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用Giti去探索太平洋西岸大陸最東端

榮成是山東省的縣級市, 隸屬於山東省威海市, 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 也是太平洋西岸大陸的最東端。

讀甲午戰爭威海衛之戰一段, “1895年1月20日, 大山岩大將指揮的日本第二軍, 包括佐久間左馬太中將的第二師團和黑木為楨中將的第六師團, 共兩萬五千人, 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榮成龍鬚島登陸, 迅速佔領榮成縣城後, 兵分兩路從榮成出發, 分頭向百尺崖所方向前進......”

由於非威海土著, 對歷史所記的榮成縣城位置產生了疑惑, 後查詢資料才知當時的榮成縣城即老榮成非現在榮成市所在位置, 老榮成的位置是現在榮成市的成山鎮所在地。

就此才恍然大悟, 原來此榮成非彼榮成, 老榮成是歷史上著名的衛城成山衛古城。

和威海當地的土著朋友交流得知, 老榮成成山衛古城還留存一座保存至今、2008年又得以重新修葺的北城門。 遂起了去探訪的念頭, 適逢一個難得無風的好天, 約上譚老頭一路向東, 奔向天盡頭(成山鎮是太平洋西岸大陸最東端的鎮, 山東半島最東端伸向太平洋的角, 叫成山角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盡頭)。

膠東半島沿海岸不愧為自駕車旅行的天堂中, 碧海藍天、白浪沙灘, 行駛中隨時可以開下公路來到大海邊

可能所有的人都有一個銀色的海濱夢, 廣闊的海洋, 從蔚藍到碧綠, 美麗而又壯觀。 就像杜甫的詩歌裡的句子:滄海先迎日,

銀河倒列星。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生活在威海這樣的海濱城市, 無論欣喜與落寞, 都會想到去看海, 看那一望無垠的藍天, 看那漂浮的朵朵白雲, 看那海浪溫柔地拍著礁石, 看那翩翩飛舞時起時落的飛鳥, 看那夕陽西下時歸舟的漁家人淳樸的笑臉......

從威海開車沿環海公路到成山鎮, 一路賞盡海岸風光。

威海通往成山方向的環海公路, 不但是一條濱海景觀公路, 更是一條風車大道。 開著車窗, 聽著音樂, 吹著海風, 行駛在這樣一條如詩如畫的公路上, 用最貼切的兩個字來描寫, 這兩個字是什麼?

冬天的時候去看海, 這時的海沒有了夏日的喧囂, 顯得寧靜安詳。 冬天的時候去看海,

心裡有一種別樣的感覺。 看海不需要太多的人, 只要一個人足矣, 或是一兩個知己也可, 人太多了不行, 人多了心情便沒有那麼安寧。 站在海邊, 靜靜地欣賞海的博大, 海的風情, 海的美不在季節, 每時每刻它都是雄渾壯麗的。

同行的譚老頭, 年紀雖然近半百, 調皮依舊, 跳成了老頭的招牌動作。 這一年時間以來, 從世界屋脊跳到草原大漠, 再跳到海拔零點, 算下來跳的相對高度5500多米。

成山鎮面積不大, 根據朋友描述的位置很容易就找到了成山衛古城門遺址。

這是未經修復前的古城門遺址, 這座現今僅存的古城門, 見證了榮成600年的滄桑歷史, 是榮成最早的雛形和根基。

成山衛古城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 當時, 成山衛城還僅是一座土城,

後建成石城。 據道光版《榮成縣誌》記載:“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創建石城, 週六裡, 一百六十八步, 高一丈八尺, 厚二丈。 設四門:東曰永泰, 西曰天順, 南曰文興, 北曰武寧。 ”同時, 建成的還有四座城門以及城內的一些衛、所及官署建築群。 應當指出的是, 成山衛城的建置比天津衛還要早六年, 比威海衛城要早十八年。 自此也可以看出, 成山衛在地理及軍事上的重要。 成山衛三面環海, 一面接陸, 是大陸伸向海洋的最遠處, 這裡是京津的門戶, 重要的軍事要衝。 據《徐氏祖譜》記載:“明太祖洪武十三年, 日本國屢擾東時, 遣襄武王湯和, 沿海築五十九城……而成山尤為險要之極, 此衛之所由設, 城之所由建也。 ”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2008年又得以重新修葺的北城門。

新城門雄偉壯觀、巍峨挺拔、飛簷淩空、氣勢非凡。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二月十三日, 清兵從遼東半島渡海攻佔了這座古城, 廢除了明代衛指揮使司, 設立守備署, 明朝在成山衛境內的統治從此結束。 到了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 隨著“衛”的軍事意義的消亡, 守備署則成為與州縣平行的特殊行政單位, 仍管轄著原來“衛”的範圍。 為了統一全國的行政單位名稱, 清朝雍正皇帝於是年決定裁衛設縣, 並“欽賜嘉名, 以始皇嘗射大魚于榮成山, 山在邑境內, 故命名因之”, 榮成由此得名, 榮成縣建置自此開始。

古城見證歷史, 城門親歷興衰。

成山鎮雖地處大陸一角, 但這裡確有著全國聞名的天鵝湖。

榮成天鵝湖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 地處北緯36°43′-37°27′、東經122°09′-122°42′之間,這裡山清水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2℃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約800mm,年平均日照約2600小時,屬暖溫帶季風型濕潤氣候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100%(其中"優"的天數超過300天),近海海域水體品質達到國家標準2類以上,是中國空氣品質和海水品質最好的地區之一。獨特的沿海地貌和自然環境,使這裡具備了大天鵝生活必需的基本條件:適宜的氣候、充足的食物、乾淨的水源和優美的環境。因此是世界著名的天鵝越冬棲息地,也是亞洲最大的天鵝冬季棲息地。

在成山這裡看天鵝,首選煙墩角村。

煙墩角位於山東省榮成市俚島鎮,是個依山傍海、景色秀麗的小漁村,村東南有一座小山叫崮山,大概是在明朝時期,山頂上修了一座煙墩,每當日本侵略者進村襲擾,大家就點燃烽火互為聲勢,煙墩角村由此而得名。舊事如夢滄海桑田,現如今村南的花斑石灘船來船往碧波蕩漾,海灣的東西各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將乾淨的淡水源源不斷地匯入大海。每年十一月至來年三月間,總有數千隻野生大天鵝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到這裡越冬。人與天鵝和諧相處,海灘也由此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美麗的海灣平添了無限生機……由於人們自覺的愛鳥護鳥,天鵝也與村民建立了濃厚的感情,形成了人鳥共處的和諧家園。

一路遊玩,忘記了饑餓,不覺已是午後。進入煙墩角村,第一件事就是先到熟悉的老鄉家品嘗正宗地道的漁家飯。

鐵鍋雜魚

鮁魚丸子湯

蝦醬豆腐

膠東大饅頭

煙墩角村,已經來過不下幾十次了。猶記得第一次來這裡看天鵝還是2006年的冬天,被一位老哥大頭于忽悠,和東北虎、老馬克、老帕、雨潤幾位兄弟第一次踏足天鵝湖邊。十餘年,有兩位兄弟已仙去,每次站在湖邊都唏噓不已。

來的次數太多了,已慢慢沒有了拍照的興趣。經常和另外一位擅長攝影的好兄弟石頭蛋蛋說起煙墩角:背著手來回溜達一遍,真懶得拿出相機。

煙墩角村的天鵝,是離人類距離最近的野生大天鵝。從老鄉那買一袋玉米,你可以引著天鵝從湖的一頭追你到另一頭,可以和天鵝保持1米的距離。這次來的時間比較早,大批的天鵝還在路上。

帥酷的譚老頭到此一遊

煙墩角村尚保存50多幢有200多年歷史的海草房

海草房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民居之一。它主要集中在我國膠東半島威海地區。2006年,海草房技藝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並成為今年公佈的山東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發現”之一。

海草房有三合院、四合院、正廂院等樣式,每戶農舍多為一進三合院或四合院佈局,屋頂是三角形高脊大陡坡結構,在建築美學上極其獨特,而大塊粗獷的石頭砌成的外牆與毛茸般的屋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的建築堪稱一絕,是最具有膠東特色的生態民居。

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天湖裡的天鵝也懶洋洋的遊弋。

忽然想起一個段子:朋友們,聽我一句勸,放下酒杯,走出酒局,讀幾本自己喜歡的書,白天去陽光裡走走,騎騎自行車爬爬山,天黑了約幾個好友喝喝茶、聊聊天,隨便做些什麼。一天下來,你就會發現,還是喝酒有意思!!

返城,幾個老友約起,果然還是喝酒有意思!

醉!

作者 青島老楊

地處北緯36°43′-37°27′、東經122°09′-122°42′之間,這裡山清水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2℃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約800mm,年平均日照約2600小時,屬暖溫帶季風型濕潤氣候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100%(其中"優"的天數超過300天),近海海域水體品質達到國家標準2類以上,是中國空氣品質和海水品質最好的地區之一。獨特的沿海地貌和自然環境,使這裡具備了大天鵝生活必需的基本條件:適宜的氣候、充足的食物、乾淨的水源和優美的環境。因此是世界著名的天鵝越冬棲息地,也是亞洲最大的天鵝冬季棲息地。

在成山這裡看天鵝,首選煙墩角村。

煙墩角位於山東省榮成市俚島鎮,是個依山傍海、景色秀麗的小漁村,村東南有一座小山叫崮山,大概是在明朝時期,山頂上修了一座煙墩,每當日本侵略者進村襲擾,大家就點燃烽火互為聲勢,煙墩角村由此而得名。舊事如夢滄海桑田,現如今村南的花斑石灘船來船往碧波蕩漾,海灣的東西各有一條清澈的小溪,將乾淨的淡水源源不斷地匯入大海。每年十一月至來年三月間,總有數千隻野生大天鵝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到這裡越冬。人與天鵝和諧相處,海灘也由此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美麗的海灣平添了無限生機……由於人們自覺的愛鳥護鳥,天鵝也與村民建立了濃厚的感情,形成了人鳥共處的和諧家園。

一路遊玩,忘記了饑餓,不覺已是午後。進入煙墩角村,第一件事就是先到熟悉的老鄉家品嘗正宗地道的漁家飯。

鐵鍋雜魚

鮁魚丸子湯

蝦醬豆腐

膠東大饅頭

煙墩角村,已經來過不下幾十次了。猶記得第一次來這裡看天鵝還是2006年的冬天,被一位老哥大頭于忽悠,和東北虎、老馬克、老帕、雨潤幾位兄弟第一次踏足天鵝湖邊。十餘年,有兩位兄弟已仙去,每次站在湖邊都唏噓不已。

來的次數太多了,已慢慢沒有了拍照的興趣。經常和另外一位擅長攝影的好兄弟石頭蛋蛋說起煙墩角:背著手來回溜達一遍,真懶得拿出相機。

煙墩角村的天鵝,是離人類距離最近的野生大天鵝。從老鄉那買一袋玉米,你可以引著天鵝從湖的一頭追你到另一頭,可以和天鵝保持1米的距離。這次來的時間比較早,大批的天鵝還在路上。

帥酷的譚老頭到此一遊

煙墩角村尚保存50多幢有200多年歷史的海草房

海草房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民居之一。它主要集中在我國膠東半島威海地區。2006年,海草房技藝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並成為今年公佈的山東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發現”之一。

海草房有三合院、四合院、正廂院等樣式,每戶農舍多為一進三合院或四合院佈局,屋頂是三角形高脊大陡坡結構,在建築美學上極其獨特,而大塊粗獷的石頭砌成的外牆與毛茸般的屋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樣的建築堪稱一絕,是最具有膠東特色的生態民居。

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天湖裡的天鵝也懶洋洋的遊弋。

忽然想起一個段子:朋友們,聽我一句勸,放下酒杯,走出酒局,讀幾本自己喜歡的書,白天去陽光裡走走,騎騎自行車爬爬山,天黑了約幾個好友喝喝茶、聊聊天,隨便做些什麼。一天下來,你就會發現,還是喝酒有意思!!

返城,幾個老友約起,果然還是喝酒有意思!

醉!

作者 青島老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