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上課坐不住、不聽講、愛打人……這個解決辦法你肯定沒想到

01、老師又告狀了!

在我收到的留言中, 有很多媽媽為孩子在學校、幼稚園的表現苦惱。 她們的問題大同小異:

孩子坐不住, 不能安靜下來聽課, 還總是招惹同學, 打人搶東西, 惹得老師頻頻告狀。

道理講了不知多少遍, 罵也罵了, 打也打了, 孩子也承認錯誤了, 可是好不了幾天, 又故態復萌, 甚至更加嚴重。

有的媽媽甚至懷疑孩子是不是有注意力障礙或者多動症。

當所有的辦法都不管用, 那就試試和孩子做個遊戲吧!

不要小看遊戲的功效。

我們這些大人, 有意無意地總覺得孩子的遊戲是一種“不務正業”——不就是玩兒嘛。

其實, 遊戲是孩子的人生必修課。

孩子之所以出現上面這些問題, 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

1. 缺乏對情緒、衝動的控制力, 不會適當地表達感受。

2. 缺乏對自己身體的控制力, 容易衝動行事。

3. 內心缺乏安全感, 從父母那裡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和情感支援。

4. 內心充滿挫敗、無力感, 用不被規則認可的方式來發洩。

《遊戲力》的作者、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博士告訴你, 這些問題, 都可以通過遊戲得到緩解。

用心和孩子玩下面這幾個遊戲, 也許會讓老師的投訴減少很多。

02“自我調節”的遊戲

孩子坐不住, 不能專心聽課, 又和小夥伴發生衝突了, 還打人, 搶別人的玩具……

出現這種狀況, 很可能是孩子在感到焦慮或者挫折時, 無法安撫自己,

他不知道該怎麼控制情緒的衝動。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自我調節”的遊戲。

讓孩子跳、跑、搖擺、舞動身體, 或者其他重複性的動作, 你來指揮頻率:“快一點, 慢一點, 慢一點, 快一點, 超級快, 超級慢……左邊, 右邊……用左腳, 換右腳, 兩隻腳一起……”

如此這般, 舉一反三, 遊戲還可以有很多變化。

比如, 如果孩子愛唱歌, 就指揮他:“唱大聲, 小聲, 再小聲, 特別小聲, 最大聲……”

情緒控制障礙, 是現在很多孩子的問題, 尤其是男孩子。

這種“自我調節”的遊戲是治療孩子情緒控制障礙很好的辦法, 可以幫助孩子練習控制情緒和衝動, 增強自控力。

03、模擬現實的遊戲

心理學家觀察到, 一個五歲男孩, 他在上課時總是打斷老師, 沒辦法安靜地坐在教室裡。 但是, 當這個男孩和其他孩子玩“上課遊戲”時,

他的表現卻很棒。

這樣玩一段時間遊戲後, 他就將遊戲中的控制能力帶進了真正的教室。

所以, 可以把讓孩子容易產生情緒衝動的情境, 以遊戲的方式重現出來, 在遊戲中, 不斷練習他對情緒衝動的控制力。

遊戲會讓孩子感到有趣, 而不是像現實中那樣會受到批評或者懲罰, 這對於他來說是很好的練習機會。

04、置換角色的遊戲

角色置換的遊戲, 對恢復孩子的自信特別有幫助, 可以幫助他們擺脫無力感, 克服恐懼和壓抑。

孩子受到老師和父母的批評, 即使表現得滿不在乎, 但內心一定是沮喪、充滿挫敗感的。

批評和打罵, 是會削弱一個人的內在力量的——內心沒有力量, 是沒有改變的動力的。

我們可以通過置換角色的遊戲, 幫助孩子消化負面情緒, 找回力量感。

比如, 可以讓孩子當老師, 父母當學生, 模擬上課的情景。

孩子習慣了聽從老師(權威)的指令, 習慣了順從和接受的角色, 通過角色置換, 讓他成為比大人更有力的角色, 體會到權威的力量, 找回主動、選擇、自我控制的感覺——

咦, 當老師的感覺原來是這樣, 我也可以像老師一樣教育我的“學生”了。

父母可以在遊戲中放下面子, 扮演一個有點笨、有點耍寶的學生, 誇張一些的表演會讓遊戲變得更有趣。

孩子在哈哈大笑中釋放了內心積壓的負面情緒——挫敗感、恐懼、沮喪、無力感。

我們為什麼喜歡憨豆先生, 喜歡看小丑表演, 就是因為他們誇張、笨拙的表演引起我們的哈哈大笑。

在笑聲中我們把自己的笨拙、無力感投射到他們身上, 通過嘲笑他們獲得了心理上的優勢, 釋放掉緊張、壓力和挫敗感。

05、追跑打鬧的遊戲

《動物世界》裡, 經常有小獅子、小老虎互相打鬧嬉戲的場景, 我們以為這是動物幼崽在練習捕食和打鬥技巧。

其實, 它們也在學習如何控制、調整自己的攻擊性:用什麼方式、用幾分的力量, 可以打贏對方, 又不至於給對方造成傷害。

我們人類的小孩其實也需要學習這一課。

現在, 孩子在學校裡總是被要求不能追跑打鬧, 甚至會有值周生檢查課間的打鬧情況。

孩子在教室裡憋了一天, 回到家寫作業又到很晚, 一天中只有少得可憐的時間可以盡情地跑跳打鬧。

孩子需要釋放能量, 釋放攻擊性,這是他們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子,需要在追跑打鬧中學習控制自己的肌肉和情緒,探索衝突、結盟和策略的微妙和複雜。

如果缺少這個途徑,孩子的精力得不到釋放,就會在課堂上坐不住,不能靜下來聽課。

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不會適當地表達需求、表達情緒,只會用罵人、抓搶、打人來表達。

所以,每天拿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盡情打鬧吧。

在家裡,在戶外,枕頭大戰、襪子大戰、員警抓小偷、闖關奪寶、老鷹捉小雞,和他打成一片,滾成一團,讓他哈哈大笑,讓他滿頭大汗,讓他興奮不已。

就像《遊戲力》作者勞倫斯·科恩說的:

“如果不能加速,你就不能學習如何減速。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機會玩打鬧遊戲,那麼他們一有機會就會撒野。打鬧對抗的遊戲,可以幫助父母和孩子雙方都學會如何放鬆下來。”

06、情感連接的遊戲

有時候,孩子容易衝動、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他的情感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特別是一些活潑、精力充沛的孩子,如果他在親子關係中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通過挑戰規則、尋求刺激,來吸引別人的注意,由此獲得和他人的連接——儘管他這樣做只會把自己推得更遠。

(電影《看上去很美》裡的方槍槍就是這樣,可以看文章《你親手製造了問題孩子,還抱怨他頑劣成性》)

而懲罰只會導致他們更容易衝動、更難控制自己,更不容易和他人建立連接,把自己從集體中孤立出來。

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情感連接和力量支持。

如何做到?

遊戲是最好的途徑。

在遊戲中,父母和孩子會有很多的身體接觸,擁抱、對視、擊掌、摔跤,這些都是連接的途徑。

在遊戲中,每個人都會開心地哈哈大笑。笑聲是最好的橋樑,可以讓孩子敞開心扉,更好地拉近彼此的情感。

和父母的情感連接,會讓孩子感到:還有人愛著他、關注著他,他並不是那麼一無是處。

從父母那裡獲得力量,他才能夠有能量去改變,去主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而不是因為恐懼被懲罰而被動地服從。

至於玩什麼遊戲?那就多聽聽孩子的主意吧。

有身體的接觸,有哈哈大笑,有滿頭大汗,彼此全身心的投入,就是好的遊戲。

和孩子一起腦洞大開,開心是唯一的目的。

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有心無雜念地和孩子一起做遊戲了?有多久沒有和孩子一起哈哈大笑了?有多久沒有用心地去擁抱孩子了?

遊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是療愈親子關係的一劑良藥。

當你為孩子的種種問題一籌莫展時,不如放下焦慮和擔憂,每天拿出十幾分鐘,和孩子開心地做個遊戲吧!

釋放攻擊性,這是他們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子,需要在追跑打鬧中學習控制自己的肌肉和情緒,探索衝突、結盟和策略的微妙和複雜。

如果缺少這個途徑,孩子的精力得不到釋放,就會在課堂上坐不住,不能靜下來聽課。

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不會適當地表達需求、表達情緒,只會用罵人、抓搶、打人來表達。

所以,每天拿出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盡情打鬧吧。

在家裡,在戶外,枕頭大戰、襪子大戰、員警抓小偷、闖關奪寶、老鷹捉小雞,和他打成一片,滾成一團,讓他哈哈大笑,讓他滿頭大汗,讓他興奮不已。

就像《遊戲力》作者勞倫斯·科恩說的:

“如果不能加速,你就不能學習如何減速。好動的孩子如果沒有機會玩打鬧遊戲,那麼他們一有機會就會撒野。打鬧對抗的遊戲,可以幫助父母和孩子雙方都學會如何放鬆下來。”

06、情感連接的遊戲

有時候,孩子容易衝動、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他的情感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特別是一些活潑、精力充沛的孩子,如果他在親子關係中情感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通過挑戰規則、尋求刺激,來吸引別人的注意,由此獲得和他人的連接——儘管他這樣做只會把自己推得更遠。

(電影《看上去很美》裡的方槍槍就是這樣,可以看文章《你親手製造了問題孩子,還抱怨他頑劣成性》)

而懲罰只會導致他們更容易衝動、更難控制自己,更不容易和他人建立連接,把自己從集體中孤立出來。

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情感連接和力量支持。

如何做到?

遊戲是最好的途徑。

在遊戲中,父母和孩子會有很多的身體接觸,擁抱、對視、擊掌、摔跤,這些都是連接的途徑。

在遊戲中,每個人都會開心地哈哈大笑。笑聲是最好的橋樑,可以讓孩子敞開心扉,更好地拉近彼此的情感。

和父母的情感連接,會讓孩子感到:還有人愛著他、關注著他,他並不是那麼一無是處。

從父母那裡獲得力量,他才能夠有能量去改變,去主動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而不是因為恐懼被懲罰而被動地服從。

至於玩什麼遊戲?那就多聽聽孩子的主意吧。

有身體的接觸,有哈哈大笑,有滿頭大汗,彼此全身心的投入,就是好的遊戲。

和孩子一起腦洞大開,開心是唯一的目的。

想一想,你有多久沒有心無雜念地和孩子一起做遊戲了?有多久沒有和孩子一起哈哈大笑了?有多久沒有用心地去擁抱孩子了?

遊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是療愈親子關係的一劑良藥。

當你為孩子的種種問題一籌莫展時,不如放下焦慮和擔憂,每天拿出十幾分鐘,和孩子開心地做個遊戲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