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7種因人類而逐步走向滅絕的物種,第4種僅存三隻

1.白頭葉猴:以樹為食物而得名, 生存在我國的南方森林裡。 幼年時期全身毛髮為金黃色, 隨著時間不斷成長其毛色逐漸變灰。 這種猴類平均壽命僅有25年, 近年來由於森林地區不斷被開發, 致使這類物種的生存空間不斷縮減。 如今該物種種群數量僅存數百餘隻。 是全球最為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 被公認為最稀有的猴類。

2.斑林狸:也稱斑點貓, 生存在東南亞, 中國西南部的熱帶雨林中。 雖然在我國分佈較為廣泛, 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中村調查資料。 世界上關於該物種的資料也是極為罕見的, 隨著森林植被的減少,

這類物種已經越來越少被人們發現, 現今已被納入一級保護動物名單中。

3.白鰭豚: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小型鯨, 被譽為“水中大熊貓”。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 白鰭豚種群數量快速衰減。 直到2002年生物學家預估其數量不足50餘隻, 加上人們過度的捕撈魚蝦, 致使該物種缺乏食物來源, 很有可能會有滅絕的危險。

4.斑鱉:是人類已知的龜鱉類中最為瀕危的物種之一, 全球範圍內已知的存活個體僅有三隻, 是我國特有的動物, 斑鱉曾經在古代時期廣泛分佈于長江下游和太湖地區, 古人稱之為癩頭黿。 如今卻因為生態環境的破壞及人類的肆意捕殺而導致這類物種走向不可逆轉的滅絕之路。

5.草原西猯:人們最初發現草原西猯是,

僅有一些化石, 且被人認為是已經滅絕了的物種。 但是在1975年的大廈穀中人們發現了這類物的痕跡, 當地的居民對這類物種十分熟悉, 草原西猯是生活在這裡的常客。 據生物學家統計, 這類物種數量大約有3000頭, 仍需要一定的措施來保護。

6.赤斑羚:也稱紅斑羚, 在人類科學史上發現不足30餘年的物種, 生活地區十分狹小, 在我國僅分佈在西藏境內東南部地區。 儘管它們有著靈活的四肢, 卻逃不掉獵人槍口下的子彈, 特別是從1970年以後獵人們狩獵工具或狩獵方式不斷改進, 這類物種所受到的威脅也越來越大。 現已面臨滅絕的困境。

7.鱷蜥:是我國特產物種, 主要分佈於廣東廣西地區, 在爬行動物中屬於比較古老的物種之一。

頭部有著蜥蜴的特徵, 但是頸部以下卻身披鱗甲與揚子鰐有幾分相似, 故而稱之為鱷蜥。 鱷蜥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但是由於人類開墾農田開山採礦等等活動, 嚴重縮減了這類物種的生存空間, 致使這類物種種群數量不斷衰減, 面臨滅絕的危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