 歷代宮廷瞧醫看病, 大體如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