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稷山你可能沒有去過,但一定吃過稷山麻花

運城稷山不是一個很出名的地方,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但對於稷山麻花你一定吃過。

稷山是中華農耕始祖後稷培植五穀、教民稼穡之地, 是中國農業的發祥地。 稷山麻花起源于隋仁壽年間, 雛形形成于北宋徽宗年間, 起初為一股麻花, 後演變為兩股麻花, 到明代成為三股麻花, 開始風行民間。

稷山麻花製作技藝是山西麵食技藝的典型代表, 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它不僅保留了傳統的技藝, 而且將其傳承和延續。 稷山“趙氏四味坊”歷經六代人的不懈努力, 始終恪守最傳統的配比秘方和保留重要環節上的傳統十八道製作工序, 生產的“趙氏四味坊”系列麻花代表了稷山麻花的傳統製作工藝。

稷山麻花在製作過程中, 選料十分苛刻, 配方極為考究, 製作手法也有許多嚴格要求。 就其原料而言, 麵粉由特選的晉南小麥磨制, 油為當地產的毛棉油, 芝麻選用品質上乘的脫皮白芝麻。 “趙氏四味坊”麻花以頭籮面(即精粉)為主料, 以毛棉油、鹽、芝麻、椒葉、白糖、雞蛋等為輔料, 採用稷山民間傳統的玉米麵酵塊發麵, 經過培養酵塊、摻水和麵、按比接面、分割面塊、反復揉面、勻揪面節、面節擦油、臥缸存放、分板打畦、搓條上勁、扭股成形、入鍋油炸、翻撥整形、出鍋淋油、化熬糖汁、添加輔料、二次冷卻、存放等

稷山麻花用料考究、做工精細, 通常分為油酥麻花和普通幹麻花, 以鹹味為主, 而“趙氏四味坊”多年來獨樹一幟, 一直沿用傳統技術工藝生產、銷售以五穀香、爽心甜、到口酥、家常脆等四種口感、多種口味的麻花,

其中五穀香和爽心甜以甜味為主, 且甜而不膩;到口酥和家常脆以鹹味為主, 脆而不碎。 “趙氏四味坊”炸製成的麻花條形均勻, 色澤金黃, 爽眼雅觀、香甜酥脆。 稷山麻花大多長30cm左右, “趙氏四味坊”產品分大、中、小三種麻花, 大麻花長80cm, 重1500g, 中麻花長28cm, 重60g, 小麻花長12cm, 重16g。 存儲時間夏季60天, 冬季90天味道不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