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曾是馮玉祥的心腹愛將,卻突然背叛他,原因得從馮玉祥自己身上找

(電視連續劇《鐵在燒》)

華陰會議結束後, 韓複榘馬上趕往陝州(今陝縣), 前去掌握自己的基本部隊二十師。 石敬亭此時已經離職, 二十師師部裡韓的親信雖然大多已被所撤換, 但旅長以下的軍官並沒有太大變動, 這些人仍效忠于韓。

韓複榘把二十師拉至洛陽, 然後集合講話。 在他看來, 西撤既不利於軍, 也不利於民:“豫陝兩省連年旱災, 百姓全沒吃的, 這次大軍西撤, 人馬眾多, 將如何維持生活呢?總司令命令將隴海鐵路沿線的糧食全部查封西運, 河南的百姓又吃什麼呢?”

韓複榘對席地而坐的官兵們說:“我們打了幾年的仗,

官兵傷的傷, 亡的亡, 受的罪不小, 我看不能再打了。 我要主張和平, 才由陝州回來。 你們想一想, 願意跟著我走的, 蹲著別動, 不願跟我走的, 可以站起來走, 我決不勉強。 ”

等了一會, 誰也沒有動彈。 於是韓複榘就說:“好, 全都願意跟著我, 那我們就一齊走!”

五月二十二日, 韓複榘由洛陽發出“養”電, 通電維持和平, 擁護中央, 電文中有“關西同胞, 大半糧盡, 大兵西退, 其何以堪”這樣的話。 第二天他又給蔣介石發去兩個“梗”電, 表示擁蔣。

(電視連續劇《鐵在燒》)

在“養”電中, 包括韓複榘在內, 總計有旅長以上十二名西北軍將官列名其上。 這些人除石友三、馬鴻逵、龐炳勳與韓複榘有所聯繫外, 其他人全都蒙在鼓裡, 名字是韓複榘給代列上去的,

為的是壯大聲勢。

韓、石是結盟兄弟, 且因為同病相憐, 所以兩人關係非常密切。 不過他們在性格上又有著很大差異, 韓複榘為人膽大敢幹, 石友三則比較膽小多疑。 石的行動差不多都是唯韓馬首是瞻, 韓不動, 石就不動, 韓一動, 石也會舉取一致行動。 見韓帶頭首倡, 石友三立即率部從南陽駐地趕來鄭州與韓會合。

馬鴻逵的總部正好撤至洛陽。 韓複榘派參謀長帶話過去, 說:“我們的隊伍從前都是經由西北打出潼關的, 西北地方的窮困, 我們親身經歷過, 現在又要退往西北, 軍隊豈不都要餓死?”又說:“你又不是馮的嫡系, 打起仗來, 先得犧牲你, 不如我們回師鄭州, 再作良圖。 ”

馬鴻逵急忙召集幕僚商議。 幕僚認為:“不可背馮,

況且老都統(指馬鴻逵的父親馬福祥, 西北回族元老)現在潼關和馮玉祥在一起, 如隨韓東開, 豈不要連累老都統嗎?”

馬鴻逵為人膽小, 在這一點上跟石友三有相似之差。 他左右為難:“如不隨韓, 恐被其解決。 ”眼淚鼻涕地哭了一場之後, 還是決定隨韓東開。

(電視連續劇《鐵在燒》)

龐炳勳和馬鴻逵一樣, 都不是馮玉祥的嫡系, 所以也在韓複榘的拉攏範圍之內。 之前韓複榘曾對龐炳勳進行試探, 當著他的面, 龐炳勳痛哭流涕, 說:“總司令排外, 我的部隊打過多少次硬仗, 損失很大, 硬是不給一點補充。 總司令待人不公平, 我們有如孤哀子, 沒人管……”

韓複榘覺得比較靠譜, 一邊百般安慰, 一邊在心裡把龐炳勳列為了自己的同盟軍, 但他沒有想到的是,

自己的行動計畫差點就栽在了龐炳勳手裡。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中原大戰》)

實體書《中原大戰》已出版上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