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到北京 不看皇帝看上帝

如果你不是一個基督教徒, 可能並不會注意到北京是一個有很多教堂的地方。 它自成為都城的一刻, 也成為了世界宗教的熔爐, 五湖四海的信徒、教義、文化在這裡彙聚和碰撞。 而這裡的一座座教堂, 不單純以建築的形式存續, 也見證了信仰與文化在這座熔爐中碰撞出的火花。

去教堂可能和去寺廟心情不一樣, 沒有那麼多座神像供你膜拜, 只有“主”和一座高大的殿堂, 也許光欣賞這些本土生根的異國建築就能令你心生敬畏。 如果趕在七八點清晨禮拜時, 坐在那裡頌一首歌, 或只是靜靜地坐上一會兒,

一整天的心情都會不同。

先從十字架區分教堂教派

基督教中的三個主要流派(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的教堂在北京都有分佈, 有些已經成為人聲鼎沸的知名景點, 有些則還在街角默默為他的信徒服務。 想從這些林林總總的教堂中區分三個不同教派, 還需要一定的宗教知識。 拋開那些大部頭的宗教理論, 最簡單的方式是看十字架。

天主教教堂的十字架上面一般會有耶穌受難的形象, 不過有時只有十字架, 這時可以在教堂周圍尋找一下有沒有聖像, 如果有, 則很大幾率是天主教堂;東正教教堂的十字架上耶穌受難形象的出現並不固定, 不過最核心的特點是在十字架下方有一個短且傾斜的“橫”;新教派在中國更多的時候被稱為基督教,

其實這是一種很不嚴謹的稱呼, 不過新教十字架很好區分, 它是所有教派中最簡潔的, 只有一橫一豎。

古老教堂與中國本土建築文化結合

基督教在北京這個熔爐裡已經與華夏本土文化、亞洲文化相合相生, 北京的教堂建築也融入了很多有趣的中國元素。 在西方, 教堂都是按照坐西朝東的走向建築的, 而北京的很多教堂為了和中國文化中“坐北朝南為尊”的民俗契合也改成了“坐北朝南”的建築格局。

宣武門教堂就是這樣一座“坐北朝南”的教堂, 它是一座天主教堂, 採用巴羅克建築風格, 是北京最早的天主教堂, 被人們稱為“南堂”。 既有“南堂”, 自然也會有“東堂”“西堂”“北堂”。 “東堂”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府井教堂,

而“西堂”和“北堂”分別是西直門教堂和西什庫教堂。

當你走入“北堂”西什庫教堂大門的時候, 會發現這座教堂中不但有漢白玉圍欄這種中國元素的存在, 甚至在大門口還有一對石獅子、兩座碑亭。 石獅子、聖像和哥特風三種元素混搭一處、和諧共處或許只有這裡了。

已經變作它用的“南館”和“北館”

或許是北京四四方方的城市格局讓很多人覺得用方向為教堂命名是個不錯的選擇, 繼天主教東南西北四大教堂之外, 基督教東正教派的兩座知名教堂在北京城也被稱作“北館”和“南館”。

“北館”地處東直門地鐵站北側, 正式的名字是北京聖尼古拉教堂, 這裡可是北京最早的東正教堂。 經歷了關帝廟到羅刹廟的變遷,

如今已經成為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的聖尼古拉教堂, 是1900年義和團大火之後重建的, 不過我們依舊可以在教堂外看著紅牆圓頂, 感受一下北京的百年變遷。 “南館”在大名鼎鼎的東交民巷裡, 不過現在教堂已經蕩然無存, 變成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辦公地點。

北京修建的最後一座天主教堂

但是還是不妨在東交民巷裡行走一下, 感受清末中國跌宕起伏熱情澎湃的歲月, 看看這裡林立的外國使館建築群, 也去參觀一下另一座著名的天主教教堂——聖尼厄爾教堂。

這個出現在歷史教科書中的教堂, 在學生時代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拋開那些百年國恥的歷史包袱, 這座教堂的建築形式也讓人眼前一亮, 哥特式建築特有的那種繁複到甚至有些誇張的造型,

讓人感受到虔信的驚人力量, 人類一邊讚美上帝的仁慈, 一邊對自己的同類大肆屠戮與虐待, 這是悲劇也是諷刺。 聖尼厄爾教堂也是歷史中北京修建的最後一座天主教堂。

北京的新教教堂 海澱堂

北京新教教堂很多, 另一家特點鮮明的當屬北京基督教海澱堂。 海澱堂坐落在擁有北大清華等知名學府和眾多高新企業的中關村。 由1915年的6間鋪面房到如今的現代教堂, 海澱堂與北京城一道, 穿過歷史的塵霧呈現出活力與自信的態度。 這裡以基督教包容的態度接待過多國政要。

站在海澱堂門口向東望去, 歷史中那些喧囂已經不在, 北京早已經煥發著生機, 似乎一切都變了。 而透過這些意味著希望和救贖的教堂,一切似乎又沒變……

而透過這些意味著希望和救贖的教堂,一切似乎又沒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