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週六福,為什麼中國的珠寶品牌都姓周?

周大福, 周生生, 周大生, 週六福, 大家逛商場的時候經常看到這幾個相近的名字, 而且還都是賣珠寶的, 很多人對它們關係感到困惑, 為什麼它們都姓周?是巧合, 是跟風, 還是兄弟反目各立家門?今晚的節目, 我們就來為大家解開這個謎團。

一、周大福和周生生

回溯歷史, 周大福和周生生出現的時間最早,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已經創立。 這兩家金行的老闆分別叫周至元和周芳譜, 分別是廣東順德人和湛江人。

經多方考究查證, 二人並沒有血緣關係, 但命運相似, 都為了躲避戰亂把廣東的金店遷到了澳門,

兩家也都是在後輩的苦心經營下發揚光大。

由於珠寶行業是傳統行業, 而“福”又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樸實最具美好象徵意義的詞, 佩戴珠寶也有納福的寓意, “周大福”金行的命名初衷不難推測。

周生生官網則顯示, 其品牌名為創始人周芳譜親定, 源自中國傳統典籍《易經》的哲學, 「周而復始 生生不息」。

因此可以確定的是, 周大福和周生生這兩個國內珠寶業的“元老”湊巧都姓周, 二者命名也各有側重。 如今, 周大福被公認為行業老大, 市值達631億港元。 周生生的市值只有102億港元。

二、周大生

周大生創建於1999年, 在北京王府井百貨開設第一家專櫃, 是主打鑽石的珠寶飾品零售商, 是款式新穎設計時尚的珠寶連鎖品牌。

三、週六福

週六福是源於香港的著名珠寶品牌, 誕生於2004年, 有“鑲嵌專家”的美譽。 關於品牌名稱, 官網上的解釋是這樣子:周:即“完備、齊全”之意;六福:源自《書經》, 即“健康之福、平安之福、和諧之福、富裕之福、美德之福、成就之福”。 週六福:即“六福齊備, 幸福久遠”之意。

四、周百福

周百福集首飾原料採購、設計、批發及零售于一體, 於2005年進駐大陸市場, 截至2016年, 全國專營店已經超過300家, 市場網路遍及全國各地。 官網上說, 香港周百福珠寶集團貿易商行成立於2000年, 2005年進軍大陸市場。 為什麼叫“周百福”, 官網上也沒有給出解釋。 它的創辦人也不姓周, 而是姓葉。

五、周金生

周金生, 九十年代初進駐大陸, 集珠寶首飾生產、設計、批發、零售為一體, 致力於設計主流珠寶及名貴首飾產品。

周金生不僅有明星阿朵當形象代言人, 還贊助了左麟右李十周年演唱會。 至於品牌名稱的來源, 現已無資料查證。

六、周福生

周福生, 由鄭智斌先生于2002年創立, 並在2008年注冊商標, 集珠寶設計、直營加盟、品牌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珠寶企業。 周福生的logo比較有自己的特色:英文字母明顯。

周福生的官網給出“周福生”的命名含義:意義在於, 周:“忠信為周”, 時刻告誡自己要忠誠和守信, “福生”, 其意義則是祈福眾生。

七、周大金

周大金, 始建於1966年, 廣東名牌,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成員, 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大型珠寶連鎖店。 作為品牌實力的象徵, 周大金也有明星代言人張庭。

周大金的官網上顯示, 母公司叫千禧之星珠寶股份有限公司,

周大金是它旗下的品牌。 至於為啥叫周大金, 就沒有解釋了。 總之成立公司年份也不長, 千禧之星都是2000年才有的。 周大金應該會更晚一些。

綜合以上, 各大“周姓”珠寶品牌的發家史, 我們可以知道, 珠寶品牌之所以都姓周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創始人都姓周, 總結起來大概有如下原因:

一、歷史原因:

最早從事珠寶行業的幾個老闆, 都是潮州霞山人士, 當地一個村人共一個姓, 而最早從事珠寶行業的人都姓周。 直到現在, 珠寶行業中都有很多潮州老闆。

其次因珠寶行業是傳統行業, 大福呀, 生生、百福之類的, 都是對美好的喻意。 所以這個行業的名字也相對傳統、缺乏創意。

二、跟風之嫌疑, 打擦邊球:

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珠寶行業受周大福、周生生等影響, 有跟風嫌疑。 第一叫此名字比較新鮮, 之後衍射出來的也就不那麼高明!此舉多是借用大企業的多年的品牌, 通過名字的相似性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此外以金命名的珠寶企業也很多, 讓消費者難以分辨, 許多企業有打擦邊球的嫌疑。

三、體現了企業品牌戰略的缺失

名字混淆, 從一個側面來說明珠寶企業認為品牌就是取一個相似的名字, 而忽略品牌的內涵 ,缺少對品牌的理解。 品牌不單單是一個名字, 品牌是由產品, 內涵、知名度、美譽度、服務等共同表現出來的。 沒有很強的品牌意識, 只是跟著大牌子的後面走, 這樣會缺乏自己的內涵, 反而讓消費者混淆, 更加記不清自己店的名稱。

這些模糊近似的商標讓我們無法區分,那面對這麼多的名稱相近的品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既然各大品牌都在正規專櫃銷售,那就說明不存在什麼問題。其實各個行業都存在產品同質化,甚至品牌辨識度不高的問題。對消費者們來說,只要對品牌有清醒的認識,就不會被誤導了,這才是最關鍵的。

更加記不清自己店的名稱。

這些模糊近似的商標讓我們無法區分,那面對這麼多的名稱相近的品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既然各大品牌都在正規專櫃銷售,那就說明不存在什麼問題。其實各個行業都存在產品同質化,甚至品牌辨識度不高的問題。對消費者們來說,只要對品牌有清醒的認識,就不會被誤導了,這才是最關鍵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