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天寒地凍,北方的涮羊肉和南方的打邊爐,你喜歡那個?

每個地方的飲食文化有差異。 我也去過幾個省。 吃過當地的火鍋。 基本上四川以北是刷肉。 白水煮開加鹽之類的調味刷羊肉, 牛肉。 北方的朋友就是一句, 今晚刷肉去, 而南方人會說:打邊爐。

四川, 重慶的火鍋在我心裡不屬於火鍋, 它在我心裡就是串串香。 麻辣燙。 廣東本土潮汕地區, 著名的就是牛肉火鍋。 一個電磁爐, 一口鍋。 一鍋白水。 放下姜絲, 丟下牛肉丸。 就這樣慢慢煮。 或者牛骨熬湯做湯底。

南派火鍋花樣就多了, 主要有川系、粵系、雲貴系和江浙系。

川系火鍋, 重口味最愛, 包括典型的四川火鍋、魚頭火鍋、串串香火鍋、重慶火鍋,

以麻辣鮮香著稱, 是中國最主流的火鍋派系。 資料顯示, 全國火鍋商戶中超過6成都是川系火鍋, 僅僅是四川火鍋就佔據了3成。

四川人和重慶人對火鍋的熱愛不是蓋的, 在重慶, 每5家餐館裡就有1家是火鍋, 無論端午中秋元宵七夕, 只要聚餐首選就是吃火鍋, 如果不是因為早上火鍋店不開門, 估計他們能一天三頓吃火鍋。 菊花可還好

粵系火鍋, 注重湯底的鮮香, 有各色配好料的鍋底, 例如海鮮火鍋、潮汕牛肉火鍋、豬肚雞火鍋、豆撈等。 冬季嚴寒, 圍爐而食, 廣東稱之為“打邊爐”, 菜品除了海鮮和牛羊肉還有各色丸子, 很豐富, 清淡鮮美。

北方鍋底多清湯, 南方鍋底那是相當豐富。 北方的鍋底清淡到一根大蔥、幾片生薑,

兩粒大料就可以搞定。

而南方鍋底又可細分為川系, 粵系, 雲貴系和江浙系等, 總體上就是四個字:“鮮香麻辣”!尤以川味火鍋最為著名, 辣味十足, 紅油油的鍋底裡一層辣椒, 吃一口, 燃到爆!

北方涮菜香, 南方涮菜鮮。 北方涮菜多大肉, 蔬菜、各類丸子輔之。 一盤盤的肥牛肥羊肉下鍋, 大快朵頤, 好不爽快!肉類食材本身的鮮香配合芝麻醬不加修飾的濃郁香氣, 一口下肚, 唇齒留香。

南方涮菜豐富得多, 多海鮮和河鮮, 超級講究。 有些配菜需要燙, 比如魚片、鴨腸、毛肚、海參、蹄筋等;有些配菜需要煮, 如魚類、肉丸、蔬菜等。 南方火鍋講究幾分熟, 比如毛肚剛入鍋就可食用, 牛羊肉也不主張煮時間太長, 至於鴨腸, 南方有個著名的說法叫做“七上八下”!

北方蘸料是醬, 南方蘸料是油。 芝麻醬在北方是萬能的, 芝麻醬能蘸一切, 之後會加些其他的輔料做點綴。 北方的火鍋“老三樣”號稱 “三大金剛”, 芝麻醬, 韭菜花和豆腐乳, 紅黃綠的顏色搭配, 堪稱一絕!

而在南方, 蘸料是油料為主, 一般是一碟清油, 最多加些耗油味精、香菜蔥花。 亮晶晶的碗碟裡飄著紅紅綠綠的配料, 真得會捨不得吃下的。

那麼, 用一句話概括南北方火鍋差異的話應該是啥呢?那就是“北方火鍋味道在碗裡, 南方火鍋味道在鍋裡”。

但是隨著火鍋的發展, 南北方口味也一直融合, 各地鮮明的特徵也一直在弱化。 南方火鍋菜品確實豐富, 但是北方火鍋也有幾個堪稱神奇的配料, 你知道嗎?

豆腐乳,

北方火鍋標配, 因為北方火鍋多羊肉, 而腐乳是個遮膻味的利器。 另外腐乳還能給肉類提鮮, 風味獨特, 口感醇厚, 含有較多蛋白質。

韭菜花醬:墨綠色的韭菜花醬是火鍋中跳躍的綠色精靈, 除了本身鮮香獨特的味道外, 還能除去火鍋在體內的胃熱, 活血祛毒。 再也不怕吃火鍋上火啦!堪稱配料中的王老吉!

糖蒜:爽口解膩的糖蒜在火鍋宴中必不可少。 而且可以消毒降火, 酸甜可口, 不辣且香, 延緩衰老助消化, 保護肝臟防中毒!

最近這一年的爆紅的潮汕牛肉火鍋則是其中的代表。 懂吃的潮汕人用以牛骨熬制的清湯做鍋底, 涮牛肉的各部位, 蘸沙茶醬、豆醬等調料食用。

誠意十足, 應該可以秒殺一切涮羊肉!

最後總結出以下兩點:

1:南方火鍋味道在鍋裡, 鍋底比較豐富, 小料花樣也比較多, 大多是一碟清油, 自己加些耗油, 味精, 香菜, 蔥花一類。 油料為主, 調味為輔。

2:北方火鍋味道在碗裡, 北方的火鍋, 鍋底是清湯, 小料是麻醬, 面前的蘸料是現成的, 或者需要自己去調的, 麻醬辣醬海鮮醬一應俱全, 火鍋的好吃與否很大程度的取決於這碗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