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以史為鑒丨巧言亂德 警惕巧言利口之人

作者:清江

導讀:有德者, 則其言語必定切於實際, 值得信賴;巧言如簧, 甘辭利口, 似是而非者, 雖有滔滔不絕之長篇大論, 心術不正, 適足以助長其惡, 于人於己, 有何益處?

《論語·衛靈公》講:“巧言亂德”。 孔子一向反對說得多, 做得少, 言過其實, 尤其反對花言巧語, 反對利口的佞者。 在孔子看來, 巧言容易掩蓋事實真相, 那些善於說巧言者, 也容易偽裝自己, 混淆視聽, 為人不誠實, 足以亂德。 這也是告誡我們“有言者不必有德”, 要注意那些巧言利口之人。

漢高祖劉邦想要廢太子, 立得寵的戚夫人的兒子如意為太子,

大臣紛紛進諫制止, 都不能說服劉邦。 而周昌在朝廷上強烈反對, 漢高祖問他的理由是什麼, 然而周昌有點口吃, 本來說話就困難, 加上怒氣正盛, 更加說不出話來, 只能回答道:“臣口不能言, 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雖欲廢太子, 臣期期不奉詔。 ”

劉邦欣然而笑, 也就打消了原來的念頭。 周昌為人本來就為人正直, 敢於直言, 因此劉邦素憚周昌。 這才是《論語·憲問》說的:“有德者必有言”, 所說雖不是什麼錦繡篇章, 但切實有用, 勝過多少花言巧語。

張釋之跟隨漢文帝出行, 登臨虎圈, 漢文帝詢問登記在冊的各種禽獸的情況, 問了十幾個問題, 上林尉全都回答不出來。 看管虎圈的嗇夫從一旁代替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問題, 回答得十分圓滿。

想借此顯示自己自己的才能, 表示自己回答問題有如響之應聲那樣快, 不帶一點遲疑。

漢文帝說:“做官吏不該像這樣嗎?上林尉的水準不行, 靠不住!”於是命令張釋之讓嗇夫做上林令。 張釋之過了一會兒才上前說:“陛下認為絳侯周勃是怎樣的人呢?”文帝說:“是長者啊!”又問:“東陽侯張相如是怎樣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說:“是個長者。 ”

張釋之對漢文帝說:“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 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 豈學此嗇夫諜諜利口捷給哉!且秦以任刀筆之吏, 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 然其敝徒文具耳, 無惻隱之實。 ”

張釋之認為,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秦王聽不到自己的過失, 國勢日衰, 到秦二世時, 天下就土崩瓦解了。 現在皇上因為嗇夫伶牙俐齒就越級提拔他,

恐怕天下人都會追隨這種風氣, 爭相施展口舌之能而不求實際。 況且在下位的人被在上的人感化, 比影之隨形、響之應聲還要快, 所以皇上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不審慎啊!”

文帝於是取消了原來的打算, 不再任命嗇夫為上林令。 正所謂“有言者不必有德”, 如歐陽修《與高司諫書》中所痛斥的高若訥之流, 身為諫官, 顛倒是非, 混淆黑白, 一張利口適足以助其惡。

“有德者必有言, 有言者不必有德。 ”有德者, 則其言語必定切於實際, 值得信賴;巧言如簧, 甘辭利口, 似是而非者, 雖有滔滔不絕之長篇大論, 心術不正, 適足以助長其惡, 于人於己, 有何益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