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馬雲:之所以成為BAT,是因為我們相信未來!

每一次, 我都要在烏鎮互聯網大會分享對未來的看法, 特別是過去一年的一些思考。

一、每個企業都必須要升級

討論到傳統經濟向互聯網經濟和數字經濟轉型, 我個人這樣想:未必每個企業一定要轉型, 但是每個企業都必須要升級, 這是因為未來變了, 市場變了, 規模變了, 人數變了, 量變了, 所以你不變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實過去18年阿裡巴巴經歷了無數痛苦的轉型和升級, 今天的阿裡巴巴絕不是18年以前的阿裡巴巴, 今天的阿裡巴巴也不是一年以前的阿裡巴巴, 我們內部反觀已經做過的事,

都覺得是非常之艱難的轉型。

轉型一定是痛苦的, 我記得有幾次轉型:

9年前內部討論最激烈的一次決策, 就是我們應該把這個公司變成資料公司, 因為我們認為未來是雲和大計算資料的時代。 那是9年前的討論。

另外一次轉型, 我們抓住移動互聯網的一波潮流, 要把自己變得符合移動搜索、移動社交, 特別是社交。 我們看得非常清楚, 社交一定會賺錢, 而且會快速成功, 但是對於雲計算、大資料, 30年內我們都不知道它怎麼掙錢, 但是我們知道這是趨勢。

公司的選擇:

第一, 往未來走,

第二, 往未來10年走,

第三, 往未來20年走。

我們最後決定選擇的路徑往未來20、30年走。

這個決定最痛苦的就是, 第一, 你不知道怎麼掙錢;第二, 做了這個決定你也不知道怎麼活下來。

後來整個移動社交、移動端各種應用出來之後, 有沒有痛苦過?當然痛苦過, 但是我們知道我們選擇了未來, 就只能毫不猶豫的走下去。

到今天為止, 大家對雲計算、大資料有了點感覺, 大家覺得這是一個趨勢、未來。 而我們在9年以前做了這個決定, 在今天看來這個決定是正確的, 但當時是極其痛苦的。

還有一個決定, 5、6年之前, 大家都在PC上做電子商務, 突然我們認為移動互聯網手機購物一定是未來。 我們做這個決定的時候, 移動手機購物只占整個購物的不到5%, 但你如果不做這個決定, 也許真不往移動手機走, 但我們感覺一定要從PC走向手機。

當時我們內部討論過, 手機這麼小的螢幕怎麼購物啊?大部分的人認為手機太小,

不可能成為電子商務未來購物的趨勢, 後來我們認為不管怎麼樣, 這一定是未來, 因為年輕人並沒有覺得手機螢幕小, 是我們這幫老頭子認為手機螢幕小了。

二、怎麼能走向“數字經濟”?

到今天為止, 這個痛苦終於值得了。

我們曾“All in無線”, 如今:雙十一近90%的交易量是在手機端實現的。 一旦要做這個決定是非常痛苦, 走的路上也是非常痛苦, 各位你想好了沒有?

今天從傳統經濟走向數字經濟是必然, 你選擇也得走, 不選擇也得走, 但關鍵是怎麼走?我相信今天已經不需要討論, 要不要走向數字經濟, 絕大部分就必須往這方面走, 但怎麼走?

第一, 一把手要改革。

說要改革說了很久, 不改上面的人不行, 一把手、領導要改變,

進行領導力升級。 企業也一樣, 你小企業的時候沒問題, 企業規模超過100億收入的時候, 領導者一定必須升級。 境界高未必做得成大企業, 但是一個大企業的領導者必須境界高。

我們經常講, 贏在細節, 輸在格局, 大企業一般都輸在格局上。 因為大企業的事情太多, 領導必須站得高, 哪些問題事今天一定要跨過的, 哪些問題可能放在明天跨, 這些優先順序才是領導力。

第二, 組織要變革。

很多人說我戰略變了, 但是我組織沒變, 依舊是張三、李四在做事, 這就會永遠停留在學術討論層面。

各個部門, 從政府到機構到所有的企業, 我們要轉型、要升級。 第一領導沒變, 第二組織沒變, 第三我們願景變成樂觀, 原來我們判斷10年是這個樣子,

未來會不會有變, 如果願景變了組織必須變, 領導力必須提升, 這樣去思考, 我相信我們才有可能。

至於什麼叫新經濟、舊經濟, 我自己覺得新經濟是短暫的, 我同意WEF那位朋友講的, 什麼新經濟、舊經濟最後就是經濟, 此時此刻稱之為新經濟。

“新零售、新製造、新技術、新能源、新金融”在這幾年內稱為新, 過幾年就是老, 提出新的概念, 是希望大家記住我們今天面臨這樣一種挑戰和機遇。

你必須改變自己, 衣服今天新明天就舊了, 企業也一樣, 我希望大家要記住, 我的看法是人人都需要升級。

三、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 互為硬幣的兩面

另外分享幾個觀點和看法, 關於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

其實, 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不能說,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就不發展虛擬經濟。

什麼是虛擬經濟?一般來說,金融為虛擬經濟,我們國家要發展實體經濟,一定要發展好虛擬經濟。虛擬經濟過去是發展得不好不完善,而不是不要發展,這兩個千萬不要對立起來。

第一,實體經濟離不開金融的支援,金融更離不開發展實體經濟。我們國家的虛擬經濟就尤其在金融領域裡面是發展得太不完善,更要進行發展,不要把哪個忘記了,只有這個樣子才是正常的。

第二,發展所謂的實體經濟,又把它統一成製造業。其實實體經濟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服務業。服務業和製造業也是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尤其像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有14億人口,沒有現代服務業,怎麼解決就業?

大家挖空心思講大力發展製造業,製造業接下來的趨勢是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為主,今後製造業不解決就業,就業就會越來越少,我們的就業到底該去哪裡?

如果我們的技術為技術而技術,為先進而先進,讓很多人茫然,我們的社會就真的出問題了。

要真正做好的是這幫人轉型出來該幹什麼,所以我覺得首先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而且美國以及歐洲很多製造業先進國家之所以先進,是因為他們把低端製造業轉移給了發展中國家,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金融體系在高科技領域發展起來後,因為他的製造業越來越高端,製造業的高端首先要建立強大的現代服務業基礎。更何況未來沒有純製造業、沒有純服務業。未來的製造業一定是服務業,尤其到了IOT時代,你的純製造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的服務業一定是製造業。

你說海底撈到底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海底撈大家都認為它是服務業,我認為它屬於製造業,它從火鍋料的採購到一路切,其實只有把菜品端上來那一刻是服務業。

你說BAT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我說是製造業,我們製造了大量的資料,處理資訊製造過以後,跟別人去分享。

有的人講我只做服務業我不做製造業,或者我只做製造業不做服務業,我覺得都不靠譜。我們要辯證地思考,看未來的形勢,判斷未來的趨勢調整你的策略,這是我的看法。

我們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非洲、東南亞一帶,一定要思考到高科技來了以後我們人該怎麼辦,現在人人都在擔心就業,人人都在擔心會失去工作,但我們一定不缺工作,只是我們缺乏想像力,這是我的一個看法。

我們國家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中的現代服務業,並且我們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阿裡巴巴如何轉型,我們如何走向數字經濟?

9年前決定整個阿裡巴巴走向大資料、雲計算的時候,我在公司內部講過一句話,“我們把一切業務資料化,一切資料業務化”。

我們所有的業務必須資料化,因為只有所有的業務變成資料,我們才有可能進入資料時代,但是未來我們所有的資料要業務化,因為只有這樣資料才會為社會服務、為客戶服務。

這些問題我覺得要用制度去保障,用組織去保障,用人去保障,保障你的信念,保障你相信的未來。

四、新經濟是創造力經濟、想像力經濟

最後談一個觀點,今天我們所有的人不要純考慮數字經濟、傳統經濟,好像我很傳統似的,其實今天很多傳統經濟技術含量非常之高。

什麼叫做“新經濟”?

其實是創造力經濟、想像力經濟,我們去創造,我們去想像。

什麼是“新”?

“新”就是創造力、想像力。

我覺得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知識欠缺,不能因為自己的境界欠缺,阻礙了自己的想像力。我們更不能因為自己的境界比較低,我們自己的想像力比較低,我們的知識結構比較低,就去限制別人的想像力。

想像力經濟和創造力經濟就是今天所謂的“新”字。很多未來在今天是很難想像的,30年以後的事情,大家想像不了。阿裡經歷18年走到今天,大家也沒有想像到。

估計別人80年的努力沒有我們18年多,別人80年犯的錯誤沒有我們18個月犯的多,別人80年加班加點沒有我們18年多。我們18年來堅持一點一點地比別人大一點,但未來的18年、20年,無數的企業無數的組織會依靠互聯網、大資料的變化。

你是否準備好像我們這樣加班加點?

你是否準備好像我們公司內部為決策敲桌子砸板凳,3天、5天不講話,但最後還要一起幹?

這些都是轉型的痛苦。

我們都覺得轉型很重要,但你願意為此付出代價嗎?我們也好,是BAT也好,之所以成為BAT,背後的強大動力,是因為我們相信未來。

記得我去年講的話,很多人因為看見而相信,但是我們這些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我們相信它是未來,我們看見它是未來,我們把它變成未來,這個才是轉型過程中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要有的東西。

五、你必須要有平臺的思想

當然,剛才華為的同事講,很多人擔心要麼你成為平臺,要麼你被平臺化,我自己覺得,其實被平臺化也是蠻好的事情。

第一次技術革命誕生了工廠,第二次技術革命過去100年誕生並強化了公司,第三次技術革命將誕生平臺性企業。而我們國家目前對平臺性企業、平臺性經濟的理解,十分重視,其實不僅是我們國家,全世界都比較重視。

平臺性最主要的思考是讓別人越來越強大;平臺性最重要的思想和理念是共用。跟上世紀“以我為主”的思考變革不同,它必須是以別人為思想,這一點未必每個人都做得到。

平臺要有強大的服務能力,平臺要有強大的製造能力,平臺要有強大的以別人利益為中心的能力,這是本世紀新技術誕生出的事物。

有一點是肯定的,你的企業未必能成為平臺,但你的企業必須要有平臺的共用思想、分享思想,因為只有這樣的思想才能讓別人、讓你的客戶更強大。

像我們這樣的大企業,我們的平臺是希望小企業越強大,年輕人越強大,但你如果是小企業,就應該把自己的公司的思想定為:讓你的員工更強大,讓你的客戶更強大,讓你的合作夥伴更強大。這也是平臺思想。

你未必要有平臺的能力,但你必須要有平臺的思想和平臺的修為,這才是最重要的。

未來世界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大平臺,就像“航母”是一個平臺,但是請問全世界有多少國家造得起航母,能造航母,能運營航母?“航母”就是平臺的思想,將會對本世紀和下世紀的整個經濟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作為經濟體平臺的運營者,公司越大,擔當的責任越大。

今天如果重新來過,我不願意把阿裡巴巴變成平臺,因為平臺太複雜,你擔當了很多政府應該做的事情,但這不是因為我們幹的好,是因為技術和這種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很多事情要用技術保障,要用組織保障,要用領導力保障。

這是我講的一些觀點和看法,未必是很對的,但只是給大家一些思考,希望大家每次來到烏鎮會議,都是可以坐在一起討論和分享的。

內容源自:2017年12月5日第四屆世界烏鎮互聯網大會馬雲演講

中國首個HR圈層生態社群——儒思HR人力資源網小編轉自“湖畔大學三板斧”

不能說,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就不發展虛擬經濟。

什麼是虛擬經濟?一般來說,金融為虛擬經濟,我們國家要發展實體經濟,一定要發展好虛擬經濟。虛擬經濟過去是發展得不好不完善,而不是不要發展,這兩個千萬不要對立起來。

第一,實體經濟離不開金融的支援,金融更離不開發展實體經濟。我們國家的虛擬經濟就尤其在金融領域裡面是發展得太不完善,更要進行發展,不要把哪個忘記了,只有這個樣子才是正常的。

第二,發展所謂的實體經濟,又把它統一成製造業。其實實體經濟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服務業。服務業和製造業也是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尤其像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有14億人口,沒有現代服務業,怎麼解決就業?

大家挖空心思講大力發展製造業,製造業接下來的趨勢是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為主,今後製造業不解決就業,就業就會越來越少,我們的就業到底該去哪裡?

如果我們的技術為技術而技術,為先進而先進,讓很多人茫然,我們的社會就真的出問題了。

要真正做好的是這幫人轉型出來該幹什麼,所以我覺得首先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而且美國以及歐洲很多製造業先進國家之所以先進,是因為他們把低端製造業轉移給了發展中國家,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金融體系在高科技領域發展起來後,因為他的製造業越來越高端,製造業的高端首先要建立強大的現代服務業基礎。更何況未來沒有純製造業、沒有純服務業。未來的製造業一定是服務業,尤其到了IOT時代,你的純製造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的服務業一定是製造業。

你說海底撈到底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海底撈大家都認為它是服務業,我認為它屬於製造業,它從火鍋料的採購到一路切,其實只有把菜品端上來那一刻是服務業。

你說BAT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我說是製造業,我們製造了大量的資料,處理資訊製造過以後,跟別人去分享。

有的人講我只做服務業我不做製造業,或者我只做製造業不做服務業,我覺得都不靠譜。我們要辯證地思考,看未來的形勢,判斷未來的趨勢調整你的策略,這是我的看法。

我們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非洲、東南亞一帶,一定要思考到高科技來了以後我們人該怎麼辦,現在人人都在擔心就業,人人都在擔心會失去工作,但我們一定不缺工作,只是我們缺乏想像力,這是我的一個看法。

我們國家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中的現代服務業,並且我們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阿裡巴巴如何轉型,我們如何走向數字經濟?

9年前決定整個阿裡巴巴走向大資料、雲計算的時候,我在公司內部講過一句話,“我們把一切業務資料化,一切資料業務化”。

我們所有的業務必須資料化,因為只有所有的業務變成資料,我們才有可能進入資料時代,但是未來我們所有的資料要業務化,因為只有這樣資料才會為社會服務、為客戶服務。

這些問題我覺得要用制度去保障,用組織去保障,用人去保障,保障你的信念,保障你相信的未來。

四、新經濟是創造力經濟、想像力經濟

最後談一個觀點,今天我們所有的人不要純考慮數字經濟、傳統經濟,好像我很傳統似的,其實今天很多傳統經濟技術含量非常之高。

什麼叫做“新經濟”?

其實是創造力經濟、想像力經濟,我們去創造,我們去想像。

什麼是“新”?

“新”就是創造力、想像力。

我覺得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知識欠缺,不能因為自己的境界欠缺,阻礙了自己的想像力。我們更不能因為自己的境界比較低,我們自己的想像力比較低,我們的知識結構比較低,就去限制別人的想像力。

想像力經濟和創造力經濟就是今天所謂的“新”字。很多未來在今天是很難想像的,30年以後的事情,大家想像不了。阿裡經歷18年走到今天,大家也沒有想像到。

估計別人80年的努力沒有我們18年多,別人80年犯的錯誤沒有我們18個月犯的多,別人80年加班加點沒有我們18年多。我們18年來堅持一點一點地比別人大一點,但未來的18年、20年,無數的企業無數的組織會依靠互聯網、大資料的變化。

你是否準備好像我們這樣加班加點?

你是否準備好像我們公司內部為決策敲桌子砸板凳,3天、5天不講話,但最後還要一起幹?

這些都是轉型的痛苦。

我們都覺得轉型很重要,但你願意為此付出代價嗎?我們也好,是BAT也好,之所以成為BAT,背後的強大動力,是因為我們相信未來。

記得我去年講的話,很多人因為看見而相信,但是我們這些人是因為相信而看見。我們相信它是未來,我們看見它是未來,我們把它變成未來,這個才是轉型過程中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要有的東西。

五、你必須要有平臺的思想

當然,剛才華為的同事講,很多人擔心要麼你成為平臺,要麼你被平臺化,我自己覺得,其實被平臺化也是蠻好的事情。

第一次技術革命誕生了工廠,第二次技術革命過去100年誕生並強化了公司,第三次技術革命將誕生平臺性企業。而我們國家目前對平臺性企業、平臺性經濟的理解,十分重視,其實不僅是我們國家,全世界都比較重視。

平臺性最主要的思考是讓別人越來越強大;平臺性最重要的思想和理念是共用。跟上世紀“以我為主”的思考變革不同,它必須是以別人為思想,這一點未必每個人都做得到。

平臺要有強大的服務能力,平臺要有強大的製造能力,平臺要有強大的以別人利益為中心的能力,這是本世紀新技術誕生出的事物。

有一點是肯定的,你的企業未必能成為平臺,但你的企業必須要有平臺的共用思想、分享思想,因為只有這樣的思想才能讓別人、讓你的客戶更強大。

像我們這樣的大企業,我們的平臺是希望小企業越強大,年輕人越強大,但你如果是小企業,就應該把自己的公司的思想定為:讓你的員工更強大,讓你的客戶更強大,讓你的合作夥伴更強大。這也是平臺思想。

你未必要有平臺的能力,但你必須要有平臺的思想和平臺的修為,這才是最重要的。

未來世界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大平臺,就像“航母”是一個平臺,但是請問全世界有多少國家造得起航母,能造航母,能運營航母?“航母”就是平臺的思想,將會對本世紀和下世紀的整個經濟發生巨大的變化,而作為經濟體平臺的運營者,公司越大,擔當的責任越大。

今天如果重新來過,我不願意把阿裡巴巴變成平臺,因為平臺太複雜,你擔當了很多政府應該做的事情,但這不是因為我們幹的好,是因為技術和這種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很多事情要用技術保障,要用組織保障,要用領導力保障。

這是我講的一些觀點和看法,未必是很對的,但只是給大家一些思考,希望大家每次來到烏鎮會議,都是可以坐在一起討論和分享的。

內容源自:2017年12月5日第四屆世界烏鎮互聯網大會馬雲演講

中國首個HR圈層生態社群——儒思HR人力資源網小編轉自“湖畔大學三板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