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巔峰商務旗艦華為HUAWEI Mate 10 Pro vs iPhone X全面對比

小編注:想要免費得到文中的眾測評測產品麼?就來什麼值得買消費眾測頻道, 新人中選幾率高!你問眾測報告?最低標準僅需300字+5張圖片!

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SMZDM.COM|生活家 阿財

華為海思麒麟Kirin970, 承載華為的人工智慧“野心”

國貨最強手機到底有多強?華為這個品牌帶給我們的遠不止于國貨的榮耀。 它是家真正掌握了大部分手機供應鏈核心技術的企業, 從SoC到基帶, 包括實用技術到4G通信專利牆都在華為掌控之中。

其中手機技術核心的核心應是:應用處理器和基帶晶片。 麒麟970晶片是華為海思推出的一款採用了台積電10nm工藝的新一代晶片 ,

是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神經網路單元)的智慧手機AI計算平臺;在GPU上, 麒麟970則用上了ARM在2017年5月剛剛發佈的Mali-G72架構, GPU也從麒麟960的8核增加到了12核, 性能較Mali-G71有所提升;在基帶晶片上, 華為發揮了自己作為4G通信網路設備廠商的技術和專利優勢。 麒麟970直接大跨步支援LTE CAT.18, 通過4×4 MIMO多入多出、5CC CA載波聚合、256QAM信號調製, 最高下載速度可達了1.2Gbps。 這比之前業界最快的高通驍龍 835和三星Exynos 8895「千兆 LTE」還要再快上 200Mbps。 (* 1.2Gbps LTE需要運營商網路支援)

麒麟 970 還終於支援了在同時使用兩張SIM卡時, 主副卡同時用 4G(上一代麒麟 960 的副卡只能支持 3G)。 此外, 麒麟970還特別針對高鐵時速超過250KM/h時的使用做了優化, 信號更穩定, 減少掉線。

華為 HUAWEI Mate10 Pro

華為移動旗下分為華為和榮耀兩大手機品牌。

其中華為可以說得上是“親兒子”, 華為的頂級處理器都是先在華為品牌的旗艦手機上應用。 同樣的華為的新款晶片麒麟970, 為10月、11月先後推出的Mate10 Pro和Mate10旗艦機型, 12月推出的榮耀V10等手機提供更快的處理速度和更低的功耗。

很榮幸的的獲得了張大媽這次眾測 華為 HUAWEI Mate10 Pro的寶貴機會。

這是一台媒體樣機, 所以包裝盒配件可能不完全跟零售版相同。

包裝盒採用高貴的黑色, 燙金的HUAWEI Mate10 Pro字樣, 還有驕傲的徠卡可樂標和DUAL CAMERA雙攝標識。

因為是樣機, 所以在包裝盒的背後保修S/N條碼、IMEI、3C認證中文標籤一律都是不存在的。

不過這些小細節都不影響如何去欣賞華為Mate10 Pro的科技之美。

在拿到這款手機之前, 我已經悉知它的大致能力, 但是眾測終究是要帶著問題,

我就打算在這篇眾測中探尋以下問題:

顏值多少分?

從包裝盒來說, 華為Mate10 Pro和蘋果iPhone X完全是兩種類型的簡潔。

一個白色性冷淡, 一個高貴冷豔黑色燙金。

從螢幕上來說, iPhone X則不惜留下前衛的大劉海, 把全面屏螢幕擴展到了82.35%(資料根據PhoneArena.com計算), 而華為Mate10 Pro放棄了正面指紋識別, 換來了“almost全面屏”, 屏占比達到了81%。

這個屏占比雖然差一點才到達蘋果iPhone X的水準, 但是避免了造型尷尬而去難以適配的“劉海兒”。 相對于傳統一些的商務和政企使用者來說, 不需要用“約伯斯-庫克”力場來改變自己的審美情趣。

即便是不夠全面的“almost”全面屏, 華為Mate 10 Pro依然可以輕鬆拍出網路上很流行的“透明照”, 比較薄的手機邊框可以和被拍攝物體融合在一起。

在攝像頭的部分在玻璃下的金屬層表面加入了拉絲處理。 整體手機握持感相比之前Mate系列更加圓潤一些, 所以不用擔心握持手感不舒適了。

華為Mate 10 Pro背部這次用上了3D玻璃的設計。 玻璃比起鋁合金材質不容易滑手, 但是玻璃面板跌落到地上有極大幾率是會碎裂損傷的。 所以華為Mate 10 Pro在包裝盒內直接提供了一個PVC透明保護套作為配件。

機身中框上方已經沒有了存在了二十幾年的3.5mm模擬耳麥孔, 取而代之是個大圓黑點的紅外遙控發射窗, 還有一個小圓黑孔的降噪環境收音麥克風。

前面額頭上依然是800萬圖元的前置攝像頭和細長條的聽筒金屬網面, 還有前置距離感測器負責通話自動鎖屏/解鎖和放入口袋後防止誤觸解鎖。

左側邊是雙卡雙4G雙待的SIM卡槽, 配合IP67防水, 卡槽也裝配了紅色的橡膠密封圈。

對應的取卡針中規中矩, 鍍層圓潤打磨過棱角。

相比之下蘋果持續N年多就都是同一款不銹鋼鐳射切割不磨邊的取卡針, 雖然不利, 但有點硌手。

配合取消3.5mm耳機孔的措施自然還有USB Type-C插孔, 有了它同時可以作為DAC轉接模擬耳機, 也是華為Mate 10 Pro的充電線, 但是依舊是無法解釋的世界性難題——除非華為出一款雙通轉接線, 否則充電的同時無法使用耳機。

相對來說, 華為 Mate 10 Pro的設計沉穩有餘, 驚豔不足, 但是設計語言上, 完全滿足我對一款常規攝像頭上置+常規聽筒設計的“almost”全面屏手機的要求。 華為一直以“雙下巴”虛擬鍵的形式佔用的螢幕底部空間, 也在18:9螢幕拉長的情況下得到了很合理的解釋。

而相比之下努力打造“真”全面屏概念的手機為了遷就螢幕能充滿整個手機上部空間,不是用劉海兒,就是用螢幕下方陶瓷壓電元件發聲代替聽筒,甚至奇怪的把前置攝像頭移到了“下巴”“嘴角”的異化設計,更難以接受——而且我跟你打賭某廠家全面屏12代設計皆不同,下一代又會後悔攝像頭又會換地方,這說明其實他們也不確定現行的“真”全面屏方案是不是最優化的選擇。

手機全面屏設計,求新還是求穩,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

做工怎麼樣?

講道理,原來我都是用1500元以下的手機,雖然家裡老婆大人用的是iPhone,iPhone的工藝基本無需擔心,而1500以下的手機工藝多多少少是有瑕疵的。例如對不齊的注塑與鋁合金外殼接合縫,或者中框、頭尾過渡使用塑膠材質代替,裝歪的攝像頭,松垮的按鍵,GFF全貼合螢幕,1T1R的WIFI天線,不支援5G頻段WIFI,夜晚拍攝模糊的攝像頭。

這台棕色的華為Mate 10 Pro,明顯是比較注重低調內斂的配色。工藝上也能感受到跟一貫的2k以下的千元機完全不同的精緻。

鋼化玻璃背殼、傳導無線射頻信號的塑膠鑲嵌在金屬中框,三種材質完美的拼合。

前面也已經說過了,鑲嵌了密封橡膠圈的SIM卡槽。

取消了3.5耳機孔也有助於提高防水性能。

同樣是防水處理的聽筒。

防水設計的外放喇叭和USB Type-C介面。

鎖屏和音量按鍵也是經過CNC倒角並且進行防水密封處理。

機身工藝上,華為Mate 10 Pro保持了iPhone X類似的旗艦手機水準。不過說實話,iPhone X的中框用不銹鋼材質CNC加工再用極高目數的砂紙將表面打磨成鏡面的工藝是非常“變態”的,華為Mate 10 Pro的工藝更為“務實”一點。

螢幕效果好不好?

華為Mate 10 Pro和保時捷版本採用的是18:9的全面屏設計,OLED螢幕。面板供應商目前不明確,但華為消費者BG高管李小龍已經明確說了不是國產螢幕,是日韓;三星內部員工@戈藍V也透露華為Mate10 Pro和保時捷版本的 OLED 面板全部來自韓系屏廠,猜測華為Mate10 Pro和保時捷版本很大概率是JDI和LG。因為如果是三星提供的AMOLED顯示幕應該會說明用AMOLED,現在看不太像可能是三星AMOLED面板。

就螢幕效果來說,正面看華為Mate 10 Pro和iPhone X可以說不相上下,而斜角看的話,無論是iPhone X還是魅藍Note6都出現明顯色溫偏色。魅藍Note6的螢幕觀看視角稍微偏一點還出現了大幅度的亮度下降。

看色溫變化,偏離螢幕中心越多就變色越厲害,千元機的GFF貼合跟旗艦級手機的螢幕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張大媽也變色了。

華為Mate 10 Pro這一回螢幕效果非常理想,包括自動亮度感應的功能都非常靠譜,尤其是突然從室內走到室外,能很好地調亮螢幕,保持一致的清晰度——360N5和魅藍Note6的自動亮度感應調節螢幕亮度能把你氣死。

單手操作舒服嗎?

從華為Mate 10 Pro的螢幕尺寸上來看,傳統的6寸螢幕大屏手機對於小手和女性的用戶來說並不算友好。幸運的是這一次華為Mate 10 Pro擁有81%超高的屏占比,加上18:9拉長了螢幕比例,它比傳統5.5英寸螢幕的手機更容易單手操控。如果你之前操作5.5英寸手機毫不費力,自然使用華為Mate 10 Pro會更輕鬆。

相對來說,iPhone X比起原來iPhone 6/7/8 Plus那款沿用4年5.5寸螢幕卻擁有超低67%屏占比的設計來說簡直是脫胎換骨。公正地說同樣手大小的情況下,說它比華為Mate 10 Pro更容易持握。

不過華為也有變通的辦法就是切換到小屏模式,不過這樣畢竟浪費了這塊6寸大屏。

當然除了手機螢幕尺寸和屏占比之外,手機的重量和厚度也一定程度的影響到手機的單手操控性。

毫無疑問,華為Mate 10 Pro比三星S8+和魅族Pro7Plus這樣的旗艦機型更重。原因是它裝載的4000mAh的電池。這塊電池帶來了超過8小時亮屏時間和充滿電可以連續使用2天一夜無需充電的電池超長續航。

iPhone X在內置2715mAh電池的情況下重量還是跟華為Mate 10 Pro相當。當然這已經比iPhone 7 Plus的202g好多了,iPhone 6/7/8 Plus在床上用相信大家都有重達200g手機脫手拍到臉上的經歷吧。

機身厚度方面也是這樣,因為兩台手機都貼了鋼化膜,實際上卡尺的厚度-0.2mm才是手機的真正厚度。華為Mate 10 Pro同樣因為加量的電池所以不能再打進7mm以下的厚度,當然太薄並不是什麼好事,大家想想去年的三星Note7,今年的機型3500+mAh電池容量基本沒有手機不敢拼死壓縮厚度到7mm之內了。

華為Mate 10 Pro 6寸螢幕手機身形甚至比5.5寸的非全面屏機型輪廓更小,無論是手持,拍照,單手操作的手感都非常的合適。雖然減小電池容量能讓手機更薄更輕手感會更好,但是我們的廠家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更大容量的電池和更長的續航。

性能有多強?

前面說了麒麟CPU採用8核心架構,分別是4核ARM Cortex-A73和4核ARM Cortex-A53,最高主頻為2.8GHz-3.0GHz,除了CPU之外,還有GPU用上了ARM在2017年5月剛剛發佈的Mali-G72架構,GPU也從麒麟960的8核增加到了12核,性能較Mali-G71有所提升。6G RAM採用的是三星LPDDR4記憶體晶片,128G存儲採用的是東芝15nm工藝UFS 2.1 Gen 5.0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編號為THGAF4T0N8LBAIR

不過在蘋果A11 Bionic面前,麒麟970性能還差著一代的距離。當然這個不慚愧,因為Apple從核心到GPU全都是自己設計,為了跟在座各位相比清新脫俗的存儲性能,還專門收購了一家SSD主控廠商,使用NVMe主控進行NAND快閃記憶體讀寫操作。

不過在安卓這邊,麒麟970依然是可以穩穩的跟驍龍835掰腕子。

而且在通訊性能上面,華為Mate 10 Pro不是一般的給力。雙4G待機就不用說了,上網速度也是電光石火那樣的快。實測電信4G速度,社區中速度比較慢,跑到大路邊就能跑上上百兆,跟使用者密度和社區基站位置有很大關係。

華為Mate 10 Pro,WIFI寬頻連線速度。

攝像頭拍照給不給力?

華為Mate 10 Pro徠卡雙攝相機兩個攝像頭的光圈為f/1.6——1200萬圖元的彩色攝像頭具備O.I.S光學防抖功能、另一個2000萬圖元攝像頭拍攝黑白照片。麒麟970升級的光學技術和後處理技術的進步,把Mate 10相機的拍照能力推到全新高度。

除了主觀體驗,專業實驗室DxO的評測結果也驗證了我的印象。其實它跟iPhone X的拍照片真的相差無幾,iPhone X剛拿到的時候,小夥伴對那攝像頭成像品質都表示:媽呀,驚呆了。我老婆閨蜜居然在一個晚飯的時間裡就那iPhone X拍了800多張自拍,華為Mate 10 Pro跟iPhone X是同一天拿到的,在試用的過程中自然也拍攝了大量的同一場景對比。

測試樣張#01

iPhone X的果粒反光光澤更加銳利。

測試樣張#02

iPhoen X石榴籽表現更好,光澤銳利,華為Mate 10 Pro有點抖動的模糊。

測試樣張#03

這張看扶手下的壯錦紋理,iPhone X更好,能表現出最淡的一層紋理。

測試樣張#04

這張大光比場景,華為Mate 10 Pro表現更好,iPhone X燈光的光斑過曝嚴重。

測試樣張#05

這張iPhone X細節更好,尤其是韭菜的紋理表現。

測試樣張#06

這張iPhone X細節更好,尤其是蔥皮的紋理表現。

測試樣張#07

iPhone X贏,華為Mate 10 Pro輸在燈泡上有“鋸齒”,右上角的“A”沒有iPhone X拍得清晰。

測試樣張#08

iPhone X輸在燈箱過曝,華為Mate 10 Pro輸在了不請自來的“鋸齒”。

總的來說,iPhone X的寬容度不如華為Mate 10 Pro,高光基本上鐵定溢出;但是其他拍照場景iPhone X拍照都強華為Mat e 10 Pro一線,尤其是對植物和花紋紋理的表現上。儘管拍照輸給了iPhone X,不過華為Mate 10 Pro依然可以驕傲,因為iPhone X售價足足是華為Mate 10 Pro的2倍。

因為曝光控制準確,華為Mate 10 Pro能比iPhone X在高光部分提供更豐富的細節,它的曝光程式傾向於保守,而iPhone X傾向於過曝,而且為了更乾淨的畫質,iPhone X的相機程式傾向於自動感光度偏低,比如室內iPhone X選擇ISO 64曝光,而華為Mate 10 Pro就會選擇ISO 200。這樣室內低光環境下華為Mate 10 Pro不容易手抖,成像品質也得到提升。

華為相機的手動模式使用起來很有趣,因為具有光學防抖,即使沒有三腳架,利用預設的特效相機功能,用戶也能拍攝出清晰、色彩生動的照片。

華為Mate 10 Pro和iPhone X都支援RAW模式,那麼RAW模式有什麼好處呢?

RAW帶來的第一個突破是拍照的白平衡設置不需要再管了

大家知道,對於手機和相機拍照來說,白平衡能力是一個總要的考較指標。不正確的的白平衡,最直接的偏色。甚至因為相機自動白平衡傾向問題,尼康黃索尼黃和佳能粉的口水大戰見得不要太多了。

其中鎢光,螢光燈等光源都是很難調整白平衡的,如果這種場合,給相機使用自動白平衡,往往會導致嚴重偏色。就算指定相機機內預設白平衡類型,由於一個鎢光白平衡就要應付白熾燈、碘鎢燈等等色溫連續變化的情況,也很難做到完全正確。

還有更加複雜的情況,就是複合光源,如夜晚的街道。閃光燈和環境光源同時作用,高壓水銀燈和碘鎢燈同時照耀的情況。如果現場沒有攜帶灰板進行手動白平衡,那麼只能回去後借助PS、TP、光影魔術手等工具對JPG檔進行色彩平衡矯正,這樣的情況不可避免的會增大噪點(特別是晚上夜景噪點本來就很大的情況)

RAW帶來的第二個突破是曝光

跟負片裡面的情況類似,RAW格式,使我們獲得了第二次曝光的機會,如果感覺照片曝光不太好,過曝或者欠曝,在Lightroom中點下自動就能獲得很好的調整,然後在根據拍照意圖拖動曝光補償在匯出圖片即可。

華為Mate 10 Pro開啟RAW記錄的是DNG格式,而且RAW格式不會添加Mate 10 Pro和徠卡雙攝浮水印。但是只有Pro模式下能記錄DNG格式,大光圈(虛擬景深)模式,還有全景模式都不能記錄RAW格式。而2x虛擬變焦功能只是剪裁畫面輸出JPG而已,拍攝的RAW格式依然是1.0x的原圖。

華為的AI晶片處理主要的應用場景就是這個相機拍照時。相機程式能夠區分以下各種典型場景,完全是AI自動判斷,不需要人工選擇拍照模式。

根據AI判斷的結果,華為Mate 10 Pro會通過對應的拍照曝光程式。

這樣就能拍出更好的照片,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經常需要用手機翻拍A4打印紙做記錄。普通手機拍照A4紙能拍成灰黑色的,紙張拍不白也文字也拍不清晰。

但是我在使用中發現華為Mate 10相機即使關閉美顏,拍攝出來的照片也有“人造”鋸齒的痕跡。如下圖所示,廣告燈箱的字體邊緣都是鋸齒狀的。

在視頻方面,大多數時間Mate 10 Pro都能拍攝完美的4K視頻,但在追拍運動物體的時候會出現不穩定的拉風箱的情況。就是原本追拍家裡的寵物貴賓,突然會一下焦點對到前面的地板,又拉回來。

電池續航耐不耐久?

華為Mate 10 Pro不支援無線充電,支援華為SuperCharge快充,使用原裝充電器可以在40分鐘內沖到60%以上的電量。

這個iPhone X支持無線充電,但隨機配送的充電頭不支持快充,無線充電也需要另買無線充電微波爐(底座)。

毫無懸念的,在電池續航方面iPhone X被華為Mate 10 Pro被幹趴了下。4000mAh的電池容量,華為Mate 10 Pro可以在雙卡雙4G待機的情況下,每天撥打30分鐘電話,每天上網累計4小時。的使用頻率下,從滿電到5%,可以工作35小時時間,也就是整整兩天一夜無需充電。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簡單地說,週末我們可以去外地旅行2天時間,華碩Mate 10 Pro完全可以不用帶充電器和充電線(當然個人建議旅行不帶充電線是一個自找麻煩的行為,萬一有什麼意外……)而iPhone X 100%電量早上7點出門,到了晚上11點唱K的時候你就要去找共用充電寶了。

華為Mate 10 Pro是台電量充足,充電快速的旗艦手機,如果不出意外,它應該也是我用過續航時間最長的旗艦手機。

音質好不好?

話說這種看上去就非常“簡易”的USB Type-C轉接頭售價僅僅24元還包郵,幾塊錢DAC元件物料成本就決定了不可能達到發燒級別。至少跟OV那種主打音樂播放能說得上DAC和運放晶片型號的手機相比,聲音輸出肯定有差距。

聲音表現方面,華為Mate 10 Pro也沒讓我失望,雖然是防水喇叭有橡膠墊圈和薄膜,聲音有點蒙,但是外放音量還是非常洪亮。

最近氪金了網易雲音樂會員,因為它的根據你的收藏,每日智慧推薦30首歌單的功能非常的能抓住聽眾的心思。

EMUI 8.0的一些AI新特性

除了相機之外,華為麒麟970的AI NPU還在智慧助手中體現出來,它可以根據每天你開車運動的路線,判斷你的工作單位和家的地點,然後自動的根據路況預測你到家時間。

其實這點感覺有點恐怖,感覺這台手機在後臺默默監視著你唷。

快遞助手則是根據你的手機號碼判斷的你的快遞物流情況,這個跟支付寶的“我的快遞”功能是一樣的。

“稍後閱讀”幾乎可以在一切App中摘錄資訊,當做你統一的個人書簽我的最愛使用。這是非常抓住用戶痛點的功能。因為知識閱讀平臺很多,從網易新聞到今日頭條,從知乎到各種論壇,雖然它們各自都有收藏功能,但是到用起來的時候,你卻很難回憶到在哪個地方放進了我的最愛裡。現在有了“稍後閱讀”,你就可以從容地進行關鍵字搜索,快速查找記錄下來的資料了。

值不值得買?

見仁見智,我在20多天使用中基本上找不到華為Mate 10 Pro有什麼缺點,系統也非常穩定沒有遇到Bug,僅有的2次重啟手機都是因為EMUI 8.0推送版本更新。如果硬要說個缺點,那還是重量重了一點,螢幕尺寸大了一點,相比之下iPhone X的5.8寸更高屏占比的體積更適合口袋攜帶一些。

除此之外,華為Mate 10 Pro是一款接近完美的年度旗艦手機。它糅合了安卓機中最高的性能水準,第一流超過81%的屏占比和設計最時興的18:9全面屏概念。雙面玻璃的顏值更加不用說,摩卡金配色悶騷而不露。徠卡雙攝效果令人驚豔,最重要的是它顛覆了華為手機拍照一般的傳統觀念,效果根據專業媒體評測DxO跟iPhone X和Pixel2差1~2分,實際對比拍照也確實是比iPhone X的攝像頭畫質差一點點,妥妥的打敗了iPhone 7/8 Plus和HTC U11,更不用說一大票號稱最強雙攝的千元機了,重量和厚度換來兩天一充的電池續航也無可挑剔。

基本上從我的角度評價手機的各個維度,它都是滿分五星或者四星半的水準。如果你需要一部旗艦手機而且負擔得起它的價格,華為Mate 10 Pro是一個非常出色的選擇,當然前提是你能搶得到現貨。

想瞭解更多相關內容,點擊下方“瞭解更多”,你會收穫更多相關優質內容

也在18:9螢幕拉長的情況下得到了很合理的解釋。

而相比之下努力打造“真”全面屏概念的手機為了遷就螢幕能充滿整個手機上部空間,不是用劉海兒,就是用螢幕下方陶瓷壓電元件發聲代替聽筒,甚至奇怪的把前置攝像頭移到了“下巴”“嘴角”的異化設計,更難以接受——而且我跟你打賭某廠家全面屏12代設計皆不同,下一代又會後悔攝像頭又會換地方,這說明其實他們也不確定現行的“真”全面屏方案是不是最優化的選擇。

手機全面屏設計,求新還是求穩,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難題。

做工怎麼樣?

講道理,原來我都是用1500元以下的手機,雖然家裡老婆大人用的是iPhone,iPhone的工藝基本無需擔心,而1500以下的手機工藝多多少少是有瑕疵的。例如對不齊的注塑與鋁合金外殼接合縫,或者中框、頭尾過渡使用塑膠材質代替,裝歪的攝像頭,松垮的按鍵,GFF全貼合螢幕,1T1R的WIFI天線,不支援5G頻段WIFI,夜晚拍攝模糊的攝像頭。

這台棕色的華為Mate 10 Pro,明顯是比較注重低調內斂的配色。工藝上也能感受到跟一貫的2k以下的千元機完全不同的精緻。

鋼化玻璃背殼、傳導無線射頻信號的塑膠鑲嵌在金屬中框,三種材質完美的拼合。

前面也已經說過了,鑲嵌了密封橡膠圈的SIM卡槽。

取消了3.5耳機孔也有助於提高防水性能。

同樣是防水處理的聽筒。

防水設計的外放喇叭和USB Type-C介面。

鎖屏和音量按鍵也是經過CNC倒角並且進行防水密封處理。

機身工藝上,華為Mate 10 Pro保持了iPhone X類似的旗艦手機水準。不過說實話,iPhone X的中框用不銹鋼材質CNC加工再用極高目數的砂紙將表面打磨成鏡面的工藝是非常“變態”的,華為Mate 10 Pro的工藝更為“務實”一點。

螢幕效果好不好?

華為Mate 10 Pro和保時捷版本採用的是18:9的全面屏設計,OLED螢幕。面板供應商目前不明確,但華為消費者BG高管李小龍已經明確說了不是國產螢幕,是日韓;三星內部員工@戈藍V也透露華為Mate10 Pro和保時捷版本的 OLED 面板全部來自韓系屏廠,猜測華為Mate10 Pro和保時捷版本很大概率是JDI和LG。因為如果是三星提供的AMOLED顯示幕應該會說明用AMOLED,現在看不太像可能是三星AMOLED面板。

就螢幕效果來說,正面看華為Mate 10 Pro和iPhone X可以說不相上下,而斜角看的話,無論是iPhone X還是魅藍Note6都出現明顯色溫偏色。魅藍Note6的螢幕觀看視角稍微偏一點還出現了大幅度的亮度下降。

看色溫變化,偏離螢幕中心越多就變色越厲害,千元機的GFF貼合跟旗艦級手機的螢幕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張大媽也變色了。

華為Mate 10 Pro這一回螢幕效果非常理想,包括自動亮度感應的功能都非常靠譜,尤其是突然從室內走到室外,能很好地調亮螢幕,保持一致的清晰度——360N5和魅藍Note6的自動亮度感應調節螢幕亮度能把你氣死。

單手操作舒服嗎?

從華為Mate 10 Pro的螢幕尺寸上來看,傳統的6寸螢幕大屏手機對於小手和女性的用戶來說並不算友好。幸運的是這一次華為Mate 10 Pro擁有81%超高的屏占比,加上18:9拉長了螢幕比例,它比傳統5.5英寸螢幕的手機更容易單手操控。如果你之前操作5.5英寸手機毫不費力,自然使用華為Mate 10 Pro會更輕鬆。

相對來說,iPhone X比起原來iPhone 6/7/8 Plus那款沿用4年5.5寸螢幕卻擁有超低67%屏占比的設計來說簡直是脫胎換骨。公正地說同樣手大小的情況下,說它比華為Mate 10 Pro更容易持握。

不過華為也有變通的辦法就是切換到小屏模式,不過這樣畢竟浪費了這塊6寸大屏。

當然除了手機螢幕尺寸和屏占比之外,手機的重量和厚度也一定程度的影響到手機的單手操控性。

毫無疑問,華為Mate 10 Pro比三星S8+和魅族Pro7Plus這樣的旗艦機型更重。原因是它裝載的4000mAh的電池。這塊電池帶來了超過8小時亮屏時間和充滿電可以連續使用2天一夜無需充電的電池超長續航。

iPhone X在內置2715mAh電池的情況下重量還是跟華為Mate 10 Pro相當。當然這已經比iPhone 7 Plus的202g好多了,iPhone 6/7/8 Plus在床上用相信大家都有重達200g手機脫手拍到臉上的經歷吧。

機身厚度方面也是這樣,因為兩台手機都貼了鋼化膜,實際上卡尺的厚度-0.2mm才是手機的真正厚度。華為Mate 10 Pro同樣因為加量的電池所以不能再打進7mm以下的厚度,當然太薄並不是什麼好事,大家想想去年的三星Note7,今年的機型3500+mAh電池容量基本沒有手機不敢拼死壓縮厚度到7mm之內了。

華為Mate 10 Pro 6寸螢幕手機身形甚至比5.5寸的非全面屏機型輪廓更小,無論是手持,拍照,單手操作的手感都非常的合適。雖然減小電池容量能讓手機更薄更輕手感會更好,但是我們的廠家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更大容量的電池和更長的續航。

性能有多強?

前面說了麒麟CPU採用8核心架構,分別是4核ARM Cortex-A73和4核ARM Cortex-A53,最高主頻為2.8GHz-3.0GHz,除了CPU之外,還有GPU用上了ARM在2017年5月剛剛發佈的Mali-G72架構,GPU也從麒麟960的8核增加到了12核,性能較Mali-G71有所提升。6G RAM採用的是三星LPDDR4記憶體晶片,128G存儲採用的是東芝15nm工藝UFS 2.1 Gen 5.0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編號為THGAF4T0N8LBAIR

不過在蘋果A11 Bionic面前,麒麟970性能還差著一代的距離。當然這個不慚愧,因為Apple從核心到GPU全都是自己設計,為了跟在座各位相比清新脫俗的存儲性能,還專門收購了一家SSD主控廠商,使用NVMe主控進行NAND快閃記憶體讀寫操作。

不過在安卓這邊,麒麟970依然是可以穩穩的跟驍龍835掰腕子。

而且在通訊性能上面,華為Mate 10 Pro不是一般的給力。雙4G待機就不用說了,上網速度也是電光石火那樣的快。實測電信4G速度,社區中速度比較慢,跑到大路邊就能跑上上百兆,跟使用者密度和社區基站位置有很大關係。

華為Mate 10 Pro,WIFI寬頻連線速度。

攝像頭拍照給不給力?

華為Mate 10 Pro徠卡雙攝相機兩個攝像頭的光圈為f/1.6——1200萬圖元的彩色攝像頭具備O.I.S光學防抖功能、另一個2000萬圖元攝像頭拍攝黑白照片。麒麟970升級的光學技術和後處理技術的進步,把Mate 10相機的拍照能力推到全新高度。

除了主觀體驗,專業實驗室DxO的評測結果也驗證了我的印象。其實它跟iPhone X的拍照片真的相差無幾,iPhone X剛拿到的時候,小夥伴對那攝像頭成像品質都表示:媽呀,驚呆了。我老婆閨蜜居然在一個晚飯的時間裡就那iPhone X拍了800多張自拍,華為Mate 10 Pro跟iPhone X是同一天拿到的,在試用的過程中自然也拍攝了大量的同一場景對比。

測試樣張#01

iPhone X的果粒反光光澤更加銳利。

測試樣張#02

iPhoen X石榴籽表現更好,光澤銳利,華為Mate 10 Pro有點抖動的模糊。

測試樣張#03

這張看扶手下的壯錦紋理,iPhone X更好,能表現出最淡的一層紋理。

測試樣張#04

這張大光比場景,華為Mate 10 Pro表現更好,iPhone X燈光的光斑過曝嚴重。

測試樣張#05

這張iPhone X細節更好,尤其是韭菜的紋理表現。

測試樣張#06

這張iPhone X細節更好,尤其是蔥皮的紋理表現。

測試樣張#07

iPhone X贏,華為Mate 10 Pro輸在燈泡上有“鋸齒”,右上角的“A”沒有iPhone X拍得清晰。

測試樣張#08

iPhone X輸在燈箱過曝,華為Mate 10 Pro輸在了不請自來的“鋸齒”。

總的來說,iPhone X的寬容度不如華為Mate 10 Pro,高光基本上鐵定溢出;但是其他拍照場景iPhone X拍照都強華為Mat e 10 Pro一線,尤其是對植物和花紋紋理的表現上。儘管拍照輸給了iPhone X,不過華為Mate 10 Pro依然可以驕傲,因為iPhone X售價足足是華為Mate 10 Pro的2倍。

因為曝光控制準確,華為Mate 10 Pro能比iPhone X在高光部分提供更豐富的細節,它的曝光程式傾向於保守,而iPhone X傾向於過曝,而且為了更乾淨的畫質,iPhone X的相機程式傾向於自動感光度偏低,比如室內iPhone X選擇ISO 64曝光,而華為Mate 10 Pro就會選擇ISO 200。這樣室內低光環境下華為Mate 10 Pro不容易手抖,成像品質也得到提升。

華為相機的手動模式使用起來很有趣,因為具有光學防抖,即使沒有三腳架,利用預設的特效相機功能,用戶也能拍攝出清晰、色彩生動的照片。

華為Mate 10 Pro和iPhone X都支援RAW模式,那麼RAW模式有什麼好處呢?

RAW帶來的第一個突破是拍照的白平衡設置不需要再管了

大家知道,對於手機和相機拍照來說,白平衡能力是一個總要的考較指標。不正確的的白平衡,最直接的偏色。甚至因為相機自動白平衡傾向問題,尼康黃索尼黃和佳能粉的口水大戰見得不要太多了。

其中鎢光,螢光燈等光源都是很難調整白平衡的,如果這種場合,給相機使用自動白平衡,往往會導致嚴重偏色。就算指定相機機內預設白平衡類型,由於一個鎢光白平衡就要應付白熾燈、碘鎢燈等等色溫連續變化的情況,也很難做到完全正確。

還有更加複雜的情況,就是複合光源,如夜晚的街道。閃光燈和環境光源同時作用,高壓水銀燈和碘鎢燈同時照耀的情況。如果現場沒有攜帶灰板進行手動白平衡,那麼只能回去後借助PS、TP、光影魔術手等工具對JPG檔進行色彩平衡矯正,這樣的情況不可避免的會增大噪點(特別是晚上夜景噪點本來就很大的情況)

RAW帶來的第二個突破是曝光

跟負片裡面的情況類似,RAW格式,使我們獲得了第二次曝光的機會,如果感覺照片曝光不太好,過曝或者欠曝,在Lightroom中點下自動就能獲得很好的調整,然後在根據拍照意圖拖動曝光補償在匯出圖片即可。

華為Mate 10 Pro開啟RAW記錄的是DNG格式,而且RAW格式不會添加Mate 10 Pro和徠卡雙攝浮水印。但是只有Pro模式下能記錄DNG格式,大光圈(虛擬景深)模式,還有全景模式都不能記錄RAW格式。而2x虛擬變焦功能只是剪裁畫面輸出JPG而已,拍攝的RAW格式依然是1.0x的原圖。

華為的AI晶片處理主要的應用場景就是這個相機拍照時。相機程式能夠區分以下各種典型場景,完全是AI自動判斷,不需要人工選擇拍照模式。

根據AI判斷的結果,華為Mate 10 Pro會通過對應的拍照曝光程式。

這樣就能拍出更好的照片,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們經常需要用手機翻拍A4打印紙做記錄。普通手機拍照A4紙能拍成灰黑色的,紙張拍不白也文字也拍不清晰。

但是我在使用中發現華為Mate 10相機即使關閉美顏,拍攝出來的照片也有“人造”鋸齒的痕跡。如下圖所示,廣告燈箱的字體邊緣都是鋸齒狀的。

在視頻方面,大多數時間Mate 10 Pro都能拍攝完美的4K視頻,但在追拍運動物體的時候會出現不穩定的拉風箱的情況。就是原本追拍家裡的寵物貴賓,突然會一下焦點對到前面的地板,又拉回來。

電池續航耐不耐久?

華為Mate 10 Pro不支援無線充電,支援華為SuperCharge快充,使用原裝充電器可以在40分鐘內沖到60%以上的電量。

這個iPhone X支持無線充電,但隨機配送的充電頭不支持快充,無線充電也需要另買無線充電微波爐(底座)。

毫無懸念的,在電池續航方面iPhone X被華為Mate 10 Pro被幹趴了下。4000mAh的電池容量,華為Mate 10 Pro可以在雙卡雙4G待機的情況下,每天撥打30分鐘電話,每天上網累計4小時。的使用頻率下,從滿電到5%,可以工作35小時時間,也就是整整兩天一夜無需充電。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簡單地說,週末我們可以去外地旅行2天時間,華碩Mate 10 Pro完全可以不用帶充電器和充電線(當然個人建議旅行不帶充電線是一個自找麻煩的行為,萬一有什麼意外……)而iPhone X 100%電量早上7點出門,到了晚上11點唱K的時候你就要去找共用充電寶了。

華為Mate 10 Pro是台電量充足,充電快速的旗艦手機,如果不出意外,它應該也是我用過續航時間最長的旗艦手機。

音質好不好?

話說這種看上去就非常“簡易”的USB Type-C轉接頭售價僅僅24元還包郵,幾塊錢DAC元件物料成本就決定了不可能達到發燒級別。至少跟OV那種主打音樂播放能說得上DAC和運放晶片型號的手機相比,聲音輸出肯定有差距。

聲音表現方面,華為Mate 10 Pro也沒讓我失望,雖然是防水喇叭有橡膠墊圈和薄膜,聲音有點蒙,但是外放音量還是非常洪亮。

最近氪金了網易雲音樂會員,因為它的根據你的收藏,每日智慧推薦30首歌單的功能非常的能抓住聽眾的心思。

EMUI 8.0的一些AI新特性

除了相機之外,華為麒麟970的AI NPU還在智慧助手中體現出來,它可以根據每天你開車運動的路線,判斷你的工作單位和家的地點,然後自動的根據路況預測你到家時間。

其實這點感覺有點恐怖,感覺這台手機在後臺默默監視著你唷。

快遞助手則是根據你的手機號碼判斷的你的快遞物流情況,這個跟支付寶的“我的快遞”功能是一樣的。

“稍後閱讀”幾乎可以在一切App中摘錄資訊,當做你統一的個人書簽我的最愛使用。這是非常抓住用戶痛點的功能。因為知識閱讀平臺很多,從網易新聞到今日頭條,從知乎到各種論壇,雖然它們各自都有收藏功能,但是到用起來的時候,你卻很難回憶到在哪個地方放進了我的最愛裡。現在有了“稍後閱讀”,你就可以從容地進行關鍵字搜索,快速查找記錄下來的資料了。

值不值得買?

見仁見智,我在20多天使用中基本上找不到華為Mate 10 Pro有什麼缺點,系統也非常穩定沒有遇到Bug,僅有的2次重啟手機都是因為EMUI 8.0推送版本更新。如果硬要說個缺點,那還是重量重了一點,螢幕尺寸大了一點,相比之下iPhone X的5.8寸更高屏占比的體積更適合口袋攜帶一些。

除此之外,華為Mate 10 Pro是一款接近完美的年度旗艦手機。它糅合了安卓機中最高的性能水準,第一流超過81%的屏占比和設計最時興的18:9全面屏概念。雙面玻璃的顏值更加不用說,摩卡金配色悶騷而不露。徠卡雙攝效果令人驚豔,最重要的是它顛覆了華為手機拍照一般的傳統觀念,效果根據專業媒體評測DxO跟iPhone X和Pixel2差1~2分,實際對比拍照也確實是比iPhone X的攝像頭畫質差一點點,妥妥的打敗了iPhone 7/8 Plus和HTC U11,更不用說一大票號稱最強雙攝的千元機了,重量和厚度換來兩天一充的電池續航也無可挑剔。

基本上從我的角度評價手機的各個維度,它都是滿分五星或者四星半的水準。如果你需要一部旗艦手機而且負擔得起它的價格,華為Mate 10 Pro是一個非常出色的選擇,當然前提是你能搶得到現貨。

想瞭解更多相關內容,點擊下方“瞭解更多”,你會收穫更多相關優質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