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帶著疾病扼守中條山,面對瘋狂的日寇將軍流盡最後一滴血

記住衛國英雄, 傳承民族歷史。 抗日英雄故事之梁希賢

梁希賢烈士, 字哲生, 陝西省同官縣人, 一八九八年生。 青年時代, 他目睹國家內亂分爭, 外侮叢生, 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立志投身軍旅, 救國救民, 富國強兵。

梁希賢遺照及中條山戰役戰前動員圖片

1924年6月, 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創辦黃埔陸軍軍官學校, 培養革命武裝力量, 準備北伐。 梁希賢聞聽消息, 決心奔赴廣州參加革命。 一九二五年春, 他歷盡艱辛, 終於來到廣東革命根據地, 考入黃浦軍校第五期學習。

1926年夏, 梁希賢從軍校畢業以後, 被分配到陸軍第二十二師見習, 參加北伐作戰。 他作戰勇敢, 完成任務堅決, 深為官長所賞識, 以戰功不斷擢升, 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

1937年夏, 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侵華戰爭。 梁希賢作為一個愛國軍人, 滿懷對侵略者的仇恨, 請求上陣殺敵, 以報效國家, 為死難的同胞報仇雪恨。

他的要求得到批准, 隨軍開赴抗日戰場, 轉戰數年, 以戰功升任陸軍第二十二師少將副師長。

1941年5月, 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多田駿秘密集結了10萬之眾的主力部隊, 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 從東、北、西三面向中國抗日軍隊在山西南部的抗日遊擊根據地中條山各隘口發動了瘋狂的進攻,

其目的是解除中國軍隊對其平漢、同蒲鐵路的威脅, 進而南渡黃河, 打通平漢路, 進犯中原, 威逼重慶。 中國軍隊由第1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統轄指揮, 共有包括梁希賢所部第80軍在內的駐守中條山部隊約18萬人, 迎敵作戰。

此時, 梁希賢正率部奉令配合友軍扼守中條山。 他身患疾病, 本應到後方醫院治療, 但得知日軍即將發動進攻的消息, 毅然決定留在部隊, 指揮作戰。 他抱病巡視陣地, 用抗日必勝的決心鼓勵士兵, 與日軍決一死戰, 奮勇殺敵, 立功報國。

1941年5月7日, 日軍向中國第5集團軍和第80軍陣地猛攻, 敵數十架飛機輪番轟炸, 並施放毒氣, 其重點指向第80軍與第5集團軍第3軍之接合部。

當時第27師堅守張店鎮陣地, 激戰至黃昏, 陣地一部被突破。

緊急關頭, 梁希賢率第27師突圍, 遂轉移至第二線陣地, 繼續抵抗日軍進攻, 左沖右殺, 斃敵無數。 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及日軍為發動這次戰役作了一系列偵察、準備工作, 抓住中國軍幾支部隊接合部的弱點, 突破中條山防線。 雙方戰線犬牙交錯, 第27師處於內線作戰, 漸成頹局。 日軍攻勢越來越兇狂, 第80軍退守到台寨村繼續抵抗。 日軍先以便衣隊擾亂射擊, 同時以飛機轟炸, 隨後以攻擊部隊四面圍攻, 使第27師軍前後上下, 均受敵攻擊。 在與日軍血戰中, 我軍傷亡慘重, 彈盡援絕。 但梁希賢仍激勵士兵, 為保衛祖國山河奮勇殺敵, 不顧死生。 1941年5月9日上午, 師長王竣、參謀長陳文杞同在台寨陣地壯烈犧牲。

形勢雖已危殆不可挽回, 但梁希賢仍率部堅守台寨, 與日軍展開血戰, 堅持到了最後, 由於寡不敵眾, 士兵傷亡殆盡, 為不被敵人生俘, 1941年5月9日下午, 梁希賢將軍壯烈投黃河殉國(一說中彈犧牲, 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英年43歲。

中條山戰役前後歷時一個多月,以中國軍隊失敗告終。據日方的統計資料,中國軍隊“被俘約35000名,遺棄屍體42000具,日軍損失計戰死670名,負傷2292名”。在國民政府公佈的材料中,“綜合會戰,計斃傷敵官兵9900名”,我軍“共傷亡、中毒、失蹤官兵達13751員名”。我軍殉國的將領,除了王竣、梁希賢、陳文杞外,還有第三軍軍長唐淮源上將、第三軍第十二師師長寸性奇。

重讀英雄故事,是為了銘記和警醒,更是為了前行,對歷史閉上眼睛者是看不到未來的。

今天,做為一名中國人,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但更要傳承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中條山戰役前後歷時一個多月,以中國軍隊失敗告終。據日方的統計資料,中國軍隊“被俘約35000名,遺棄屍體42000具,日軍損失計戰死670名,負傷2292名”。在國民政府公佈的材料中,“綜合會戰,計斃傷敵官兵9900名”,我軍“共傷亡、中毒、失蹤官兵達13751員名”。我軍殉國的將領,除了王竣、梁希賢、陳文杞外,還有第三軍軍長唐淮源上將、第三軍第十二師師長寸性奇。

重讀英雄故事,是為了銘記和警醒,更是為了前行,對歷史閉上眼睛者是看不到未來的。

今天,做為一名中國人,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但更要傳承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