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姜維率領2萬軍隊,9次進攻關中,為何反加快了蜀國的滅亡?

西元262年, 蜀漢大將姜維最後一次進攻曹魏政權。 從局勢上來說, 蜀漢政權仍然處於攻勢狀態。 但是僅僅1年以後, 蜀漢政權的局勢就急轉直下。 曹魏出動18萬軍隊兵分三路進攻蜀漢, 就在這一年, 蜀漢就直接滅亡了。 其實認真的說, 蜀漢政權之所以會這麼快滅亡, 與軍事統帥姜維有很大的關係。 由於薑維錯誤了更改了蜀漢的軍事部署, 從而加快了蜀漢政權的滅亡。

漢中地區是蜀漢政權的咽喉要地, 佔據漢中地區, 進可以進攻曹魏的關中地區, 退可以固守西川。 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從劉備時期到諸葛亮主政時期,

漢中地區一直是重兵防禦的地方。 諸葛亮七次進攻關中, 每次就是先安排好漢中的防禦工作, 然後再大舉進攻曹魏。 諸葛亮去世以後, 蔣琬和費禕先後主政。 這兩個人都主政休養生息, 薑維一直建議進攻, 可是他還不是第一把交椅。 但是在費禕被刺殺之後, 薑維上臺立刻改變了蜀漢的軍事部署。

薑維是隴上人, 對隴上的風土人情非常熟悉。 姜維認為直接進攻曹魏重兵防禦的關中地區很困難, 應該先進攻隴上地區, 然後再進攻關中。 不過, 蜀漢政權的精銳部隊都部署在漢中, 薑維調整了這一部署, 將精銳部隊調往了陰平地區。 這是為了進攻隴上地區做的準備, 但這同時很大程度虛弱了漢中地區的防禦力量。

曹魏政權敏銳的觀察到了這一情況, 司馬昭命令18萬軍隊兵分三路進攻蜀漢。

其實, 鐘會率領12萬主力部隊。 不長的時間裡, 曹魏軍隊攻陷了漢中, 蜀漢政權岌岌可危。 由於漢中地區已經失守, 蜀漢所能依靠的只有劍閣關。 姜維隨即率領主力增援劍閣, 並且與鐘會的大軍展開了鏖戰。 可就在兩軍對峙之間, 鄧艾率領另一路軍隊繞道進攻蜀漢。 鄧艾翻山越嶺確實損失了不少人馬, 但最終成功抵達了成都城下。

其實, 如果成都城內的蜀漢皇帝劉禪堅決抵抗的話, 薑維再率領軍隊回防, 消滅鄧艾的軍隊並不困難。 但蜀漢的滅亡很難挽救, 因為漢中地區已經失守, 曹魏政權已經掌握了主動權。 當然, 薑維這樣不竭餘力的進攻曹魏,

也有自己的考慮。 曹魏的國力遠強於蜀漢, 如果不進攻曹魏, 其積蓄力量以後, 完全可以掉頭進攻蜀漢政權。

無論是人口還是兵力, 蜀漢都比曹魏差得多。 依靠蜀漢的實力想打垮曹魏十分困難, 其實從當年關羽喪失荊州開始, 諸葛亮隆中對的計畫就已經殘了。 蜀漢無法兩路夾擊曹魏, 只能從關中一路進攻曹魏重兵防禦的地區。 面對這樣的情況, 任何人都無法挽回。 當年, 諸葛亮屢次進攻關中, 也是出於這個目的。 既然早晚都會滅亡, 就盡可能的推遲滅亡的時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