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品水滸:寺廟功德箱很勢利嗎?《水滸傳》中寺廟收錢容納殺人犯

去中華大地大大小小的寺廟旅遊, 遇到各種借佛斂財的“功能箱”, 幾乎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一些揮舞道德大棒的正義之士, 不免感慨世風日下、今不如昔之類的牢騷之語。 這可真是冤枉了今人, 其實古人幹這種事更惡劣, 比如《水滸傳》中那個收留魯提轄的五臺山文殊院:礙于或者覬覦香火錢, 竟敢公然收留官府重金懸賞的殺人犯經略府提轄魯達。

魯提轄在渭州失手打死了鄭屠夫, 一路慌慌張張往東逃竄來到代州雁門縣, 遇到了他打抱不平的金翠蓮父女, 在金翠蓮新相好的趙員外的指引下, 決定到五臺山文殊院出家做和尚。

這其中幾個問題:第一, 趙員外、金翠蓮父女都知道魯提轄是殺人逃犯, 文殊院知道嗎?第二, 假如文殊院知道魯達是朝廷刑事要犯, 為何還要收留?第三, 當了和尚就可以逃避法律制裁嗎?

魯提轄遇到金老漢, 是在圍觀追捕令的時候被老金拉到一邊提醒時。 從渭州到代州雁門縣, 直線距離超過600公里, 官府的批捕公文顯然早于魯達到達代州。

在那個新聞匱乏的年代, 這種消息往往不脛而走, 傳的很快:史進在距離渭州三百多公里的華陰縣造反, 魯提轄很快就聽說了;宋江在鄆城縣殺了閻婆惜,

650公里外的江州(江西九江)李俊也聽說了。 當時的這種消息傳遞之快是超人意料的, 這其中的原因, 正如李俊所親口透露的, 一個做生意的從濟州府回來告知的, 當時的經濟高度繁榮, 行商走販特別多, 往往充當了各種消息的傳遞者。

按理推論, 五臺山文殊院對於魯達是官府緝拿的殺人逃犯的身份, 極有可能是知道的。 那麼文殊院為何又要收留魯達呢?

按照《水滸傳》的說法, 是因為趙員外祖上一直往文殊院施捨錢, 文殊院智真長老是趙員外的弟兄, 而且趙員外曾經許下剃度一個僧人在文殊院的心願。

這其實是表像, 關鍵是趙員外從祖上到現在都是文殊院的金主, 趙員外的原話是“我祖上曾舍錢在寺裡, 是本寺的施主檀越。 ”檀越, 是佛教用語, 就是施與僧眾衣食或出資舉行法會等的佛教信徒。 也就是說趙員外家是文殊院的捐款人。

而五臺山文殊院呢, 可不像現在的寺廟, 到處設立功德箱借佛斂財, 又或者設卡收門票, 它沒有固定收入來源。 除了寺中僧人種些田地自給自足之外, 部分散余香客給點兒香火錢, 主要收入就是來自于趙員外這樣的施主。 所以, 趙員外的面子不能駁, 也得罪不起, 即使趙員外引薦過來的是通緝要犯, 也必須收留。 要知道這文殊院有六七百僧人, 如果沒有趙員外這樣的金主施捨, 可能連粥都沒得喝。

問題是魯達步入佛門,就可以逃出法律制裁嗎?是的,佛門弟子和道教中人(僧道)是不受世俗法律制裁的。從漢代一直延續到明初,皆是如此,他們不用交稅、不受法律監管,不拘於世俗尊卑禮節,見世俗官員不拜不揖,官府也無可奈何。

世界就是這般奇妙,正義往往需要非法來庇護。《水滸傳》中魯提轄出家的的怪談就是:魯達是好漢,文殊院不是好寺廟,卻正是由於文殊院的不正經成就了魯智深,最終從殺人逃犯化身得道和尚。

可能連粥都沒得喝。

問題是魯達步入佛門,就可以逃出法律制裁嗎?是的,佛門弟子和道教中人(僧道)是不受世俗法律制裁的。從漢代一直延續到明初,皆是如此,他們不用交稅、不受法律監管,不拘於世俗尊卑禮節,見世俗官員不拜不揖,官府也無可奈何。

世界就是這般奇妙,正義往往需要非法來庇護。《水滸傳》中魯提轄出家的的怪談就是:魯達是好漢,文殊院不是好寺廟,卻正是由於文殊院的不正經成就了魯智深,最終從殺人逃犯化身得道和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