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雁塔區電子城街辦山門口村!

豐鎬遺子/書文 ;頭條號“睜眼看西安”首發

西安市南郊雁塔區有個電子城街辦, 最早叫山門口鄉, 鄉名來源於駐地山門口村, 西安市的城中村已經不多了, 真因如此, 這兩個村在南郊地面上可謂家喻戶曉。 雁塔區因轄區內擁有聞名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唐代大雁塔而得名雁塔區, 這個區設立時間不長。 民國33年也就是1944年, 將原屬長安縣之城內及四關剝離出來設立西安市。 今雁塔區境內被命名為西安市第九區, 管轄15保62村227甲。 新中國成立後, 1954年第九區改名雁塔區。 1956年第九區第三鄉改稱山門口鄉, 1983年規劃提出要在西安建設矽谷式科學工業園區,

1994年更名為電子城街道辦。

【雁塔區】

山門口村分南北二村, 南山門口村本地人稱“南山門”, 北山門口村本地人稱“北山門”。 村子十分好找, 到電子城電子正街, 西邊的是南山門村, 東邊的是北山門村。 關於山門口村的來歷, 來源於唐長安城的城門。 唐長安城, 即隋大興城, 是隋唐兩朝的首都、京師。 面積達83.1平方公里, 按中軸對稱佈局, 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組成。 城內街道縱橫交錯, 劃分出110座裡坊, 最多時人口超過100萬。 宮城位於全城北部中心, 皇城在宮城之南, 外郭城則以宮城、皇城為中心, 向東西南三面展開。

【長安城】

長安城的外郭城四面各有三個城門, 貫通十二座城門的六條大街是全城的交通幹道。

外郭城南面正中為明德門, 東西分別為啟夏門和安化門。 北宋張禮《游城南記》寫道:“蓋京城之南, 凡三門, 中曰明德門, 今謂之五門;西曰安化門, 今謂之三門。 ”安化門為何稱三門?原來明德門五個門洞, 故謂五門;安化門三個門洞便稱為三門。 本村毗鄰安化門, 故名:三門口村。

清末《咸甯長安兩線續志》記載:長安縣設18廒, 南鄉置三廒, 其中有薑村廒 在長安縣南10裡(當時長安縣和咸甯縣將西安城一分為二),分10大保障,統51村, 有2281戶, 百姓14263人。 全廒東臨咸寧縣,西南跨皂河。 薑村廒辦公點在北三門口村。 本村詳細記載為:“北三門口,南三門口,唐家村,前志作唐家圍牆。 ”可見在清代和民國初期的本村還叫做“三門口村”, 後因諧音演變為“山門口村”。

今安化門遺址位於南山門口村北面, 北山門口村的東邊。

【北山門】

南山門村較小不到2000人, 北山門村較大有13個村民小組將近4000人。 與北山門村隔路而望的唐家圍牆, 歷史上長期隸屬於北山門村, 建村與唐代, 以唐、桑兩姓為主。

【 漢代玉豬 1987年出土於本村】

據《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載:唐玄宗李隆基為追封順武皇后其址便在今北山門口村。 西安府清軍同知聞昌壽墓 在三門口村南。 光緒甲午進士南鄭知縣張俶灡墓 在三門口村南。 唐汾陽王郭子儀園位於北山口村以北。 《長安志》載:“唐大通坊, 南北三百五十步, 東西六百五十步, 西部有永安渠水流過, 坊東隅有左羽將軍竇連山宅。 另有郭子儀園, 引永安渠水為池, 有亭榭園林。 ”

豐鎬遺子-張新武/整理與2012年10月9日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 刨根百里秦川, 問底周秦漢唐, 睜開眼睛, 拿出手機, 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未經授權, 不要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