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金陵的“橋”文化,男子走過這座橋就不再是君子了

“君子不過橋, 過橋不君子”

這座“橋”指的就是南京夫子廟文德橋。 作為六朝古都, 南京古時以“金陵”美名天下, 達官貴人、名門望族、文人騷客一應彙聚;文以載德、厚德載物的儒家正統與紙醉金迷、粉豔之地的“秦淮商女”僅是秦淮河一隔, 連著兩岸的正是這文德橋。 南京民間自古有“君子不過文德橋”一說, 學子如若走過文德橋, 踏足粉豔之地, 便不能算作君子了。

其實, 建于六朝時的文德橋不僅僅是衡量古時南京君子的一座橋樑, 更是一座天時地利之橋。

據橋樑史料記載, 文德橋的位置正是子午線, 每年農曆十一月十五日子夜,

文德橋兩側各有半邊月的奇景, 也即天下聞名的“秦淮分月”景象。

桃葉橋

想必世人熟知桃葉渡, 卻不一定知道桃葉橋。

桃葉橋, 源于桃葉渡, 原本是一個不知名的野渡。 只因大書法家王羲之兒子、中國歷史上著名書法家、"詩人"王獻之常在這裡迎接愛妾桃葉而名聲大噪, 還留有詩賦《桃葉詞》。 後來, 聽聞晉王楊廣(隋煬帝)曾在此鋪墊平陳偉業, 桃葉渡成了晉王渡, 與浦口東門宣化古渡、大碼頭渡稱為南京三大古渡。

而桃葉橋, 正是這一著名古渡口上的一座小橋, 春天桃花盛開、秋天金黃閃爍。

其實, 南京的橋文化源遠流長, 幾乎每一座古橋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 或驚天動地, 或纏綿柔長。

如武定橋、朱雀橋,

不僅有古橋故事, 更有詩賦留名。 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清代文人陳文述的《朱雀橋》, 都與朱雀橋有關, 而且美名遠揚。

如果有時間, 如果有心情, 不妨漫不經心, 很隨意的, 走訪南京任何一座古橋(南京城南偏多), 都會有一番悠遠的思古情懷, 每一份情懷, 都讓自己增愛一分南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