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為什麼要用“空盒子”殺死荀彧?真實歷史也是這樣嗎?

關於荀彧之死, 因為《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力, 多數人採信了其中的說法, 認為荀彧是被曹操逼迫而死。 但對此事, 正史和野史的記載完全不同。

據《三國演義》在第六十一回所寫:建安十七年冬十月, 曹操興兵下江南, 就命荀彧同行。 彧已知操有殺己之心, 託病止于壽春。 忽曹操使人送飲食一盒至。 盒上有操親筆封記。 開盒視之, 並無一物。 彧會其意, 遂服毒而亡。 年五十歲。 後人有詩歎曰:“文若才華天下聞, 可憐失足在權門。 後人休把留侯比, 臨沒無顏見漢君。 ”其子荀惲發哀書報曹操。 操甚懊悔, 命厚葬之, 諡曰敬侯。

荀彧是被曹操逼迫而死嗎?

《三國演義》中荀彧是一心匡扶漢室的名士、謀士, 因為看透曹操“明為漢臣, 實為漢賊”的真實面目, 在“曹操興兵下江南”時沒有遵從命令同行。 而且已猜測出自己的命運結局, 因此假裝生病留在了壽春, 這也意味著他不想為“漢賊”再出謀劃策了。

而“曹操使人送飲食一盒至。 盒上有操親筆封記。 開盒視之, 並無一物。 彧會其意, 遂服毒而亡。 ”那麼, 曹操為什麼要送一個空盒子呢?人們普遍認為空盒子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支持我, 你將一無所有。 是威脅也是震攝, 想讓荀彧繼續為曹操謀取天下。 而忠於漢室的荀彧則以死明志, 拒絕了曹操的暗示。

但是演義並不代表真實的歷史。 作為小說家言, 這樣描寫是為了突出曹操的奸詐、冷漠和篡漢野心,

是整部作品“抑曹揚漢”傾向的一種手法。 那麼, 真實的歷史是什麼樣的?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始終是奸臣形象

《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中是這樣記載的:

建安十七年, 董昭等人認為太祖(指曹操)應晉爵為國公, 得到九錫的最高禮遇, 以表彰他特殊的功勳, 他們就此事秘密徵求荀彧的意見。 荀彧認為太祖本是起兵以匡正朝廷, 安定國家, 懷著忠誠之心, 保持退讓的實際行動;君子愛人是愛其德行, 不應該這樣做。

太祖從此心中對他產生了不滿。 正好遇上征討孫權, 太祖上表請派荀彧到譙縣慰勞軍隊, 乘機擅自留下荀彧, 讓他作侍中、光祿大夫, 持節, 參謀丞相軍事。 太祖軍隊到了濡須, 荀彧因病留在揚州壽春,

憂鬱而死, 享年五十歲。 追諡為敬侯。 第二年, 太祖就升為魏公了。

荀彧反對曹操獲取更高的權力

在《三國志》中, 雖然也記載了荀彧反對曹操獲取更高的權力, 指明了曹操“從此心中對他產生了不滿”, 但是也只是“乘機擅自留下荀彧, 讓他作侍中、光祿大夫, 持節, 參謀丞相軍事”。 這樣做法的本意是為了把荀彧留在身邊, 一方面用升官來拴住荀彧, 一方面用“擅自留下”表達一種震攝和警告。 但是作為曹操的重要謀士, 荀彧的生命安全是完全可以得到保障的, 畢竟他有“持節, 參謀丞相軍事”的權力。 在漢朝, “持節”是地位極其尊貴的象徵, 本質意義是可以代表皇帝和國家行使權利。

作為曹操來說, 其實也沒有必要非殺死一個謀士、文人。

荀彧並沒有兵權, 不會對曹操產生實質性的威脅, 雖然反對曹操“晉爵為國公, 得到九錫的最高禮遇”, 但也只是說說而已, 而且是在秘密的場合下所說, 實際作用和影響力有限。 如果曹操連容忍不同意見的肚量也沒有, 也枉為一代奸雄的稱譽了。

曹操沒有必要非殺死一個謀士、文人

在中國歷史上, 始終有著正史和野史的糾結, 民間更喜歡野史的有趣。 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究竟發生過什麼?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疑似真實的?哪些是虛假的?哪些是疑似虛假的……真不是簡單幾句就能說清楚的。

(本文為指動濟南原創內容, 已授權今日頭條、百家號、微信公眾號、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網易號同步更新, 其他網站和自媒體平臺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下方的留言。 或者點個贊, 轉發一下, 讓朋友分享本文。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