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山西古建集團發現皮牢古城遺址 曾為戰國交通軍事重鎮

改造成住房的皮牢城門洞

從我省的侯馬市東行, 經翼城縣, 穿越烏嶺, 可抵達上黨地區。 這條古老的交通要道先後被稱為“開隥古道”“烏嶺道”, 早在春秋時期就是晉國溝通中原各諸侯國的途徑。 這條古道始見於《穆天子傳》:“乙酉, 天子西絕開隥, 西南至盬(gǔ), 是也。 ”穆王應是從此行經最終到達西南方向的盬, 即今運城市。 此路的兩端早在先秦時期已形成兩個重要城市, 一為高都, 一為盬, 即今晉城市和運城市, 而位於中段的關鍵門戶即戰國交通軍事重鎮皮牢城, 它自古就是河東與上黨間的軍事要隘, 也是打開上黨地區的第一道大門。


那這座古城到底在哪裡呢?還會存有遺址嗎?日前, 山西古建集團考察組會同翼城縣文物局專家, 沿著烏嶺古道過翼城縣城, 順澮河河谷東行, 漸入太嶽山地。 此時, 眼前會出現由東向西傾斜的黃土梁, 這裡已到了臨汾盆地的東緣。 在此入山的當口, 有個名為“牢寨”的村莊, 這便是皮牢城所在地。

城門遺址“住進”農家小院

歷代軍事文化學者研究認為, 皮牢城在戰國時期是魏、趙之間與秦、趙之間一直激烈爭奪的地方, 同時也是長平之戰中秦軍進兵的沖途(即通衢、大路)。 後來在唐會昌三年(843年), 河中晉絳節度使石雄東度烏嶺大破叛將劉稹, 仍取道於此。

皮牢城舊址位於今翼城縣城東13公里, 戰國初屬趙國。

西元前360年, 魏國向東擴張, 攻克皮牢城, 目的在於覬覦上黨。 《史記·趙世家》中“魏敗我澮, 取皮牢”;《史記·魏世家》中“(惠王)十年, 伐趙取皮牢”都是記載這件事。

西元前259年, 秦將王齕帶兵攻克趙國的皮牢, 佔領了全部上黨。 正月, 軍隊停止戰鬥, 駐守在上黨。 《史記·秦本紀》記載了這段史事:“(昭王)四十八年十月, 韓獻垣雍。 秦軍分為三軍。 武安君歸。 王齕將伐趙武安、皮牢, 拔之。 司馬梗北定太原, 盡有韓上黨。 正月, 兵罷, 複守上黨。 ”

《括地志》中寫道:“澮水側有皮牢城。 ”民國《翼城縣誌·古跡》則說:“皮牢城, 《史記》周顯王七年, 魏敗韓趙之師于皮牢。 《趙世家》載:‘魏敗我師於澮, 取我皮牢’‘赧王五十六年, 秦王齕敗趙, 拔皮牢’皆此地。 即今牢寨村, 遺蹤尚存。 ”

今天的牢寨村在311省道北側,

北倚高坡, 前臨土垣, 正處在烏嶺古道中間。 聚落呈方形, 較為規整, 街道整潔, 靜謐祥和。 考察組成員在文獻中及尋訪中瞭解到, 這裡自古就是交通要隘, 有軍隊駐守, 故被稱為“寨”, 而牢寨的地名有可能就是“皮牢寨”的簡稱。

據村中老者回憶, 新中國成立初期, 村周的城牆還有遺存, 與縣誌中所載的“遺蹤尚存”相符。 在上世紀60年代前, 城裡並沒有幾戶人家, 大部分都是耕地。 大約在“文革”前後, 隨著人口繁衍, 附近村民才開始在城中修建房屋, 逐漸形成現在的村貌。

70多歲的村民喬德寶老人說, 他記得當時東、北、西三面城牆都在, 唯獨南面城牆沒見過。 據估計, 可能是民國時期修建公路時拆除了。 他還記得東城牆有東門一座,

相對的西城牆有西門兩座, 三座城門呈品字形分佈, “北門也是一座, 位置在城的東北, 並不居中”。

考察組成員推斷, 原來的南城牆和南門應該在311省道公路附近。 根據北方城市南門、北門不直對的風水原則, 其南門舊址當在南城牆的偏西南位置。

喬德寶老人表示, 他家的院子就修建在西門的外側, 他們在修建院子時費了很大勁才把西門拆平。 他說, 西城門是個磚镟門, 門兩邊有磚雕楹聯, 記得好像是“山河保定無終南, 日照西秦萬里寬”。 門洞上有門樓, 是一座小廟, 額書“善德樓”。 說著, 他突然又興奮地講道:“不過, 靠北面的另外一座西門還保留著, 可以去看看!”

在這位老人的指引下, 考察組成員向北行三四百米, 看到了城門遺址。

城門遺址被包在一座農家小院裡, 東面砌牆, 西面設門窗, 已經改建成了一間窯洞供人居住。 門洞為大青磚砌镟, 寬約3米餘。 可能是經過改建、地面墊高的緣故, 門洞並不很高, 大約不到3米。 但是, 安裝門扇的位置依然能看得出來。

牢寨村如今變成了新農村

沿著城牆舊基, 考察組成員繞城一周, 並走遍幾條主街, 大致明確了古城概貌。 皮牢城舊址約略為正方形, 邊長約500米。 主街為三橫兩縱, 基本與原有城門相直。 城中心為公共活動區域, 地勢開闊, 舊有廟宇, 現為村委會、學校和文化活動中心。

據瞭解, 牢寨全村有1200口人、2500畝耕地。 近年來, 村民始終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第一要務, 全村發展蘋果經濟林1500畝, 被翼城縣委、縣政府授予“蘋果專業村”稱號。 同時,村中建成2000平方米的休閒廣場,配備建設了涼亭、花廊、籃球場等;又建成2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文化牆、露天舞臺,安裝了健身器材;硬化全村大街小巷,從根本上改善了村容村貌。

2008年,牢寨村被翼城縣委、縣政府確定為新農村建設推進村。2010年,被臨汾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和諧村”光榮稱號。

在查閱瞭解牢寨村史等資料的過程中,考察組成員看到“山西新農村網”一篇讚美新牢寨的優美文字描述:“斜風細雨,蒼松翠柏,整潔的村落,高大的景觀樹、光滑的水泥路面、健身器材齊全的漂亮的小廣場,整齊劃一的溫馨住宅區……小雨過後的牢寨村,既彰顯著濃郁的山村特色,又映襯著美麗的城市風韻。”

當然,在讚美新村新貌的同時,山西古建集團考察組的專家、學者還將繼續探索其歷史資訊。因為,我們只有深入瞭解、宣傳其歷史文化,並妥善保護文物古跡,才能將其全部資訊傳續下去,實現可持續發展。

記者 李尚鴻

同時,村中建成2000平方米的休閒廣場,配備建設了涼亭、花廊、籃球場等;又建成2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文化牆、露天舞臺,安裝了健身器材;硬化全村大街小巷,從根本上改善了村容村貌。

2008年,牢寨村被翼城縣委、縣政府確定為新農村建設推進村。2010年,被臨汾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和諧村”光榮稱號。

在查閱瞭解牢寨村史等資料的過程中,考察組成員看到“山西新農村網”一篇讚美新牢寨的優美文字描述:“斜風細雨,蒼松翠柏,整潔的村落,高大的景觀樹、光滑的水泥路面、健身器材齊全的漂亮的小廣場,整齊劃一的溫馨住宅區……小雨過後的牢寨村,既彰顯著濃郁的山村特色,又映襯著美麗的城市風韻。”

當然,在讚美新村新貌的同時,山西古建集團考察組的專家、學者還將繼續探索其歷史資訊。因為,我們只有深入瞭解、宣傳其歷史文化,並妥善保護文物古跡,才能將其全部資訊傳續下去,實現可持續發展。

記者 李尚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