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達一項不可告人的目的,皇太極狠施連環計,不惜淩遲處死親姐姐

覃仕勇

先科普一下, 很多人受不嚴肅影視作品的影響, 以為清朝的公主都稱為格格。

這其實是不對的。

格格一詞, 滿語的意思為姐姐、姑娘,

是對未婚女子稱呼, 日常使用時並不分身份貴賤。

清朝建立後, 該稱呼被規定為對滿族貴族女性的某種封號, 如“和碩格格”(親王的女兒, 即“郡主”、“郡君”)、“多羅格格”(郡王的女兒, 即“縣主”、“縣君”)、“固山格格”(貝子的女兒, 即“縣君”。 )

另外, 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

而國君的女兒, 從清太宗起, 就按照漢人習慣封為公主。

莽古濟是努爾哈赤和大福晉富察氏袞代所生的第三女, 史稱三公主。 因其曾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嫁海西四部之一的哈達部部長吳爾古代, 又被稱為“哈達公主”、或“哈達公主莽古濟”。

莽古濟嫁給吳爾古代是一樁政治婚姻。 努爾哈赤把莽古濟嫁到哈達, 就是要達到控制哈達及消滅哈達的目的。

莽古濟很好地完成了這個“無間道”任務。

她把哈達虛實和所遇到的天災人禍全部毫無保留地通報給了父親。

這樣, 在莽古濟嫁給吳爾古代的20多年後, 努爾哈赤平滅了哈達, 基本統一女真各部, 建立了後金。

莽古濟和吳爾古代生育了好幾個兒女, 其中的大女兒嫁給了代善的長子岳讬, 小女兒嫁給皇太極的長子豪格。

哈達滅亡了, 不久, 吳爾古代也病逝了, 莽古濟已經做好了迎接寡居生活的準備。

然而, 繼承了努爾哈赤汗位的弟弟皇太極卻另有打算。

為了籠絡漠南蒙古敖漢部, 皇太極把莽古濟莽古濟改嫁給了敖漢部首領瑣諾木杜棱。

莽古濟是二婚, 身為敖漢部長的額駙也早就妻妾成群。

所以, 這場婚姻註定不會美滿。

而且, 瑣諾木杜棱心中早有一個最愛的的人——心腹托古的妹妹。

莽古濟根本就融合不入瑣諾木杜棱的家。

莽古濟認為問題的癥結在乎托古兄妹的存在, 於是暗中請求皇太極除掉托古。

瑣諾木杜棱雖然投靠了後金, 但對後金仍存在巨大的戒備心理, 知道了莽古濟的背後舉動,

大為吃驚, 決定找機會發起反擊。

天聰五年(1631), 皇太極統兵攻打明大淩河城。

莽古濟的同母弟弟莽古爾泰奉命在南線發起進攻。

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的第五子, 正藍旗旗主, 四大貝勒之一, 論出身、地位都在皇太極之上, 但名聲很臭。

曾經, 莽古爾泰和莽古濟共同的母親富察氏袞代與大貝勒代善關係曖昧, 努爾哈赤忍無可忍, 以私藏財物為名將之休掉。 莽古爾泰認為母親的所作所為影響到了自己的前途, 一怒之下, 操刀把母親殺了。

操刀殺母, 那可不是禽獸不如?!

這次進攻, 大淩河城上炮火猛烈, 正藍旗兵馬死傷無數。

莽古爾泰感到兵力不足, 跑去請求皇太極把從正藍旗護軍抽調“出哨”的那部分以及編入其他旗的人調回,

以增強戰場上的實力。

皇太極大為不滿, 斥責正藍旗貪生怕死、作戰不力。

莽古爾泰一聽, 不幹了, 大聲反駁說:“皇上是不是故意為難我?我因為看你是皇上, 事事都迎合, 可你總不滿, 你難道還想殺我不成?"

莽古爾泰越說越激動, 竟把手放到了刀柄上。

其同母弟德格類就站在他身邊, 看到他犯渾, 急忙大罵莽古爾泰“大逆不道”, 並打了他一拳。

莽古爾泰吃了這一拳, 情緒更加激動, 嗆啷一聲, 刀拔出了五寸許。

德格類嚇得魂飛魄散, 連推帶搡, 把他推出禦帳之外。

皇太極怒責眾侍衛說:“古人說:操刀必割, 執斧必伐。 朕養你等有何用?!有人露刃要害我, 你們竟然呆立一旁無動於衷!”

當晚, 在德格類的勸說下, 莽古爾泰以自已飲酒過量, 導致狂言失態為藉口,來向皇太極請罪,但皇太極拒之帳外,置之不理。

大淩河之戰結束,莽古爾泰因“御前露刃”事件被判革除大貝勒名號、奪五牛錄人口、罰銀一萬兩。

借這個機會,瑣諾木杜棱假借醉酒,話中有話、有意無意地向皇太極說:“皇上不應只依賴兄弟子侄,他們有謀害皇上之意……”

瑣諾木杜棱的話引起了皇太極的警覺。

事實上,皇太極自登位後,一直想改變努爾哈赤時期所形成的四大貝勒共同佐政的模式,唯我獨尊。

天聰四年(1630),皇太極就以二大貝勒阿敏擅自棄守關內四城為由,奪去其大貝勒稱號,終身幽禁。

現在,莽古爾泰既然要搞事,皇太極就用不著客氣了。

天聰六年十二月初二(1633年1月11日),莽古爾泰突然“暴病身死”。

莽古爾泰殘暴的殺母行為早讓莽古濟不願認這個弟弟。但莽古濟的大女婿岳讬卻對莽古爾泰流露出同情,當面質問皇太極“不知皇上與彼有何怨耶”?

天聰九年(1635),皇太極打敗蒙古共主林丹汗,獲得林丹汗八大福晉。皇太極從中選擇了兩位來充實後宮,將其中最有姿色的伯奇福晉賜給了兒子豪格,剩下的五位福晉也都賞給了代善和濟爾哈朗等人。

莽古濟替自己的女兒吃醋,匆匆從開原跑來責問皇太極:“你給豪格娶妻,那要置我女兒於何地?”

爭論無果,莽古濟踢開營帳門,怒衝衝地上馬走了。

在營帳中的代善見過意不去,乘馬追趕,將莽古濟請進自己的營帳,設宴招待,還送了許多禮物。

皇太極借題發揮,說:“代善與莽古濟的關係本來並不好,但當我與莽古濟之間出現了矛盾,他就站在莽古濟一邊,這豈不是明著要跟我作對?”

皇太極責令代善第三子薩哈廉要勸諫父親的種種"惡逆之行",召集諸貝勒、眾大臣、侍衛乃至家丁揭發代善的種種罪過,把許多粒芝麻陳穀子的事都抖了出來。

皇太極結合代善與莽古濟交好之事,把瑣諾木杜棱裝醉時說的那番危言聳聽的話公諸於眾,說莽古濟“惡虐讒佞”,並點了德格類、嶽讬、豪格三位貝勒的名,指責他們偏聽莽古濟的話,欲殺托古……

批鬥會結束,經諸貝勒議處:莽古濟被軟禁;嶽讬罰銀一千兩;德格類與豪格各罰銀五百兩。

但事情並沒有完。

這年(天聰九年)十月初二深夜,德格類和莽古爾泰一樣,突然“暴病身死”。

兩個多月後,即該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莽古濟的家奴冷僧機出來告發:莽古爾泰、德格類在生前與莽古濟等人結黨謀逆。

按照冷僧機的說法,莽古爾泰在被革除大貝勒名號後,憤憤不平,曾和正藍旗兩位親信主將屯布祿、愛巴禮,以及莽古濟歃血盟誓。莽古爾泰的誓言是:“我莽古爾泰已結怨於皇上,爾等助我,事濟之後,如視爾等不如我身者天地鑒之。”莽古濟等人的誓言:“我等陽事皇上陰助爾,如不踐言,天地鑒之。”他們將誓書在佛前焚燒,準備籌備一場“鴻門宴”,請皇太極赴宴,在宴會中實施軾君活動。

刑部貝勒濟爾哈朗派出到莽古爾泰家搜查,果然就搜出十幾塊刻有“金國皇帝之印”的木牌。

瑣諾木杜棱隨即也出面“自首”,為冷僧機的告發提供旁證。

人證物證一應俱全,屯布祿、愛巴禮、莽古濟“謀危社稷”、“逆跡彰著”等罪名成立。

最後的結果是:莽古濟公主淩遲處決;屯布祿、愛巴禮兩人及其所有親支兄弟、子侄全部被淩遲處決;同時被處死的還有莽古爾泰的三個兒子、莽古爾泰與莽古濟的同母異父兄長昂阿拉、袞代所生的十六子費揚古以及正藍旗的將士一千餘人。

原先的四大貝勒同坐,本來還剩下了代善和皇太極同坐。

在血腥清洗的震懾下,代善主動提出不再同汗並坐,由汗面南獨坐,以體現汗權的至高無上。

皇太極因此如願以償實現了乾綱獨斷、君主集權。

導致狂言失態為藉口,來向皇太極請罪,但皇太極拒之帳外,置之不理。

大淩河之戰結束,莽古爾泰因“御前露刃”事件被判革除大貝勒名號、奪五牛錄人口、罰銀一萬兩。

借這個機會,瑣諾木杜棱假借醉酒,話中有話、有意無意地向皇太極說:“皇上不應只依賴兄弟子侄,他們有謀害皇上之意……”

瑣諾木杜棱的話引起了皇太極的警覺。

事實上,皇太極自登位後,一直想改變努爾哈赤時期所形成的四大貝勒共同佐政的模式,唯我獨尊。

天聰四年(1630),皇太極就以二大貝勒阿敏擅自棄守關內四城為由,奪去其大貝勒稱號,終身幽禁。

現在,莽古爾泰既然要搞事,皇太極就用不著客氣了。

天聰六年十二月初二(1633年1月11日),莽古爾泰突然“暴病身死”。

莽古爾泰殘暴的殺母行為早讓莽古濟不願認這個弟弟。但莽古濟的大女婿岳讬卻對莽古爾泰流露出同情,當面質問皇太極“不知皇上與彼有何怨耶”?

天聰九年(1635),皇太極打敗蒙古共主林丹汗,獲得林丹汗八大福晉。皇太極從中選擇了兩位來充實後宮,將其中最有姿色的伯奇福晉賜給了兒子豪格,剩下的五位福晉也都賞給了代善和濟爾哈朗等人。

莽古濟替自己的女兒吃醋,匆匆從開原跑來責問皇太極:“你給豪格娶妻,那要置我女兒於何地?”

爭論無果,莽古濟踢開營帳門,怒衝衝地上馬走了。

在營帳中的代善見過意不去,乘馬追趕,將莽古濟請進自己的營帳,設宴招待,還送了許多禮物。

皇太極借題發揮,說:“代善與莽古濟的關係本來並不好,但當我與莽古濟之間出現了矛盾,他就站在莽古濟一邊,這豈不是明著要跟我作對?”

皇太極責令代善第三子薩哈廉要勸諫父親的種種"惡逆之行",召集諸貝勒、眾大臣、侍衛乃至家丁揭發代善的種種罪過,把許多粒芝麻陳穀子的事都抖了出來。

皇太極結合代善與莽古濟交好之事,把瑣諾木杜棱裝醉時說的那番危言聳聽的話公諸於眾,說莽古濟“惡虐讒佞”,並點了德格類、嶽讬、豪格三位貝勒的名,指責他們偏聽莽古濟的話,欲殺托古……

批鬥會結束,經諸貝勒議處:莽古濟被軟禁;嶽讬罰銀一千兩;德格類與豪格各罰銀五百兩。

但事情並沒有完。

這年(天聰九年)十月初二深夜,德格類和莽古爾泰一樣,突然“暴病身死”。

兩個多月後,即該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莽古濟的家奴冷僧機出來告發:莽古爾泰、德格類在生前與莽古濟等人結黨謀逆。

按照冷僧機的說法,莽古爾泰在被革除大貝勒名號後,憤憤不平,曾和正藍旗兩位親信主將屯布祿、愛巴禮,以及莽古濟歃血盟誓。莽古爾泰的誓言是:“我莽古爾泰已結怨於皇上,爾等助我,事濟之後,如視爾等不如我身者天地鑒之。”莽古濟等人的誓言:“我等陽事皇上陰助爾,如不踐言,天地鑒之。”他們將誓書在佛前焚燒,準備籌備一場“鴻門宴”,請皇太極赴宴,在宴會中實施軾君活動。

刑部貝勒濟爾哈朗派出到莽古爾泰家搜查,果然就搜出十幾塊刻有“金國皇帝之印”的木牌。

瑣諾木杜棱隨即也出面“自首”,為冷僧機的告發提供旁證。

人證物證一應俱全,屯布祿、愛巴禮、莽古濟“謀危社稷”、“逆跡彰著”等罪名成立。

最後的結果是:莽古濟公主淩遲處決;屯布祿、愛巴禮兩人及其所有親支兄弟、子侄全部被淩遲處決;同時被處死的還有莽古爾泰的三個兒子、莽古爾泰與莽古濟的同母異父兄長昂阿拉、袞代所生的十六子費揚古以及正藍旗的將士一千餘人。

原先的四大貝勒同坐,本來還剩下了代善和皇太極同坐。

在血腥清洗的震懾下,代善主動提出不再同汗並坐,由汗面南獨坐,以體現汗權的至高無上。

皇太極因此如願以償實現了乾綱獨斷、君主集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