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百萬之師如山崩塌、如天事業一朝瓦解,只因統帥犯下一個致命錯誤

“三百年老店是如何煉成的”之創始團隊(32)

李密打反擊戰, 有兩個前提:一是時機要恰到好處, 就是王世充渡河之時;二是剩下這萬把人團結一致、敢拼。 可結果呢?一條也沒做到。

先說時機:李密本以治軍嚴明著稱, 但關鍵時刻、關鍵環節卻掉了鏈子。 派出的偵察兵犯迷糊, 不知是沒發現呢、還是沒及時上報, 反正等李密知道時敵軍已渡過洛水。 這樣, 打的時機就錯過了。

再看團結:第一個不團結的, 就是主力騎兵統領單雄信。

單雄信此人, 一貫是牆頭草、隨風倒, 按史書講叫‘輕於去就’。 當初也有人勸李密:這樣的人留之何用,

除掉算了。 李密一方面是愛才, 另一方面和不殺邴元真一樣, 自以為魅力指數高、粉絲多, 這些人不會不聽招呼, 所以就沒下手。

但到了關鍵時候, 這些不靠譜的人就成了禍害。 王世充大軍到了跟前, ‘單雄信等勒兵自據, 密度不能支, 帥麾下輕騎奔虎牢。 ’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這就是元代史家胡三省對李密處理這些事情的評論。 亂世之中、強手對決, 怎容許有如此差錯?李密之敗, 首敗於用人。

不過此時, 李密還沒有承認他的失敗。 逃到虎牢, 他召集了偃師戰敗後的第一次形勢分析會。

李密的第一方案是去黎陽投奔徐世勣。

這個想法一經提出便遭到反對。 有人說:“殺翟讓的時候, 徐世勣差點就沒命了。 現在脖子上傷還沒好,

咱們兵敗投奔, 能有好果子吃嗎?”

這時候能跟著李密的, 都是鐵杆心腹。 此人說不去, 其他人沒反對, 等於全票否決, 李密也沒有再堅持。 於是, 這個方案就黃了。 這件事說明了什麼呢?說明李密周圍有個小圈子, 而徐世勣, 是大家眼裡的圈外人。

事後看, 徐世勣有勇有謀、重情義, 屬於能力很強、要求不多的極品下屬。 他又是瓦崗舊將。 這樣的人, 無論如何是要重用的。 前面說李密集團缺個二把手, 其實徐世勣正是最合適人選。

李密身邊, 另有一個重要人物王伯當。 偃師之戰他負責留守金鏞。 李密敗後, 王伯當掂量掂量, 感覺自己和王世充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趕緊撤到黃河對岸的河陽。 就是當初王世充全軍覆沒, 把自己關進牢裡、等著領導處分的那個地方。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王世充的狡猾:要認罪應該回洛陽啊, 連黃河都不過算什麼投案自首呢?估計真要問罪他就轉身投李密了。

李密一行改道西行至河陽, 與王伯當會合。 在河陽, 召開了第二次形勢分析會。

會上, 李密拿出了他的第二方案:‘密欲南阻河, 北守太行, 東連黎陽, 以圖進取。 ’

這個方案再次遭到一致反對。 這回不再是有人說了, 而是諸將皆曰:‘今兵新失利, 眾心危懼, 若更停留, 恐叛亡不日而盡。 又人情不願, 難以成功。 ’

見此情景, 李密萬念俱灰:“我稱魏公, 靠的是眾人擁戴。 現眾心散失, 還有什麼出路!”言畢撥劍自刎。 王伯當一貫反應快, 立即抱住李密, 號啕大哭。

我們現在利用下讀史者的優越性,

將畫面定格, 評一評當下的情景。

先看王伯當。 可以說忠則有餘、謀則不足;或說‘心有餘而力不足’。 當此危難之際, 悲情無益。 需要的, 是智慧和意志。 李密提出‘東連黎陽, 以圖進取’, 還是對徐世勣抱有期望。 王伯當如果眼光夠, 就該瞭解以徐的能力和為人, 完全擔得起這份期望。 瓦崗寨就在黎陽近旁的滑縣, 那一帶可以說是革命老區, 有地利之便。 再加上黎陽糧倉, 捲土重來並不是空談。 可是, 在這個李密最需要支援的時刻, 王伯當沒能提出建設性意見。 再回想當初殺翟讓後, 李密派王伯當參與對翟讓舊部的領導。 等於叫他去‘挖牆腳’、‘摻沙子’。 從結果看, 任務完成得並不好。 單雄信照樣帶著部隊叛變、徐世勣照樣還是圈外人。

再看李密。

應該說, 李密的‘逆商’還是差了一點。 逆境面前, 別人可以退縮, 唯有老闆必須堅持到底。 為什麼唐僧可以當領導?因為只有他, 粉身碎骨也要前往西天。 李密起家, 遭受無數挫折和磨難, 都挺了過來。 但偃師之敗不一樣。 這不是一般成功路上的失敗, 而是功敗垂成之‘敗’。 那麼多人在他面前倒下:楊玄感、張須陁、宇文化及, 還有翟讓;千萬個生命消逝于洛水兩岸。 就在擊潰王世充、洛陽已唾手可得之際, 竟一敗塗地。 這種挫折, 恐怕只有鋼鐵之心方能承受。 所謂‘逆商’, 最終考驗的, 大概就是這種從巔峰的跌落吧。 不過欲成就大業, 本不能用一般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李密說:“孤道窮矣!”他忘了:滄海橫流, 方顯英雄本色。 帝王、尤其創業之帝, 都是孤獨的行者。他們總是走在無人之處、途窮之地,所謂‘諸將’,不過跟隨者罷了。

李密的第二個致命錯誤,在於用人。李密說:“孤所恃者眾也。”其實光人多沒有用。王世充不是照樣用兩萬殘兵打敗他三十萬大軍嗎?有用的是團隊,只有團隊才是統帥堅實的依靠。

所謂團隊,也不是什麼玄妙的東西。不過就是配合默契、任何時候都能承擔起自己那份責任的骨幹隊伍。李密手下不是沒人,他的錯誤,在於沒有把這些人很好地組合起來。

仍以徐世勣、王伯當為例。假如打敗宇文化及後,留王伯當鎮守黎陽,而調徐世勣到帥府統領馬軍。首先,洛口城下可以一戰吧。即便敗退,去黎陽投王伯當,眾將也不會有任何疑問。

知人善任、人盡其才,本是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極端情況下甚至是唯一的工作。劉邦就是典型例子:大主意都是底下人拿,他的事,就是用好人才。可偏偏在這個最重要的事情上,李密犯下無可挽回的錯誤。

百萬之師如山崩塌,大好形勢一朝瓦解。從此,李密如天事業化作灰燼、隨洛水東流而去……

都是孤獨的行者。他們總是走在無人之處、途窮之地,所謂‘諸將’,不過跟隨者罷了。

李密的第二個致命錯誤,在於用人。李密說:“孤所恃者眾也。”其實光人多沒有用。王世充不是照樣用兩萬殘兵打敗他三十萬大軍嗎?有用的是團隊,只有團隊才是統帥堅實的依靠。

所謂團隊,也不是什麼玄妙的東西。不過就是配合默契、任何時候都能承擔起自己那份責任的骨幹隊伍。李密手下不是沒人,他的錯誤,在於沒有把這些人很好地組合起來。

仍以徐世勣、王伯當為例。假如打敗宇文化及後,留王伯當鎮守黎陽,而調徐世勣到帥府統領馬軍。首先,洛口城下可以一戰吧。即便敗退,去黎陽投王伯當,眾將也不會有任何疑問。

知人善任、人盡其才,本是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極端情況下甚至是唯一的工作。劉邦就是典型例子:大主意都是底下人拿,他的事,就是用好人才。可偏偏在這個最重要的事情上,李密犯下無可挽回的錯誤。

百萬之師如山崩塌,大好形勢一朝瓦解。從此,李密如天事業化作灰燼、隨洛水東流而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