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美軍對外發動參與戰爭變得克制,或是源于越南戰爭中的失敗

回想二戰前, 激烈動盪的戰爭局勢在世界蔓延, 戰爭侵蝕著無數國家的和平與穩定。 談起戰爭, 無可否認美軍無論是在二戰前還是二戰後都是主導或參與戰爭次數最多的國家軍隊。

雖然在多場戰爭中擔任著重要角色的美軍,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卻異常地“克制”自己的表現, 期間主導或參與了格瑞那達、入侵巴拿馬事件和極個別局部衝突外, 其餘表現與先前相比, 變得異常“克制”。

戰略行動變得“克制”的原因, 也由於一個戰爭故事。 回首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越南戰爭, 不僅美軍, 中方軍隊也有參與其中。

但戰事的參與令人感到雲裡霧裡。 不僅沒取得戰爭的勝利, 在戰爭中還損失慘重, 至此對戰爭的選擇性也變得極為謹慎。

據不完全統計, 從1961年美軍登上越南領土後, 因地理條件身居劣勢, 為取得戰略優勢而決定增加兵力, 但軍隊人口基數的增加並沒有對戰事局面有所改善。 相反, 增加兵力與輪戰戰略的並行, 令先後參與戰事的兵力達270萬人, 隨後損失慘重。

美軍的損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軍力的損失。 越南戰爭期間, 美軍陣亡人數高達近6萬人, 負傷人數達30多萬人。 其次是軍事裝備, 僅直升機也損毀了近六千架, 飛機損失近八千架, 彈藥消耗近1500多萬噸。

越南戰事的估算失利, 原本想先拔頭籌卻損失慘重,

令美軍元氣大傷。 因此二十世紀八十年內美軍對外的戰略佈局變得“克制”, 內部更側重與戰爭技術的研發和策略的考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