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對生命的敬畏》:我們不可以把生命只留給自己 那也是自私

《對生命的敬畏》: 我們不可以把生命只留給自己 那也是自私

我們其實都是螞蟻一樣的平凡之人, 可能唯一擁有的便是我們的生命和附加之中的思想, 許多時候我們連自己都存活艱難, 坎坷使得我們只顧得自己的生命好好延續, 而不會認真的思考, 這個生命只屬於我嗎?

當然, 這個生命首先屬於我們自己, 但不僅僅屬於自己, 我們也知道, 這個生命還屬於親人, 還屬於理想, 這也正是我們有的時候願意拋棄生命而保護的。

而那些真正的人間大愛, 就更值得我們尊敬。

30歲生日那天, 德國醫學家社會學家音樂家施韋澤決定將過往的一切拋在身後,

以直接的方式服務人類, 以實際的行動服務上帝, “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生命不是學術, 不是藝術, 而是奉獻給普通的人, 以耶穌的名義為他們做任何一點點小事情……”從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我們不可以把生命留給自己。 ”無論是在學術或藝術上潛心發力, 還是在禮拜或演說中講授教義, 施韋澤都因信得愛, 因愛而行。 從1913年第一次到達蘭巴雷內起, 施韋澤在這片遙遠的非洲大地上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長達半個世紀。 不僅看護幫扶了諸多受困的生命, 更讓愛和信、真和善由此傳遞。

“獲得了生活中許多美好東西的人, 必須為此作出相應的奉獻。 ”施韋澤在他21歲那年的聖靈降臨節就已明確,

他再給自己近十年時間, 盡情發掘生命中他所熱愛的美好——哲學、神學和音樂——在此之後, 為了之前所得的一切恩典, 他打算另走一條奉獻的道路。 至於怎麼走, 那時候的他還沒有特別想清楚, 他確定的只是30歲就是那個期限和節點。

1913年4月, 38歲的施韋澤終於如願, 抵達非洲剛果。 這裡土地和河灣相連, 鷺鷥掠過水面, 藤蔓纏繞粗壯的枝幹, 層層疊疊的闊葉舒展。 施韋澤把《論巴赫》出版收入的700法郎, 以及通過各方支援籌措的善款, 兌換成能保價的黃金, 連同70個箱子的行李、裝備和藥品一同帶到這片原始森林。

然而, 不過一年光景, 在蘭巴雷內的一切剛有起色的時候, 戰爭來臨, 診所的工作被禁, 醫生和傳教士都被隔離關押在傳教站裡。

近在眼前的現實讓施韋澤開始思考文明和倫理的內在聯繫:文明要求倫理對世界和生命的肯定——“敬畏生命”——“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樣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 只有這樣, 才能“拋棄我們對其他生命的疏遠性, 與我們周圍的生命休戚與共”。

施韋澤堅信, “堅持善就是堅持清醒”, 因為“道德的大敵是麻木不仁”, 為了和別人一樣, 人們總是會壓抑自己的敏感。 然而, 如果我們對於周圍的生命同甘共苦都感到厭倦, 那我們必將失去善, 失去自己。

世上總有太多誘惑的聲音:“為什麼自尋煩惱?這無濟於事。 不要再這麼做, 像其他人一樣, 麻木不仁, 無思想, 無感情吧。 ”施韋澤異常堅定, “你能做的一切, 始終只是滄海一粟。

但對你來說, 這是能賦予你生命以意義的唯一途徑。 無論你在哪裡, 你都應盡你所能地從事救助活動。 ”為此, 戰爭、拘禁、疾病都無法阻止他一次又一次再返非洲叢林。

那個偉大的人早已離我們遠去, 但他的影子無時不在, 即便是現代社會, 還有許多立志於扶貧和救助的人勇往直前, 或深入非洲, 或踏入戰亂, 對於這樣的內心強大和慈愛無疆, 筆者向來是敬佩無比不吝讚美。

如果自己的生命還能屬於其他群體, 還能服務其他需要的人群, 這本來就是一個值得驕傲的事情, 我們也許不能做到這樣的奉獻, 起碼, 我們祝福他們, 我們歌頌他們, 讓他們的生命之光可以照耀我們的心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