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發火時你吼叫的究竟是孩子?還是另一半?看完後悔明白太晚

每個媽媽(爸爸)夜深人靜時, 是不是都會有個內心小劇場:今天又對孩子吼叫了, 不知道會不會傷害到他, 明天早上買他喜歡吃的東西當早餐好了。

以上小劇場因人而異, 相同的是我們都對自己口中噴出的憤怒火焰感到後悔, 因為在那個當下, 或許孩子立刻轉身去做我們已經要求一百遍的事情, 但眼神有時是驚恐、害怕, 一旦等孩子眼神變成防禦性的冷漠, 我們就知道事情已經無法挽回。 身為一個年輕生命的原生家庭的主宰者, 我們都曾經被自己的原生家庭傷害過, 也都發誓過絕對不要複製那樣的傷害,

但是在許多場親子衝突之後, 我們驚覺:

原來, 我們也在走父母的老路。

在每日薛斯佛西式的推著石頭上山, 然後又看著石頭落下, 上山下山輪回似地, 所有的事情不斷讓人厭惡性的重複, 包含吼叫。 在那麼多次的吼叫之後, 孩子背影的背後還有一個影子。 我發現, 當自己化身暴怒的龍, 一陣陣的噴火之後, 或許, 我真正要吼叫的不是孩子, 而是他們背後的另一半, 也就是一種叫做「配偶」的生物。

親子關係 其實是夫妻關係的複刻版

跟你說過多少遍回家書包要先整理好?!

在那背後是不是有一個東西都亂丟的配偶?

我不能一直陪你, 我要工作, 要賺錢養家!!

在那背後是不是有一個你認為經濟收入還不夠的配偶?

又在玩手機(看電視、打電玩)了!這樣眼睛會壞掉!!

在那背後是不是有一個電視、手機、電玩用的比孩子還凶的配偶?

在現實的家庭生活中, 我們承載著許多難以想像的壓力, 人類為了生存, 會選擇以各種回避方式, 面對你不想、不願或還不能解決的問題。 家庭問題的千絲萬縷中都有一個源頭, 就是「關係」。 而這個關係, 往往第一個問題就是夫妻關係。 但夫妻關係要修復, 要做大人的功課, 很難。 因此, 我們往往一起往回看, 去處理親子關係, 或孩子問題。 我們以為把注意力轉到孩子身上, 幫孩子安排好食衣住行育樂, 完成父母的身分之後, 夫妻的任務也一併達成。

可惜, 功課這種事, 該完成總是得完成, 逃得了一時, 逃不了一事。

我們開始會發現, 親子關係的源頭來自于夫妻關係, 我們所不願面對與修復的夫妻情感, 兩人之間的一觸即發、默不作聲, 孩子都像一個照單全收的容器吸收了。 然後在孩子一次出乎意料地對大人吼叫中, 像一個暮鼓晨鐘, 敲醒了我們。

所有關係的源頭 都得回去面對自己

最後, 我們終將寂寞地發現, 所有關係問題的始作俑者, 原來是我們與自己的關係。 當我們對孩子吼叫時, 其實吼的不只是孩子, 更是對另一半的不滿與期待落空, 更傷心的是, 原來還有我們對自己不滿與期待落空。

冷靜一點的時候, 我們會想起來, 當年你抱怨的原生家庭對你的傷害, 那對夫妻內心是不是也有一個沒有被撫慰的小孩, 正如同你現在的自己。

邱妙津在《鱷魚手記》中說:「人的最大受苦, 來自人與人間的錯待」。 親子、夫妻, 甚至於自我關係的受苦, 都是一種想要的得不到, 不想要的偏偏一直來一直來的對待。

解決方法呢?或許在夜深人靜, 小孩與配偶這種生物都紛紛入睡時, 我們總貪婪地欲求屬於「自己的時間」, 可能玩手機、可能去追劇, 更可能的是苦命地做著未完的家事時, 放下手機、電視與家事吧, 你的孩子需要陪伴, 你的配偶需要安撫, 其實, 我們的內在小孩更需要自己的陪伴與安撫。

就像在所有的人間苦難之後, 過境千帆, 所剩的欲求不過是一點傾聽。

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和自己和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