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真以為你的字都寫對了嗎?這個“錯別字”你居然用了這麼多年!

我們總能在馬路上看到某些特定的“錯別字”, 比如, 仃車、氿水、歺廳、桔子……而他們有一個隱藏的共同點——大多是出自一些60後、70後之手。

你一定會以為他寫錯了, 這麼寫只是為了少寫幾個筆劃, 圖個省事。

其實並不是, 他們所使用的是“二簡字”, 也就是《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

仃?停?

《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 民間俗稱二簡字。

1975年5月,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擬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 並報請國務院審閱。

1977年12月20日,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日報》及各省級行政區一級報紙發表《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 並廣泛徵求社會意見。

次日, 《人民日報》開始試用“二簡字”。

1986年6月24日, 國務院發出《國務院批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於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的通知》, 宣佈廢除“二簡字”。

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

這一份草案從試用到廢除只用了不到9年的時間,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社會上有著很多對“二簡字”批評的聲音——「二簡字違背了漢字美學」、「二簡字違背了漢字自然演變規律」、「二簡字是極權政治時期的畸形產物」、「二簡字是走向漢語拉丁化的中間步驟, 居心叵測」、「二簡字都是臆造字」。

英雄洞

小編認為, 其實說到底, 就是短時間無法內讓大眾所接受!

“一簡字”在實行的過程中, 那時的中國還有非常多的文盲,

對於本來就不識字的他們來說, 通過“一簡字”認識了許多漢字, 但是若再讓他們在短時間內打破已經習慣的“一簡字”而重新適應“二簡字”(1956年1月28日, 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公佈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 無非是相當困難的, 於是在“二簡字”試行的過程中, 造成了社會上“一簡字”與“二簡字”使用混亂的情況, 而且再加上當時處在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 所以只能果斷的廢除“二簡字”。

南疆早春

那些被廢除的“二簡字”(部分)

在這裡, 小編要著重強調一下“桔”這個字, 有些人認為“桔”這個字是為數不多的在“二簡字”方案延續下來的, 所以“桔”就是“橘”的二簡字, 實則不然。

所以說, 如果再用“桔子”來形容那種水果的話, 那就是錯別字了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